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路遥小说中的陕北方言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析路遥小说中的陕北方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路遥小说中的陕北方言

作者:张焕诚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09期

摘 要:路遥是我国当代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出不少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路遥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富有地域特色、深蕴地域文化,对陕北民俗的真切反映,大量的陕北民歌与陕北方言的穿插运用、灵活处理,都使得他的小说独具魅力。 关键词:陕北方言;路遥小说;陕北民俗

路遥,是厚重的黄土地孕育出来的陕北后生,有着颇深的黄土情结。正如他自己所说:“正是那贫瘠而又充满营养的土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我。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更没有我的作品。”他的作品扎根于黄土地,以陕北高原作为自己抒写的根据地。在这块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他一路吟咏着苦难的壮丽悲歌,满噙着泪水。在对乡土苦难的深刻领悟中,他以一种赤子的真诚和热忱,一种百折不挠的硬汉风格,丰富地展现了地域文化背景下乡村的深层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不同时代远景陪衬下农民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又以一种超越苦难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情怀,适时地融入了时代的大和弦,率先为我们呈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的生活面貌和农民的心理流变。基于此,我们可以说路遥的抒写是成功的,他的思想艺术价值也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路遥的成功其实还得益于对陕北民俗的真切反映,以及大量陕北民歌与方言在作品中的灵活 应用。

路遥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陕北方言的大量运用。路遥在陕北生活了二十七年,对陕北人的语音习惯和口头俗语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陕北方言经过路遥的精心采撷、提炼,流贯、融化于他小说的字里行间,进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股特殊的韵味。

首先,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有名词和习惯称谓的运用,表现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路遥的小说,大多是写陕北的山川村落,在他的作品中,也就常常出现具有陕北高原特色和地域文化积淀的独特的事物、形式独特的专有名词,如“屹崂”“山峁峁”“跌水哨”“硷畔”“脑畔”“脚地”“锅台”“窑掌”“炕崖下”“门楼”等,反映的是陕北的地质地貌、村舍院落及居室环境,路遥利用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词汇,往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形神兼备的陕北农村风俗画。路遥小说中长辈称晚辈为“娃娃”“碎脑娃娃”,叫姑娘为“女子”,称妻子为“婆姨”,把年青人叫“后生”,称呼岳父为“老丈人”,称掏炭工人为“炭毛”;骂人常用“龟孙子”“爬熊”等,把做事莽撞又好强容易冲动的人称为“二秆子”,吹奏唢呐的乐队叫“吹手”,像王满银那类跑外不守家的人叫“逛鬼”,把正午时光说成“亮红晌午”,看着不顺眼叫“扎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