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山地蔬菜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金华市山地蔬菜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2.7.3 主要成功经验

为了解决山地蔬菜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2003年在省财政厅、农业厅的支持下,开始实施《高山蔬菜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逐年扩建钢架大棚,配套杀虫灯、防虫网、微蓄微灌等先进技术,改善生产设施;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推广无公害山地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良种良法;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安排生产,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的转变,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前,盘前村适合种植山地蔬菜的耕地由于水利设施差,配套设施不足,遇到干旱天气灌溉困难,广种薄收,因此抗灾能力很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山地蔬菜的快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了山地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2.7.3.1推广微蓄微灌设施栽培

通过实施高山大棚栽培,使得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管理部门大力推广省农作物管理局提出的“微蓄微灌”技术,克服干旱对山地蔬菜生产的制约。高山微蓄微灌就是利用山区自然地势高差获得输水压力供应地势低处的田块灌溉,即将“微型水池”和“微型滴灌”组合成“微蓄微灌”。具体办法:在田块上坡处(即地势较高处,一般落差5-20m)建造一定容积的蓄水池,利用自然地势落差产生水压,用塑料水管把水输到下部田块,通过安装在田间的出水均匀性良好的滴水管把水均匀准确地输送到植物根部,形成自流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同时在4~l1月推广山地蔬菜覆膜,在梅雨季节之前盖上薄膜,避免了雨水对耕地的直接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盘前村现建有微型蓄水池205只,利用雨季蓄水和山涧泉水蓄水,通过微蓄微灌克服了7-8月的干旱,改变了山地蔬菜遇旱易受灾的被动局面,解决了山地蔬菜干旱瓶颈问题。同时强化了设施建设,减少雨水对耕地的冲刷,达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目的。

2.7.3.2 重视产品品质,加强质量监控

在提高山地蔬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以安全、优质、美观为标准,以质量安全为根本。2003年开始引进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韩国萝卜、以色列番茄等新品种,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在《高山蔬菜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根

24

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据金华市婺城区山地蔬菜实际生产情况,2003年开始制定番茄、萝卜、四季豆、辣椒四个品种的地方标准,并于2004年9月25日由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规范了生产行为。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NY一5294—200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通过对盘前蔬菜基地的环境检测(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蔬菜产品检测,申报了无公害山地蔬菜生产基地,并配置了蔬菜农残速测仪,对蔬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上市蔬菜安全,从而进一步提高山地蔬菜的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7.3.4 合作联动创建品牌

为了整合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资源优势,针对农民生产缺技术、资金投入少、信息不畅通,组织化程度低的现实困难,有效遏止行业中无序竞争的现象,实现发展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品种多样化、品质绿色化、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盘前村将基地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成立了“金华市北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建成,延长了蔬菜产业链条,实现了农户的小生产与外部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推动了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合作社注册了“仙圣”牌蔬菜商标。为打造知名品牌,合作社对山地生产的蔬菜进行必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逐步做到分级包装,净菜上市,严格规范市场,使不合格、不标准的产品不进入市场销售。真正做到品牌意识到位,有效发挥品牌战略优势,实施品牌战略。

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开展资金、技术、物资、信息、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形成并完善了“基地农户+蔬菜专业合作社+区配送中心市场”的管理模式,打开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高效益高收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间接地起到了缩减蔬菜栽培面积的作用。

2.7.3.5 创新科技加强培训

根据盘山村的实际情况,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信息引导、技术辅导工作。加强对广大菜农的思想教育,宣传与普及相关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用药、保护环境意识,提高他们生产无公害山地蔬菜的自觉性;利用各种培训班、现场会、黑板报、广播会、印发技术资料、外出参观、田

25

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间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农民易懂、易学、易记、易用,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筛选适于本地发展的山地蔬菜新品种;通过引进推广生物肥料,研究新的耕作和栽培方法,推广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等手段,使山地蔬菜得以可持续发展。 2.7.3.6探索山地蔬菜产业化开发与观光农业的有机结合

伴随着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强化了生产性功能,还延伸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在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回归自然。盘前村通过山地蔬菜的产业化开发,人均收入近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倍。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生态环境的治理,通过完善675亩(45公顷)耕地的栽培设施,在确保高收入的同时,对已开垦的2000多亩山地退耕还林,充分利用盘前村处于双龙风景区之巅、风景秀丽的优势,建立一个观光型的森林公园,供人们避暑、观光,服务于大城市,保证城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

通过山地蔬菜产业化开发项目的三年精心实施,更新了观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发展设施,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变了广种薄收现象,与退耕还林相对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同时大力推广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加强蔬菜安全检测,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菜农生产水平,保证了蔬菜食用安全,促进了社会稳定。盘前村的山地蔬菜生产经验,带动了周边塔石、箬阳等地山地蔬菜的生产,实现由过度开垦,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的转变。加快了山区农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6

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第三章 金华地区山地蔬菜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金华山地蔬菜产业经过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优势产品不同、产业功能互补的4大产业区块。但这些产业区块都是自发形成,相互穿插在一起,规模不是很大,优势也不是很突出,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缺乏全局中、长远统筹规划,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控措施、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较弱、政府政策与服务滞后等问题。随着市场对优质山地蔬菜需求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产业资源重新整合,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为了促进金华山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市政府把其列入了农业支柱产业,各相关部门也作了许多工作,但总体上还存在机制、服务、管理上不相适应的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山地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3.1 生产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山地蔬菜处于山区,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山地蔬菜立地条件多数较差,基地相对分散,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近年来全市夏、秋季节干旱频发,山地蔬菜的灌溉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致使山地蔬菜产量不稳不高,干旱严重时甚至绝收,直接影响了山地蔬菜的生产效益。 3.1.2 生产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

山区人多地少,地块分散,基地连片规模小,较难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山地蔬菜生产整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难以接轨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全市山地蔬菜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拓展。

3.1.3 种植品种和模式单一,生产带有盲目性

品种相对单一是金华市山地蔬菜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山地蔬菜上市季节的特殊性和山区气候的特点,山地蔬菜的发展比较集中在四季豆、番茄、萝卜等喜冷凉的大宗蔬菜上。同时,种植模式也比较单一,不少地区一年种植2次以上,连作问题严重,部分地方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用药量加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

2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