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童话—论威尼斯商人的情节和空间叙事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现实与童话—论威尼斯商人的情节和空间叙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现实与理想—论威尼斯商人的情节和空间叙事

王亚红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重庆万州, 404000

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2008-sxxyqn-11) 王亚红(1983-),女,重庆忠县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邮寄地址: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学府广场百安建材1栋403 13996492348

摘要:《威尼斯商人》描绘了现实世界威尼斯和与之形成映衬的童话世界贝尔蒙特。本文从威尼斯及贝尔蒙特两大对立空间背景及平行的叙事模式出发,从的人物对抗,宗教对立,资本冲突及犹太人和基督徒的沉默与话语权等角度讨论了该剧所折射出的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现实。本文认为莎士比亚这样的平行又对立的安排源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与其所处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现实;理想;情节;空间叙事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从早期创作过度至悲剧创作的重要作品。有人说这是一部悲喜剧:既有着喜剧的欢乐,又有着悲剧的深刻。而这与此剧创作的背景不无关系。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各阶层矛盾逐渐锐化,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也从鼎盛走向衰落。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理想与英国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正是他他思想上的纠结促使他在《威尼斯商人》中借“割肉还债”“择匣选婿”“情人私奔”三个相互平行又交错制约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现实之城—威尼斯、理想之城—贝尔蒙特。

一、现实之城—威尼斯

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是一个商业的现实世界。在这里,商业契约和经济关系是人际交往和经济往来最基本的纽带。尽管安东尼奥为人仁义、慷慨,且与巴萨尼奥交情深厚,但当巴萨尼奥为了追求家财万贯的富家遗女鲍西亚而向他借钱时,却也讲了一个相当迂回的誓喻:

“我在学校里练习射箭的时候,每次把一枝箭射得不知去向,便用另一枝同样射程的箭向着同一方向射击,??这样,冒着双重的险,就能找到两枝箭??您要是愿意向着您放射第一枝箭的方向,再射出您的第二枝箭,那么这一回我一定会把目标看准,即使不把两枝箭一起找回来,至少也可以把第二枝箭交还给您。”(第一幕,第一场)

这个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示了朋友间在涉及经济问题时的疏离感,也表明了借钱这一行为的契约性质。而安东尼奥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时所签订的书面且有公证人在场的“割肉还债”则更具契约性质。由于安东尼奥没能按期偿还,夏洛克便诉诸法庭。本剧的主线—关于契约与“割肉还债”的故事也随之在现实之城威尼斯展开

威尼斯的现实性也很生动的表现在了家道中落、因挥霍无度而债台高筑的落魄公子巴萨尼奥身上。他在向安东尼奥提及鲍西娅时称鲍西亚的头发是“传说中

金羊毛”。金羊毛这一象征起源于希腊神话故事。伊丽莎白时代一般用金羊毛来隐喻海外冒险所追寻的宝藏或巨额利润。我们可以看出巴萨尼奥对于鲍西亚财富的无限向往,而他到贝尔蒙特的求婚动机也并不不纯洁,具有功利因素。他的求婚虽有着神圣的爱情做幌子,却无不透着资产阶级追财逐富的本质,玷污了神圣的爱情。而他所做的这一切还是以好友的生命为赌注的,更是玷污了纯真的友谊。

剧中莎士比亚还借夏洛克这一吸血鬼形象无情地抨击了威尼斯现实世界中人性的阴暗面。夏洛克是犹太富商,他爱财如命,仁慈、怜悯、道德等都与他无缘。他待人极为吝啬刻薄。而他却对自己的吝啬和精明洋洋自得: “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总是好的。”他成天想的都是如何“钱生钱,利滚利”。他把女儿关在家里,以至于女儿杰西卡痛恨自己的家和自己的父亲,称自己的家为“地狱”,称自己“ 羞于做我父亲的孩子”。表面上,他复仇的导火索是女儿杰西卡的叛教和与情郎的私奔,但实质上,夏洛克的复仇有着更深层的动机—即安东尼奥对其经济上造成的威胁,使其“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恨之入骨,疯狂报复,成了恶的化身。

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也是一个排外的现实世界。莎翁用大师之笔在本剧中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正义形象。他们看重爱情、友情,推崇美好的人性,其中以安东尼奥为最。安东尼奥是本剧中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他谦逊宽容、高尚正直、仁慈善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精神的基督徒在面对犹太人时,却表现得冷酷无情,狭隘偏激。夏洛克第一次和安东尼奥对话时,就毫不留情地将安东尼奥的另一面展示出来:“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用您的脚踢我,好像我是您门口的一条野狗一样??”(第一幕,第三场)

安东尼奥不但没有否认自己的行为,而是变本加厉的回击“我恨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 (第一幕,第三场)

莎士比亚在丑化、嘲弄、谴责夏洛克时,也通过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得关系生动折射中出了世纪西欧犹太民族艰辛的生活和卑贱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异教徒,是外邦人,是放贷者,遭到了基督社会普遍的的仇视和排斥。

威尼斯还是一个等级观念强烈的世界。在法庭,当被基督徒们指责其没有仁慈恻隐之心时,夏洛克反驳道:

“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第四幕,第一场)

莎士比亚的借夏洛克这个既是剥削者也是受害者之口批判了威尼斯的上流社会:他们所谓的平等自由、满口的仁义道德都只存在于他们自己的阶层。

二、理想之城—贝尔蒙特

与商业、排外、尔虞我诈、等级观念强烈的威尼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充满音乐、月光、浪漫爱情和平等和谐的理想世界—贝尔蒙特。

贝尔蒙特折射出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在这里,主人鲍西亚和其仆人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谈笑风生、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可以一起玩古老的猜谜游戏。

在第三幕第二场,鲍西娅依循父亲的遗愿拿出了金、银、铅匣用于求婚者选择。那些前来求亲的王公贵族看重的不是美色就是财富,选中的都是金匣或银匣,

结果都未选中,“落荒而逃”。然而,巴萨尼奥却认为,黄金虽然炫目,却是“米达斯王坚硬食物”;白银是“人们手里来来去去的下贱奴才”;铅虽 “寒伧”,“没有吸引人的力量,??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在贝尔蒙特进行的“选匣择婿”除了充满童话意境,也向读者传达了在这里人人机会均等的讯息。它与本剧的第一条主线“割肉还债”在情节发展和道德展示上平行发展又相互制约,合并夏洛克之女杰西卡和基督徒罗兰佐的“情人私奔”一起将本剧推向高潮。

“贝尔蒙特有古老的音乐和猜谜游戏,有童话中无穷无尽、神秘莫测的财富,这同威尼斯那人人辛苦谋生、算计度日的喧闹城市景观形成鲜明对照。”(Barton,1977:252) 在这个充满祥和、博爱与平等的“乌托邦”王国里,没有明显的等级观念。杰西卡的行为在威尼斯是触犯法律且为世人所不容的,在这里却可以逍遥法外、怡然自乐。

剧中巴萨尼奥是威尼斯和贝尔蒙特的穿梭者。在威尼斯未显示出任何超凡脱俗迹象的巴萨尼奥,却在贝尔蒙特这个童话之地面目一新。在“选匣择婿”这一主要情节中,巴萨尼奥选了“选择我必须牺牲所有”字样的铅匣。当鲍西亚问及他对她的爱情是否纯洁时,他回答得异常坚定:“奸谋和我的爱情正像冰炭一样,是无法相容的??爱便是我所能招认的一切。”(第三幕,第二场)此时我们不禁疑惑,这是那个在威尼斯大谈为了清债务而前往贝尔蒙特的那个巴萨尼奥呢吗? 以吴兴华等为代表的学者也许能解释巴萨尼奥的前后反差及转变:巴萨尼奥在威尼斯,求婚动机并不纯洁;但在贝尔蒙特这个乌托邦王国经历了心灵净化之后,他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上的转变,“他把背转向旧事物,接受了新的理想和道德准则”(吴兴华,2005:70)。

三、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莎士比亚笔下的贝尔蒙特是“乌托邦”式的人间乐园,是避难所。但是即使是在这个梦想王国里,莎士比亚也留下了现实世界的痕迹。而这,与他创作该剧的背景不无关系。《威尼斯商人》于1956年公演,此时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由极盛步入衰落时期,英国社各阶层矛盾逐渐锐化。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人文主义理想与当时英国现实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纠结的情绪在理想之城贝尔蒙特也多次凸显。

反犹思想几乎根深于所有基督徒,理想之城的女神、人文主义形象代表鲍西娅也不例外。面对真诚的摩洛哥亲王的求婚,鲍西亚坦言:“但愿像他一样肤色的人,都像他一样选不中”(第二幕,第七场)。摩洛哥亲王是否是基督徒读者无从得知,但这种对异族人的偏见和无情使得“择匣选婿”这个童话般的、传递人人机会均等观念的故事也贴沾染上了排犹和现实主义的色调。

人文主义关于平等互爱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法庭”一场达到高潮。莎士比亚置自己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夏洛克获胜,那就意味着恶打败了人文主义善者的平等互爱;而人文主义基督徒们的胜利所导致的夏洛克的悲剧同样是不人道的,彰显了平等互爱这一人文主义思想的破灭。莎士比亚的天平最终倒向了人文主义基督徒们。这一情节安排并不难理解:人文主义者们的胜利可以使大师的理想暂时得以宽慰 尽管他们思想中带有不可饶恕的偏见。

与其说莎士比亚描写了个现实和理想之城,不如说他以这两个城市为载体描绘了自己所了解的现实世界和理想中乌托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决定了莎士比亚对待社会问题时的正反对立基调,因此,在剧中他并不是单一的去思考,而是用

对立的思维去研究。十六世纪欧洲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在大师如椽之笔下栩栩如生:残酷贪婪的害人者有可能正遭受着耻辱和压迫;宽厚高尚的善人也有其残忍冷血的一面。受害者、压迫者、反抗者、遵循者,犹太人、基督徒??这些对立的形象特征也许就出自于同一个角色,看似光鲜的地方也许就有污秽的角落,而理想的光环也许已被打上现实的烙印。而这一切,均是源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

Barton, Anne.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ntroduction, The Riverside Shakespeare [M]. United States: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4.

吴兴华.威尼斯商人—冲突和解决[A].吴兴华诗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二)[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