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6.B HNO3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故答案选B。

7.D 金属铝的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故D符合题意。 8.B 氢燃料电池中,负极上H2放电,正极上O2放电,A、C、D中均不存在O2放电,故选B。

9.C NH3·H2O为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故A项正确;Na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故B项正确;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

Cu+Cl2↑,故C项错误;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故D项正确。

10.A 室温下,丙三醇易溶于水,苯酚微溶于水,而1-氯丁烷难溶于水,故A项正确。分析核磁共振氢谱,HCOOCH3会产生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3;HCOOCH2CH3会产生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3,故B项错误。Na2CO3与CH3COOH反应可产生CO2气体,乙酸乙酯与Na2CO3不反应,可以区分,故C项错误。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则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D项错误。 评析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考查面比较广,但难度不大。

11.A A项,肥皂水冒泡,不能证明产生了H2,也可能是气体受热膨胀所致,故选A;B项,产生的NH3溶于水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C项,NaHCO3固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项,石蜡油在碎瓷片的催化下发生裂化,产生的烯烃可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12.C A项,0~6 min内,产生n(O2)=1×10-3 mol,消耗 n(H2O2)=2×10-3 mol,则v(H2O2)==

Δ??2×10-3mol

Δ??10×10-3L

6min≈3.3×10-2 mol/(L·min),

故A正确;B项,依照A项解题步骤,可知B项正确;C项,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为2×10-3 mol,剩余c(H2O2)=

10×10-3L×0.40 mol/L-2×10-3mol

10×10-3L

=0.2 mol/L,故C项不正确;D项,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为2×10-3 mol,占起始

物质的量的50%,故D项正确。 25.答案 (1)1,3-丁二烯 (2)a (3)b

(4)①2CH2②6

CH—CHCH2

(5)2(6)解析 (1)

+HCHO

+H2O

的名称是1,3-丁二烯。

(2)反应Ⅰ是二烯烃的加聚反应。

(3)二烯烃加聚时,碳碳双键位置变到2、3号碳之间,所以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b。

(4)①反应Ⅱ类似已知ⅰ反应,所以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M中的—OH由—CHO与H2加成所得,所以1 mol B中的3 mol—CHO与6 g H2反应生成1 mol M。

(5)N是HCHO与反应的产物,所以反应为:2+HCHO +H2O。

(6)根据醛基位置和B、C中的C原子数可知,发生反应也能生成B和C。

评析 本题考查有机合成,较易,综合性较强的是第(6)问,学生掌握正向合成和逆向合成的分析方法即可。 26.答案 (1)4NH3+5O2(2)①p1

4HNO3

3NH4NO3+2HNO3,电解产生的HNO3多 4NO+6H2O

解析 (1)NH3催化氧化生成NO,所以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2)①采用“定一议二”的分析方法,在相同温度的条件下,p1时NO平衡转化率低,p2时NO平衡转化率高,由反应特点知:p1

②在相同压强的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3)①降低温度,NO2转化成N2O4,所以ΔH1<0,ΔH2<0,再根据物质(N2O4)的状态可判断出NO2转化成液态N2O4放热更多。故选A。

②N2O4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产物应为HNO3,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2O4+O2+2H2O(4)由图示知,阴极反应为:NO+6H++5e-+ NH4+H2O,阳极反应为:NO+2H2O-3e---

4HNO3。

NO3+4H+,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判

+

断出:当转移的电子数目相同时,阳极产生的NO3的物质的量多于阴极产生的NH4的物质的量,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

NH4NO3,可补充NH3。

评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反应热、电解原理等知识点,考生平时若能熟练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本题得分率会较高。

27.答案 (1)①O2、SO2、CO2 ②Fe3O4 SO2 (2)①H2O2+SO2

H2SO4 ②

????

??

(3)①排除SO2对CO2测定的干扰 ②吸收CO2前、后吸收瓶的质量

解析 (1)①钢样在O2中灼烧,所得气体a的成分是SO2、CO2和过量的O2。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得失电子守恒,可写出反应方程式:3FeS+5O2

Fe3O4+3SO2。(2)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

??????

H2SO4。②钢样中

m(S)=yz g,故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①气体a通过B、C时,SO2被氧化为SO3并被浓H2SO4吸收,排除了SO2对CO2测定的干扰。②测定CO2吸收瓶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就可得出灼烧生成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

28.答案 (1)溶液变红 (2)2Cl--2e-(3)还原 (4)①0.2

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③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解析 (1)用KSCN溶液检验出Fe3+的现象是溶液变红。(2)依题意可知,相关反应为:2Cl--2e-2Fe3++2Cl-。(3)Fe2+-e- Cl2,2Fe2++Cl2

Cl2、Cl2+2Fe2+

2Cl-+2Fe3+

Fe3+,Fe2+表现出还原性。(4)①做对照实验时,应控制变量,除pH相同外,c(Cl-)也应相同。

0.1 mol/L FeCl2溶液中c(Cl-)=0.2 mol/L,故c(NaCl)=0.2 mol/L。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可证明Ⅳ中阳极产物有Cl2。③由实验Ⅱ、Ⅴ可知通过控制电压,Fe2+可先于Cl-放电;实验Ⅳ表明,通过控制电压,可使Cl-放电产生Cl2,Cl2再将Fe2+氧化成Fe3+,从而说明通过控制电压,产生Fe3+的两种原因均成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