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品 - 解读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4诗品 - 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情境。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末四句言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和而得,不是人力所为之。可以说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心境的直接说明。从诗的表现特点方面去理解这些话,似可以这样说:那些语言平淡而自然的、表现了默默地观察得来的静趣的诗篇,便是所谓冲淡特色的诗。

第1页 共8页

本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

**《冲淡》所揭示的冲淡诗风的基本特征是:其表层,和柔明朗,轻逸灵动,洋溢着诗人脱俗而不超尘的对现实和艺术执着的审美精神;其深层,蕴涵着由恬淡平和的个体人格之美与淡和的大自然之美有机融合而生出的醇厚无尽之美。冲淡诗风和《冲淡》品与陶渊明诗风有着密切联系(《<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三、纤穠

原文:采采⑴流水,蓬蓬⑵远春。窈窕⑶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⑷。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⑸。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注释:

⑴ 采采,众多,茂盛。出自《诗经*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⑵ 蓬蓬,形容草木密而凌乱。出自《庄子*秋水》“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⑸),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⑹),何也?”

⑶ 窈窕,娴静端正的样子,出自《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形容宫室、山水幽深。

⑷ 水滨,水边,近水的地方。《诗经*采蘋》有云:“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⑸ 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义分析:

前四句是对幽谷春色的生动描写。在幽深山谷见春水泉涌,更有美人时隐时现,纤秾之内含纯洁之态,艳丽之中蕴高雅之趣。

中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补充,进一步写幽谷周边春色的方方面面:满树碧桃与美人之隐现互衬,更觉鲜艳夺目;和煦春风和流水之采采相映,愈显春意盎然。杨柳飘拂沿水边路曲而阴影连绵,流莺婉啭随山谷幽深而此起彼落。这一切是多么诱人,而又多么让人流连忘返啊!由此可见,“纤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声”、“色”之美。

后四句由前八句进展引申出来,循此纤秾之境而乘之愈往,必能愈识其内含之真谛:于纤秀秾华之中存冲淡之韵味,于色彩缤纷之中寓雄浑之真体。故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自然溢于言表,纤秾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纤秾”的特色是在纤巧细微而华艳秀丽,但又高雅自然,含而不露。

总体论述:

“纤秾”一品几乎完全都是用意象批评的方法来写的。王渔洋《香祖笔记》中说:“?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形容诗境亦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均使用意象批评的方法, “纤秾”虽然色彩鲜艳,风光秀丽,但绝无浅俗鄙俚之态,而仍有“真体内充”之实,正如杨振纲《皋兰课业本》所云:“此言纤秀秾华,仍有真骨,乃非俗艳。”。它虽然描写具体,刻画细腻,但毫无人工雕琢痕迹,而显出一派天机造化。它虽然清晰可见,明白如画,但并非一览无余,而使人感到韵味无穷。它和“雄浑”、“冲淡”之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例诗介绍: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来说明这种特色:“千里鸳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桃红柳绿、楼台掩映之中,诗人又寄托了多么深沉、含蓄的感慨啊!

他山之石:

“秀美——《诗品》高扬的又一面风格美大旗”,考察突出标举阴柔之美并与王维、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的《纤秾》、《绮丽》和《典雅》、《清奇》四品,进而又结合《诗品》涉及秀美风格的多个品目而总说《诗品》秀美论。《诗品》秀美论同样极具理论开创性,它与西方优美论亦颇为相似,但同样是在结合文学实践进行理论探究方面,《诗品》秀美论更深入、更细致、更丰富,也达到了更高的理论高度,这同样是对世界美学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重要贡献。本章最后根据《诗品》壮美论和秀美论而提出一个观点: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美学缺乏对壮美和秀美的“体系式”研究,这一认识应当改变,因为《诗品》对壮美和秀美的研究明显属于“体系式”研究,其所表现出的“体系”性毫不逊色于表达着崇高、优美之美学思想的西方传统美学(《<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四、沉著

原文:绿杉⑴野屋,落日气清⑵。脱巾⑶独步,时闻鸟声。鸿雁⑷不来,之子⑸远行。

所思⑹不远,若为平生⑺。海风碧云,夜渚⑻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注释:

⑴ 一作“绿林”,这里是用来衬托山野幽静环境的树林。

⑵ 清,指(液体或气体)纯净,出自《庄子*刻意》“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⑶ 脱巾,脱,取下,摘除,出自《庄子*说剑》“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巾,古代人用以装饰戴在头上的绢帕,如《诗经*出其东门》有云:“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脱巾而行,更接近自然状态,精神更为沉著。

⑷ 鸿雁,一种候鸟,秋季向南飞,春季向北飞,传说古人能用来传递书信,后比喻信使。出自《诗经*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⑸ 之子:这个人,出自《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⑹ 所思,所思的人。

⑺ 若为平生,似乎足以慰藉一生。

⑻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如《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意义分析:

首四句描写山野幽人居住的环境和行为举止,野屋而处绿林之中更加显其幽静,时间正在日落之后,愈觉空气清新,幽人脱巾独步漫行于旷野之中,唯闻婉转鸟声不时从林中传来,则其精神状态之从容沉著亦不待言。

中四句写幽人内心思想状态,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怀念,“鸿雁不来,之子远行”,然而又仿佛觉得所思之人并不遥远,似乎就在眼前故足慰平生。这是从人的心理、感情上来写沉著的意念。

后四句是写自然境象以表现沉著之特色,郭解云:“海风碧云,指动态的沉著;夜渚月明,指静态的沉著。海风而衬以碧云,阔大浩瀚,状壮美的沉著;夜渚而兼以月明,幽静明彻,状优美的沉著。”又说:“窃以为大河前横,当即言语道断之意。钝根语本谈不到沉著,但佳语说尽,一味痛快,也复不成为沉著。所以要在言语道断之际,而成为佳语,才是真沉著。”这是比较符合原意的。“海风碧云”,也和“荒荒油云,寥寥长风”一样,有雄浑之美。而从幽人的精神境界也是冲和淡远,超脱尘世的。

总体论述:

这一品也是很典型的意象批评之范例,写一个隐居山野的幽人之沉著心态,来说明具有此种风格的诗境美。沉著的特点,如同晚清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所说:“平昔求词于词外,于性情得所养,于书卷观其通。优而游之,餍而饫之,积而流焉。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纯任自然,不假锤炼,则沉著二字之诠释也。”所以《皋兰课业本原解》云:“此言沉挚之中,仍是超脱,不是一味沾滞,故佳。盖必色相俱空,乃见真实不虚。若落于迹象,涉于言诠,则缠声缚律,不见玲珑透彻之悟,非所以为沉著也。”这是比较能说明沉著之特征的。

例诗介绍:

王维的《终难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难山陲。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无心淡泊、自然闲适,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透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沉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说:“行所无事,一片化机。”此诗确如况周颐所说:“纯任自然,不假锤炼。”真能脱略言象,而做到色相俱空,又余味无穷。

他山之石:

*“阴阳和合——《诗品》中的再一类风格美”,对《诗品》所标示的诗歌艺术风格中的“阴阳和合”之美进行讨论,选取的样本是《飘逸》和《沉著》。此种“阴阳和合”之美的主要特征在于:具体的诗歌风格中,虽倚阳而阳刚色彩并不十分突出,虽倚阴而其中又有着不可忽视的阳刚因素(《<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五、高古

原文:畸人⑴乘真⑵,手把芙蓉⑶。泛⑷彼⑸浩劫⑹,窅然⑺空踪。月出东斗⑻,好风相从。

太华⑼夜碧,人闻清钟。虚伫⑽神素⑾,脱然⑿畦封⒀。黄唐⒁在独,落落⒂玄宗。 注释:

⑴ 畸人,即是“真人”,《庄子?大宗师》云:“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就是道家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物,是既无“机心”在胸、又无“机事”缠身的超尘拔俗之人,与世俗追逐名利之人有天壤之别。

⑵ 乘真,即乘天地自然的真气而上升天界,故《说文》云:“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⑶ 芙蓉,指莲花,如李白《古风》云:“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⑷ 泛,不深入,对待事物漫不经心,超越之意。出自《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以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⑸ 彼,那,那个。 ⑹ 浩劫,大灾难。

⑺ 窅然,深远的样子。出自《庄子*逍遥游》“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⑻ 东斗,指二十八星宿之一。 ⑼ 太华,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境内。 ⑽ 虚,空也;伫,立也。 ⑾ 神素,指纯洁心灵世界。 ⑿ 脱然,超越。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