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题 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源流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01专题 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源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哲学观念解释国家的对外政治行为,认为国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空间有机体,国家间关系如同生物关系一样,都要在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优胜劣汰”。 拉采尔:德国人文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生于1844年8月30日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卒于1904年8月9日下萨克森州的阿默尔兰县(Ammerland)。历任《科隆日报》记者、慕尼黑技术专科学校和莱比锡大学教授。领土的扩张是国家“内部生命力的反映”,为争夺领土而爆发的战争是国际政治的必然现象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拉采尔把国家比作人体,认为其边疆部分属于末端器官;生长中的地域为其四肢;公路、铁路、水道为其循环系统;国家首都则为头脑、心脏与脏腑。“国家和人类有机体一样,有诞生、成长、繁殖,而且成长有时停滞,有时生病,达更高年龄时要经过萎缩过程,往往不能维持生活,而最后达到死亡”。 他说:“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止不前,当一个国家向别国侵占领土时,就是他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生长的空间。”国家的“空间有机体”是通过领土扩张而增加它的力量是自然而“合理”的。 其理论缺陷:把复杂的人类社会简单地比作生物群体,用自然规律解释和推导人类社会的规律,必然不可能真正揭示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 瑞典学者契伦发展完善了德国拉采尔的思想,认为国家为一有机体,能生长、发育和衰亡。 5

1901年出版的《国家有机体》一书中首创了“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将其定义为“地缘政治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加以认识的科学。” 契伦使地缘政治学进一步系统化,把政府、人口、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纳入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开创了地缘政治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体系。 总之,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的完善,以及地缘政治学科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地缘政治学的形成。 三、地缘政治学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地缘政治学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一门“显学”。地缘政治研究除了在德国形成气候外,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都出现各不相同的地缘政治理论,地缘政治研究进入它的“黄金时代”。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等理论流派。 海权论。 代表人物是马汉(1840—1914) ,美国海军军官。马汉经过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 马汉1840年9月27日出生在西点军校的教授楼里,其父老马汉28岁时就成为了当时西点最年轻的教授。他给儿子取名赛耶是为了纪念为西点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赛耶校长。1854年马汉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学院。虽然老马汉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马汉却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在两年后转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官校三年级就读。1856年马汉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学习,1859年以第二名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海军服役,曾任炮舰舰长。1885年任美国海军6

学院教授,讲授海军史及海军战略,并开始其著述生涯。马汉在1886-1889,1892-1893年两度出任海军学院院长,在职期间马汉将自己的军事思想投入到教学中,把以前的分散的舰只战术综合为舰队战术体系,还亲自为学生上课,制作模型。被学员尊为海军中的若米尼。1896年马汉退休,但仍然继续研究写作相关海权论著。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以美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及美国海军作战委员会委员出席,坚决反对裁军。1902至1903年马汉被选为美国历史学会的会长。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所有曾在内战时服役的海军上校皆升为备役少将,马汉虽接受了这份荣誉,但在著作上,仍保留其上校阶级。1908年出任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1911年发表《海军战略论》。1914年12月1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华盛顿海军医院,享年74岁。 马汉在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该学说一经提出,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世界列强推行海洋扩张和海洋称霸政策的理论基础,并极大影响了冷战时期美苏的军事战略。 马汉从历史的视野出发,通过分析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强国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的发迹过程,特别是对崛起强国与既有强国间的争霸斗争分析,提出若要取得未来争霸战争的胜利,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能够取得海上统治地位的海军力量,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海军,国家才能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切断敌人的海上交通,摧毁敌人的舰队,从7

而夺得制海权;否则,这个国家就只能在国际政治中处于劣势。 马汉认为,英国的崛起是以它成为海军强国和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为前提的。英国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它扩充力量,它曾经控制了除巴拿马运河以外几乎所有的世界重要海道。 “海上力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在其广阔的画卷中蕴涵着使得一个濒临于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 马汉承认,海权受制于下列几方面的因素:第一,一国国内生产力的水平。第二,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的运输船只。第三,殖民地和基地保障扩大和保护船只运输的能力。第四,海上武装力量—海军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交通线的能力。 马汉认为,实现海上攻势战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能够集结一支包括战舰和运输舰在内的强大舰队;能够确保将这支舰队顺利投送到远洋;能够给予这支舰队不间断的补给支援。 马汉认为美国在战略上居于中央的地理位置,面对两大洋,远离欧亚大陆,拥有安全的工业基础并足以威胁欧亚大陆沿海,具备了发展海上力量的地理条件。他特别提到:“在海洋方面,则没有哪一个欧洲文明国家比美国担负着更多的责任了。” 陆权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和美国国际关系学家斯皮克曼(1893-1943)。 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