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集体备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毕节十小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主备人 参加人员 备课内容 数学 张宾 年级 一年级 地点 毕节十小 记录人 陈燕芬 罗宁、张宾、王凤群、王臣、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九加几》 教材分析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材注重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初步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复习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重点复习分成1和几。、 2.学生交流填空 ( )+ ( )= 10,为“凑十”作铺垫。 3.学习9 +( )说算式。 9 + 1 9 + 2 9 + 3 9 + 4 9 + 5 9 + 6 9 + 7 9 + 8 9 + 9 9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这些算式的相同点你们发现了么?都是9加几的算式 揭示课题:9加几 备课 过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出示例题图,了解信息: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 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9 + 4。 (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或者动手画一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借助小棒、手指示范数法) ② ② 画一画○○○○○○○○○ ○○○○ ③ ③9 + 1 = 10,10 + 3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4) 议一议: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小棒和画图结合)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第一步:见9想1;(加数有9,找1帮忙) 第二步:把4分成1和3;(说明为什么是1和3) 第三步:9+1=10; 第四步:10+3=13 2.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让学生结合算式,说说“凑十法”计算的思路。 如: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计算“9+7”想:9+( )得10,所以把7分成( )和( ),9加( )得10,再加( )得16,所以9加7得16.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辅导有困难学生完成。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凑十法。)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 9加几 9 + 4 =13(个) ○○○○○○○○○ ○○○○ 板书设计 备课反思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