定州简介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定州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俗习惯雅化得名,如高就、留春、斧头庄、安家庄、东旺、北旺、仁义村、南太平庄、益和庄、明月店、燕家庄等 。

据对全市486个村考证统计,建村1000年以上的有93个,如七级、邢邑、花张蒙、廉台、翟城、东亭、清风店、西阳暮等;1000年以下500年以上的有231个,如半壁店、水磨屯、阜头庄、南齐、元光、沟里、留早、高就等;500年以下100年以上的有71个,如韩庄、良村庄、叮咛村、石板、鹿家庄、总司屯等。

发音特点 定州方言属于官话中冀鲁官话的保唐片,地区性差别比较复杂,相隔三里五里的村子,说话语音就有不同。在定州方言中,一些地名用字也有特殊读音。地名中的“堡”字读作“bu”,如七堡、东内堡、北内堡等。“疃”字在特定的地名中有两种读音,一是读作“tán”,如北疃、南疃等;一是读作“cuán”,如大堡自疃、东落家疃、十家疃等。“念”字读作“niǎn”,如东念自疃、西念自疃等。“蒙”字读作“mu”,如花张蒙、寺张蒙、张蒙屯等。“建”字读作“jiè”,如东建阳、西建阳等。“宿”字读作“xǔ”,如留宿、北王宿、南北宿、宿家佐等。“鹿”字读作“luò”,如大鹿庄、北鹿庄、鹿家庄等。

文物遗存

定州遗留有丰富的文物古迹。清时,定州有“八景”之说,即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现在定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塔、定州贡院、汉中山王墓、静志寺塔基地宫、净众院塔基地宫、大道观玉皇殿、晏阳初旧居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南城门、清真寺、北庄子汉墓石刻、文庙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4处,其中王灏庄园、汉关夫子风雨竹、乾隆御碑、王维阴阳竹、雪浪石、东坡双槐、白果树、八角井等最负盛名和特色。馆藏文物5万余件,已鉴定出的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一级文物82件,国家二级文物182件。馆藏古籍旧志2.8万余册。 馆藏文物

竹简(西汉) 出土于八角郎汉墓。从竹简中整理出《论语》、《儒家者言》、《太公》、《文子》、《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哀公问五义》、《保傅传》、《日书·占卜》等文,但已残缺不全。其中《论语》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抄本,初步整理认定是《论语》的汉简620枚,残简居多。这部《论语》虽是残本,但它是公元前55 年以前的本子,不仅各篇的分章与今本多有不同,在文字上同今本的差异就达700多处。在它不同章节不同词句不同文字中,仍保留有古代语言文字的一些现象,其特异之处是研究儒家学说和古代文字演变的新材料。《太公》比今天见到的有关太公书的内容丰富得多,对研究太公的著作和思想价值很大。《文子》一书的发现,纠正了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认为是后人伪作的说法,平反了这一历史的冤假错案。《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记载了六安国缪王刘定于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到长安途中生活和入朝过程中的各次活动,其中对朝谒庆赏等活动的记述,对了解封建贵族的礼仪生活有重要价值。《起居记》还详细记述了沿途地名、相隔距离数,是研究古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东汉) 通高16.9厘米,长15.6厘米,宽6.5厘米,由四块镂雕玉片插接而成。两侧以双胜为支架,双胜主体纹饰为透雕青龙、白虎纹;中间两屏片略呈半月形,两端有榫插入架内,透雕人物鸟兽纹饰。上屏片正中为“西王母”,分发高髻,凭几端坐,旁有朱雀、狐狸、三足乌等;下屏片正中为“东王公”,发后梳,凭几而坐,旁有侍者及熊、玄武等。其纹饰形象地反映了汉代人的神仙崇拜思想。整个玉座屏雕工精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

二龙衔环谷纹玉璧(东汉) 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玉璧体型硕大,用青玉雕制。玉质半透明,表面有温润、明亮的光泽,局部沁蚀处泛红褐色。璧之内、外边缘为素面宽带,肉面饰规整的谷纹。上部透雕二龙衔环钮,两侧各透雕一龙为耳,以阴刻线勾勒龙口、鼻、眼、耳及足爪。龙的姿态各不相同。此璧做工精良,玲珑剔透,雍容典雅,为死者生前地位、财富的象征,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块玉璧。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

掐丝镶嵌金辟邪 1969年出土于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形似虎,作昂首迈步状,眼眶突出,内镶绿松石为睛,用金丝累捏成骨骼、肌肉凸部和双翼,角尾用粗金丝制成后,又缠上细金丝。颈前和脊背镶嵌松石或红玛瑙,其它部位有零星的点缀。表面饰有较多的金粟粒,犹如卷毛。底托片上饰小金粒,前端有两孔。气势凌人,制作精湛,集累丝、镶嵌工艺于一身,显现出东汉后期金匠的高超技艺。

鎏金錾花银塔 1969年出土于定州城内静志寺塔基地宫。高13.9厘米,足径9.5厘米,重341克。塔身、座基用银丝缀连而成。塔形为单层六面亭阁式。宝珠刹顶,六角攒尖起脊,脊端附有六颗鎏金铜质受花宝珠,坡面饰单枝花卉纹。塔身不设门窗,均饰云纹和花卉纹,以珍珠为地。座基为花瓣口带高圈足托盘式样。出土时塔内放有鎏金受花宝珠银盖的方形琉璃瓶和琉璃葫芦各一,内盛舍利。塔身转角宇池内有直书铭文,记述了唐代废佛与再兴之经历,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现存定州博物馆。

白釉龙首莲纹大净瓶(北宋) 高60.5厘米,口径2厘米,腹最大径19.1厘米,足径10.1厘米。体形硕大,为定窑净瓶之最。瓶细长颈,鼓腹,卧足,龙首短流。颈上部为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肩部刻覆莲纹三重;上腹有缠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莲四重;肩塑龙首流,龙前额突耸、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绺龙须;龙头高昂,颈短粗。瓷胎细白,坚硬;釉色莹润,乳白泛灰,略有垂釉痕。器形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是宋初定窑瓷器的代表作,是目前我国发现最高的一件定窑瓷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

定瓷 宋代定窑是我国古代民间五大名窑之一,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居重要地位。创烧于隋,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五代被视为飞跃期,北宋成为定窑的鼎盛时代。元代以烧制民间日用瓷为主,后逐步销声匿迹。定窑历时长达七百余年。北宋时期,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精巧,装饰绚丽,瓷质莹润,风格古朴高雅,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美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有

“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当时定瓷除供朝廷御用外,还大量出口到埃及、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至今在英国博物馆,定瓷被作为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而收藏。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专门设有收藏和研究古定瓷的机构。定州出土了大量定窑烧造的瓷器,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时代可靠,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97年)至至道元年(995年)间的产品。这些文物以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扬,为弘扬民族文化和中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地面文物

开元寺塔 俗称定州塔,位于城内宝塔街中心。宋太宗时,开元寺僧人令能奉旨西去天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诏令能建塔,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登之可瞭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塔高83.7米,为11层楼阁式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呈八角形,座基周围长127.65米。整体结构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形成回廊,犹如外塔环抱内塔。上下两层之间,内设升蹬梯道,绕塔心逐层攀旋登高。登极远望, “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是我国建塔史上最高的一座砖塔。1961年3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 俗称考棚,位于城内东大街路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整的州属贡院。贡院布局原为中轴对称式建筑群体,规模庞大,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为前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二堂、后楼。大门两侧设东、西辕门,贡院西侧为演武厅、文昌宫、后宫等建筑。现影壁、魁阁、号舍、大堂、后楼基本保存完整。魁阁又称正厅,是考文贡生和秀才的正式科场,是贡院的主要建筑,内部设有中厅和侧廊,可容纳考生百余人。魁阁为明间九檩,庑顶三坡五脊,外观由七个攒尖顶组成,全貌呈品字形罗列,尤如燕翅疾飞,又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