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模拟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学校体育学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校体育理论摸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C 3.A 4.C 5.D 6.C 7.B 8.D 9.B 10.C 11.A 12.D 13.B 14.A 15.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准确性、经济性、协调性、缓冲性。17、制度化、科学化

18、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19、体育教学客观规律,体育教学 20、学生身心发展、组织教学工作 21、理论知识、运动实践课

22、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 23、递迸分段、顺进分段、逆进分段 24、次数、时间、距离

25、业余性、基础性 26、运动负荷、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 27、技术训练、战术训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28(8分)答: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好德、智、体的关系;(2)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3)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使课内、外体育相结合;(4)加强领导,进行科学管理,要与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5)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29(12分)答:(l)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3)动作的巩固与提高阶段。第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呈扩散状态,出现泛化现象。第二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第三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高度集中,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

30(10分)答:程序: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先分析,然后由看课人分析,最后讨论或总结。要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一次课与多次课分析相结合;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客观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分析。

31(10分)答:原则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不间断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贯彻不间断性原则应注意训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选择、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要有科学性;科学地安排训练和休息。

学校体育理论模拟试卷(五)

一、 名词解释 (10分,每题2分) 1. 终身体育 2. 体育课结构 3. 一般密度 4. 教学进度 5. 体育课负荷

二、填空 (30分,每空0.5分)

1. ________会议标志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始进入了科学管理阶段。

2. ____________年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颁布了____________暂行规定、______________暂行规定。

3.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效果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 、 、 、 。

5. 体育教学原则

有: 、 、 、

、 、 、 。 6.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 。

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法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体育实践课中有效利用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助活动的内

容 ; ;

; ; 。

9. 体育课一般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前者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体育课中,学生的注意高峰出现在 ;学生的意志高峰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的两次情绪高峰出现在 和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时教学目标包括: 、 、 、 等四个方面。

12. 课外体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 ,课时计划 又称 。

15.检查与判断生理负荷常用的生理指标是 。 三、 简答题 (20分,每题5分) 1. 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2. 简述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3. 简述课外体育活动意义?

4. 结合实例简述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四、 论述题 (30分,每题10分) 1. 试述体育实践课的准备并举例说明。 2. 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直观性原则?举例说明。

3. 为什么说学校体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做到这一点?

五、思考题 (10分)

1.回顾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有哪些启示?

学校体育理论模拟试卷(五)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0分,每题2分) 1.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体育课结构

体育课结构一般是指一节课教与学内容的合理顺序,各练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时间分配。

3.一般密度

体育课密度是指一节课中,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

4.教学进度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5.体育课负荷

体育课负荷是学生在课中所受到的身心刺激及其应激的值。

二、填空 (30分,每空0.5分)

1. 扬州 会议标志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始进入了科学管理阶段。

2. 1979年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 工作” 暂行规定、“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3.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效果目标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 质、 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

5. 体育教学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

6.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法的主要形式有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问答法、默念和自我暗示等。

8. 体育实践课中有效利用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助活动的内容:直接用于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实际从事运动动作的练习;学生的自练、讨论、分析、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间必要的等待和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教学活动。

9. 体育课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前者包括引导课和理论课,后者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10. 体育课中,学生的注意高峰出现在课的前区;学生的意志高峰出现在课的中部;学生的两次情绪高峰出现在课的前区和后部。

11. 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术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发展身体与培养能力目标。等四个方面。

12. 课外体育是指体育课以外的,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13. 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初创阶段(1949-1957),曲折发展阶段(1958

-1965),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14.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课时计划又称教案。 15. 检查与判断生理负荷常用的生理指标是心率。

三、 简答题 (20分,每题5分)

1.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首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其次,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互相制约、互为促进的。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注意处理 好学校体育近期效益的关系。

2.简述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高尚的思想品德。包括: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牢固的专业思想;全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全面的业务能力。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训练工作能力和裁判工作能力。

(3)广博的知识。包括: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其它方面的知识。 (4)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3.简述课外体育活动意义?

课外体育锻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性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2)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良好的生活效果,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4)培养社交能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5)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4.结合实例简述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泛化)、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分化)、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动力定型)。

四、 论述题 (30分,每题10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