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十四新闻访谈(选考)(二)新闻鉴赏和探究课后对点集训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十四新闻访谈(选考)(二)新闻鉴赏和探究课后对点集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闻鉴赏和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4题。

迈向空间站时代,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交会对接。迈向空间站时代,对中国意味

着什么?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为载人航天注入了不尽的动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载人航天的今天。”抚今追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

师王永志说,“攀登作为人类科技高峰的载人航天,必须以雄厚的国力为依托。”

“虽然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但中国正三步并作两步,展开跨越式发展的竞逐。”中国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说。

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到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在茫茫太空留下中国人的第一行足印……仅仅

用了十几年时间,中国航天人就跨越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

如今,大步迈向空间站时代的中国,把目光瞄向了人类拓展太空疆域的又一个新高地。

“在飞船和空间站做实验,有着巨大的区别。载人飞船是往返于天地的运输工具,飞行时间短,有效载荷重量小,搭载实验设施是为了顺便做实验,而做实验并不是飞船的责任;空间站规模比较大,在轨运行时间长,主要任务就是做实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

总设计师赵光恒说。

世界航天界的共识是:空间站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科学研究平台,其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对材料学、生物学、制药等具有特殊意义,其高位置的优势对地球科学、外太空探

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赵光恒说,从2006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全面策划、研究利用载人空间站进行大规模的

空间应用问题,并且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顶层的规划和设计。

“中国的空间站,不仅是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也会敞开大门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提供平

台,为世界科学进步、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展望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可开展的将是一片集合了从观测、实验到研究、制造的人类科

学活动的新天地。

太空中的实验室究竟能带来多少好处?空间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太空生命科学实验可以发明和制造出改变人类健康的药物。而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

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将来中国建立空间站后,人们不需要具备像航天员那样的身体条件,只要具备基本的身体条件就可以上去。”中科院院士、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专家叶培建说,“或许有一天,

哪个人突发奇想,要上太空转转,也可以去。”

国外已有将普通人送往太空的先例。对中国载人航天而言,有发展,就有希望,就值得

期待。

空间站时代,将打造中国寻常百姓生活的新图景。

前进的道路上,除了鲜花,还有丛生的荆棘。迈向空间站时代,中国将直面一系列新挑

战。

1 / 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说,目前,发射任务已从几年前的阶段性密集发射进入到

常态化密集发射状态,高密度发射将进一步考验中国航天。

“是否完全有能力应对高密度发射?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袁

家军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说,伴随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展开,未来空间站管理对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网提出了多项新要求,成为测控通信系

统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此外,在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看来,中国的空间站建设,还有补加和载人生保

两大技术亟须突破。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迈向空间站时代,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拓展太空疆域的新高地,②开辟人类科学活动的新天地,③打造国人生活的新图景,④迎来航天事业的新挑战。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这篇新闻的四个数字标题,然后参考每一标题所在段落的最后一句话去概括。

2.这篇新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用了大量专家的话,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运用了很多确凿的数据,增强了新闻的准确性;语言简明严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本文具有新闻的一些特质——真实性、准确性、简明性等。考生只要结合新闻的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3.“前进的道路上,除了鲜花,还有丛生的荆棘。”请结合文章,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时,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为世界科学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中国还将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在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成就与挑战并存。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题干中的语句进行分析。其次要把握住语句中的关键词“鲜花”和“荆棘”,“鲜花”代表着取得的成就,“荆棘”代表着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4.中国载人航天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跨越式发展的竞逐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坚持努力,实现成功。(可从肯定中国航天人的努力的角度进行分析。)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可联系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自己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2 / 5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8题。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

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多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

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

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

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80多岁的父母。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

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

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他说:“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

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 / 5

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

(选自2011年8月20日《京华时报》,有删改)

材料三 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

61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十多年前,她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辛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收入大大提高。

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2009年,她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她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选自2014年10月24日“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四 发现工程与施工规范相差0.1%,立即要求推掉重来,“稽查、巡查、飞行检测”三位一体,始终保持质量监管高压态势,才有了工程的良好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细节上1%的缺陷,能带来100%的失败。高标准、严把关,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

移民的稳定发展历来困扰全球,创新移民村管理方法、发展模式,16.54万移民在异乡实现了“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活力,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移民干部披肝沥胆,无私奉献,赤子情怀满中原。心中有责方能砥砺奋进,甘于奉献,尽职履责,工作才能越干越好,事业才能长兴不衰。他们把对群众的深情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发展的“活水”汩汩长流。

(选自2015年3月10日《河南日报》,有删改)

5.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六个具体的数字,在表达上有哪些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规模之大,这些数字体现移民难度之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②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数据的列举,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数字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数字本身入手,因为是具体的数字,自然就能够使内容具体而客观;同时由于是新闻,又可以增加其真实性。这是两点基本作用,但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如所引数字前四个是关于坝高与水位的数字,后两个是关于移民的数字,以此突出移民的难度之大。

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都做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报道的重要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①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移民是主要问题。突出移民的觉悟和巨大牺牲。②本次移民规模大、速度快,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

4 / 5

不同点:①材料一以赵久富为例说明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与牺牲;材料二以南阳市为例突出政府的努力。②材料二,和日本对比突出我国完成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并提到了对移民的对口帮扶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两则材料。材料一中有“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并且举赵久富的例子,说明移民群体的付出和牺牲。材料二中第一段中说“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第三段有“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和日本比我国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又列举南阳市为此所做的努力,此外还提到关于移民对口帮扶问题等。简单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7.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坚决取缔污染企业;②积极开展对口协作,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生态建设;③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建起生态种养基地。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材料二中,第四段重点讲坚决取缔污染企业;第五、六段则讲开展对口协作,加快经济发展,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材料三则重点从改变移民生产生活方式方面来谈如何避免污染等。简单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8.从四则材料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相关人员有哪些可敬可佩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移民)为了国家的发展离开故土,舍小家为大家;②积极进取:(移民)寻找多元的致富出路,摸索发展生态农业;③严谨:(建设者)高标准、严把关,保证工程质量;④创新:(移民干部)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活力;⑤有担当:(建设者、移民干部)尽职履责,做好本职工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对其品质进行概括。四则材料中涉及的对象主要有:移民、建设者、移民干部等。针对文本中的内容,把其精神品质概括出来。如移民的舍小家、顾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寻找致富出路的积极进取精神等。

5 /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