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二)自测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汉语通论(二)自测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汉语通论(二)自测题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 填空

1 古今汉语的关系是______。

2 古今词义的关系有三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 古今词义没有区别的是______词汇。

4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5 词义范围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6 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二 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所用意义与今义完全不同的是 ( )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C、愿无伐善,无施劳。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是 ( ) A、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

B、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 C、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的气味” D、裁:古义为“裁衣”,今义为“裁断”

3、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 ) A、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B、響: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

C、劝:古义为“勉励”、“勉力”,今义为“劝阻” D、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

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转移现象的是( ) A、坟:古义为“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为“掩埋尸体的土堆” B、货:古义为“财物”、“财产”,今义为“商品”、“货物” C、色: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 D、睡:古义为“打瞌睡”,今义为“睡觉”

5、以下各组成对的反义词,其反义关系与今义一致的是 ( ) A、高——低 B、穷——达 C、进——退 D、治——乱

6、以下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其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的是( ) A、操其奇赢,日游都市。

B、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C、操虽託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三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与今义不同的是 ( ) A、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B、夸父与日逐走。 C、且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D、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E、互抱马脚不得行。

2、 以下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范围后世已经有所扩大的是 (A、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B、反,诛屦于徒人费。 C、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 E、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以下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范围与今义已经有所不同的是( ) A、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 B、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C、 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 D、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E、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四 简答题

1、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子为父死亡所恨。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2、根据以下例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3)下流多谤议。 (4)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5)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 (6)冯唐已老听吹嘘。

(7)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8)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9)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五 说明下列例句中加下划线的成分的意义,并指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复音词有什么不同。

1 虽然,何以报我? 2 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3 初辅幼主政,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 数犯主之颜色。

六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现代还用,它们在句中的意义与今义有什么不同? 1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2 燕兵犹追北。 3 有穷后裔。 4 亦去之。

5 二人相憎,欲相贼也。

答案

一 1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2 没有变化、没有关系、有细微差别 3 基本词汇

4 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的不同 5 缩小、扩大、转移

6 从字形上分析、从语境上分析、从成对使用的同义词反义词上分析、从今语中

保存的古词古义和成语中去考察 二 1C 2D 3D 4B 5A 6B 三 1ABDE 2ACD 3BDE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