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期末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现代汉语期末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基本词汇的这种稳固性是因它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的稳定性决定的。 基本词汇的特点

当然,说它具有稳固性,也不是说一定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基本词到现在已经变成复合词中的一个语素了,如:\眉、耳、鼻、舌\。 (3)能产性

所谓能产性是指产生新词的特性,也就是构成新词的能力强。

因为基本词汇具有全民性和稳固性,其意义已经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熟悉,反映的也是生活中最必需、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创制新词时,人们就会习惯于用这些常见的、易于理解的、不易变化的基本词汇造出新的双音词和多音词,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新语的基本材料。在汉语中,基本词汇的这种极强的构词能力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

十二、什么是古语词?运用古语词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广义的古语词包括古语词(文言词)和历史词,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

狭义的古语词,也叫文言词。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但由于词汇的发展和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用别的词代替了。如\足\就被\脚\、\目\被\眼睛\代替。

历史词指表示历史事物的词。词所表示的事物已经在社会生活中消失了,只有为了表达历史事物或在特点的场合才使用。如\铠甲\、\太监\、\丞相\、\陛下\亲王\。 古语词的积极作用是: (1)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2)可表达庄重严肃、敬让谦虚等感情色彩; (3)可表达幽默、讽刺的意味。 但古语词不能滥用。

十三、什么是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是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二者比较,有如下不同: A、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语色彩浓; B、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C、惯用语结构较成语灵活,其间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或补语; 什么是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言。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形象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

谚语不同于其他熟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引用性,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引用语,也可以作为一般的语词进入语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分句。 歇后语、谚语与成语相比,和惯用语与成语的差别差不多。 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三者相比,形式不尽相同。

惯用语大都使用三字格,歇后语有近似于谜面、谜底的连个部分,谚语大都有短语或句子组成。 十四、使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运用成语应注意: (一)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二)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 (三)不能写错读错。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新词的产生:

9

1、产生新词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 (2)认识的深化 ; (3)语言自身的发展; 2、新词的结构

3、新词的来源及其转用

(二)旧词语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1)事物消失;(2)事物名称的改变; (3)社会生活的改变; (4)人们认识的发展;(5)词汇系统的调整与规范。

十五、词义的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答:词义的发展变化原因

(1)社会的发展; (2)认识的深化 ; (3)语言自身的发展。 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1.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2.义项的增减; 3.感情色彩的变化。

语法部分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什么?

答: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词法研究词的语法类别(如实词、虚词)和词的结构规律(如词的构成:单纯词、合成词)、词形变化(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个层次中各组成分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答: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语素、词、短语(词组)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

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但语素不能成句,若成句是在词的意义上成句,例如:\水\!) 。

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

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上句调形成句子(比如虚词和比况短语、所字短语等)。下图表示四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答: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 语法功能包括:

(l )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 (2 )词与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

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 、头\等词缀组成名词。

所谓词的概括竟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四、\爱、恨、希望\等是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

答: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

10

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我们之所以判定这些词是动词,是因为这些词都能做谓语中心,又能带宾语,如\爱祖国\、\恨敌人\等。

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为形容词,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不能带宾语。例如\笔直的大道\、\眼睛雪亮\等。

五、举例说明\我们\与\咱们\、\你\与\您\、\那\与\哪\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一方)。例如:\小李,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包括式)\大哥,您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排除式)\咱们\只是包括式。例如:

你们是南方人,我们是北方人,咱们都是中国人。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 \您\是敬称,表示尊敬。如说\妈妈,您到哪儿去呀?\昨天跟你说过,去上海。\\那\à )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如\那是教室,这是寝室\。 \哪\ǎ\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 ,如\哪是你的座位'?\也可以用于虚指,如\哪天有空,我们去看赛球\。还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都好。\

六、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答: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 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七、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① 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② 我去过上海。

答:例① \过\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 例② \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③ 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④ 他是一个修房子的。

答:例子③的\是\是起强调、肯定作用的语气词。

例④ \的\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⑤ 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⑥ 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

答:例⑤\了\是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

例⑥ \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动作完成,又表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八、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 问题彻底_解决了。

答:'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 彻底_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答: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 问题解决_不彻底。

答:\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 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解决。

答\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 他认为应当认真_研究。

答:\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11

九、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 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 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答:① 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 ② 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 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 ④ 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答: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 ④ 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十、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答:短语处在词和句子这两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重要位置上。短语由词构成,短语和词一样可以做句子的组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独立成句。

这样看来,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方法,实质上也就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分析方法。

短语主要的结构类型和合成词的结构类型是基本一致的,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也就不难掌握合成词的结构分析了。

十一、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答: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短语是动语在前,宾语在后。有一些短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仅仅依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十二、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 他迅速地从球场东头跑到西头。 从球场东头跑到西头的学生很多。 小丽用棍子把虫子拨到水里。

十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①窗下一幅繁华的街景。

(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存在句) ②他给我们以武器。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③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 ④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十只。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⑤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⑥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⑦勤劳让你有钱花。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⑧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⑨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兼语句)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