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七套中考模拟卷)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第四次阶段模拟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含七套中考模拟卷)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第四次阶段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请以“从来没有忘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补充完整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qín 谱 栩 sù

2.草色遥看近却无;似曾相识燕归来;我寄愁心与明月;芳草萋萋鹦鹉洲;便引诗情到碧霄;君子不以言举人;心忧炭贱愿天寒;奉命于危难之间。 3(1)D

(2)四圣试禅心(观音,文殊,普贤,骊山老母她们变化为人间的美女,以财帛,美色,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其中,唐僧不为所动,孙猴子是识得菩萨,只有猪八戒意志不坚定。) (3)柴进 李逵下井,用箩筐将柴进拉上去了。 4.(1)加“演讲”后“的活动” (2)“鉴赏”改为“欣赏”或“领略” (3)“润扬大桥”和“雄伟壮观”

5.(1)针对学生设计的作业软件,品种丰富,可选择的比较多。 操作方便,答案秒出。

(2)答案并非专业人士给出,不一定靠谱;只有答案,没有过程,不能彻底搞懂题目。

(3)作为软件开发方面,找专业人士给出解答,要答案,更要过程;家长方面,对学生的手机使用要适当的进行监管;教师方面,检查学生作业,不要只看答案,更侧重过程的解答。

6.点明游览时节在深秋;“千里”两字,既写出了江南秋色广阔无边的景象;又暗含诗人登高望远的意思。(2分)(答出一点给1分)

7.古寺里青苔满阶砌、庭院荒芜萧条,而小桥下绿水潺潺流动,酒楼楼盛景如旧。(2分)(地点、色彩描述,各1分)

8.诗人用对比手法,览物怀古,表达了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哀愁与感慨。(2分) 9. 交换 离开 像,好像 详尽,完全(4分)

10.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3分) 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看就知道。(2分)

11.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2分) 12.孟德无所顾,无所慕,无所畏,具有浩然正气。流露出苏轼的赞叹之情。(2分) 13.文化综艺需要因势利导(2分)

14.引出文章议论的话题,“为什么《朗读者》会火?”;以《朗读者》为例,分析文化综艺类节目引发关注的原因;用当下时兴的综艺节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15.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当前大众的这种文化消费心理,可以称之为文化消费的审美需求”。 其次,从社会层面分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共同的审美需求,从而论证文化综艺节目引发关注的原因。

最后,从个人层面分析,回归初心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是观众的文化情感需求,从而论证文化综艺节目引发关注的原因。(3分)

16.分析文化综艺类节目要长盛不衰,必须要克服的弊端和努力的方向。让议论更加严谨。(2分) 17.【参考答案】①一对盲人情侣在分手时,女方退还男方送给她的戒指。(2分)

②在一对盲人恋人的婚礼上男方送出的一枚钻戒女方则送出自己用头发编织成的戒指。(2分) 【评分意见】能答出“何人”“在何场景中”“做了何事”即可,每点2分。

【知识、能力点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概括和提炼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18.【参考答案】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生动的写出了姑娘拿出自己编的发丝戒指时的样子(1分),表现了她的自豪的心理和高贵的灵魂。(1分)

【评分意见】手法及作用2分,表现姑娘的心里精神灵魂得1分。

【知识、能力点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要能够通过词语的解读,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

19.【参考答案】①文末提出我是一名作家,可见我是一位为了写作,为了艺术,投身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的作家。②从我未能将盲人恋人的婚礼写进作品而遗憾,可见我是一个善于感受爱,并且有爱心的,情感细腻的作家。③从文末“我依然乐观”可见我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评分意见】答出一点得1分打出两点的3分.

【知识、能力点说明】本题考察人物形象的赏析,要能结合具体语言,赏析较为丰富的人物形象。 20.【参考答案】①我认为我的生活作品充满了遗憾。②表明我的创作态度:生活比作品更丰富。③表达我会在丰富的生活中不断创作的决心。 【评分意见】每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

【知识、能力点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的理解。

21.【参考答案】①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全文内容的总结。(1分)②内容上:“高贵的生命”正代表了文中的两个盲人姑娘高贵的精神。(1分)③“致敬”表达了我对两个姑娘的崇敬的情感,也表明了我对于生活的热爱。(1分)

【评分意见】写出结构上的作用1分,从情节谈含义1分,从情感主旨谈含义1分.

【知识、能力点说明】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可从结构、情节、人物形象、手法、主旨情感等角度来谈。 22.参考中考标准。切入分36分。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草枯鹰眼疾, 。 (《观猎》) 2、 ,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3、骨已尽矣, 。 (《狼》)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岳阳楼记》) 5、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甲】词中“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在【乙】词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对这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两首词中都具体运用了典故。 B.两首词都运用对比写作手法。

C.两首词的内容上都是从过去写到现在。 D.两首词都直接抒发了报国无门的痛苦。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5分)

文学常识 ①文中的“醉翁”是 (人名)

9、节选语段由“环滁皆山”起笔,依次写了 →琅琊→ →醉翁亭,

是按 的顺序展开。(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词语解释 ②名之者谁? 名: 句子翻译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