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险理论研究 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加强保险理论研究 推动行业科学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加强保险理论研究 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2012年01月11日 15:43 来源:《金融时报》 2010年05月24日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

周道许 (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一、保险理论研究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改革发展实践的逐步推进,保险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充分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推动保险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极大拓展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为保险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当前,保险业正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保险理论研究来说,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保险理论研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行业看,近年来保险业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行业面貌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业务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行业实力和影响力。2009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间的保费收入总和,世界排名第6位。截至2009年12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突破4万亿元。二是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提升了行业竞争力。以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为基础,实现组织形式由国有独资向股份制的转变;以推动公司通过上市优化股权结构为契机,有效解决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巩固和发展改制上市成果为新的起点,重点解决经营机制的转变。三是功能作用不断拓展有效提升了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保险业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成为国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保险业这些积极而深刻的发展变化为保险理论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了一大批保险理论研究成果的产生。目前保险业正加快从传统保险业向现代保险业迈进,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会继续推动保险理论研究向前发展。

从宏观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自主创新能力、新农村、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逐渐加强。这些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保险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周期的联系日益紧密。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全社会的保险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保险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普遍出现消极预期,对保险承保和资金运用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二是保险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日益紧密。随着保险覆盖面扩大和保险资金运用增加,保险市场运行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态势、资本市场走势以及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要素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投资、消费和出口政策会影响相关保险需求,利

率政策变化会影响保险产品定价及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发展,资本市场波动会影响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等等。

从国际看,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严重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形成挑战,西方经典的经济理论并不能有效指导经济金融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政府金融保险监管部门开始从理论上、政策上对金融危机进行深刻反思和研究。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金融经营综合化、金融产品高杠杆化的趋势,目前的金融监管机制已经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险监管改革与其他金融监管领域改革一起被提上议事日程。在保险监管领域,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加快了发展战略调整的步伐,主张推进国际监管协调合作,建立全球统一的保险监管规则,加强保险领域的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完善跨境金融保险集团监管,建立跨境金融机构的危机管理和解决机制。国际金融保险监管领域的改革措施与经验,不仅对中国保险监管与保险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启示与借鉴,对保险理论研究来说,也是难得的研究契机,可以借此机会对中国保险业的行业风险评估、偿付能力标准、资本缓冲和薪酬体系等方面的顺周期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监管决策提供参考。

(二)新形势对保险理论研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新起点新阶段,保险业改革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引与支持。为更好地推动保险实践发展,保险理论界既应做好对策性研究,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

第一,加强基础性问题研究,打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是深入研究保险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新形势下,既要研究经济周期变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的影响,也要研究保险业对拉动投资、扩大消费、促进贸易的作用,为保险业更好地谋划行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深入研究保险业发展与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关系。在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关联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保险业与金融业改革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为保险业更好地参与金融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深入研究中国保险市场与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的关系。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风险国际化的过程。随着国内保险市场日益国际化,要求理论研究必须以国际化的、开放的眼光,既要研究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同时也要研究中国保险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国际保险业之间的发展差距。

第二,加强前瞻性问题研究,探索和把握保险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理论研究应站在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把对保险业改革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研究与行业一般规律研究结合起来,为业界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指导。一是研究保险业风险防范的内在规律。防范化解风险对保险业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保险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保险风险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加强对保险风险产生原因、发展趋势、运行特点、传递途径以及防范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二是研究保险行业创新的内在规律。一个行业要发展就必须创

新,当前我国保险业的主要问题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够。要围绕如何提高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风险保障需求来研究保险创新的规律,使保险创新与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阶段、与保险市场的发育程度、与保险监管的水平相适应。三是研究保险公司经营的内在规律。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和管理风险的金融机构,有自身特殊的经营规律和特点。目前,关于保险经营规律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例如保险业盈利模式、保险营销体制、资产负债管理、保险公司治理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三,加强战略性问题研究,拓展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空间。一是加强对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服务。同时,国务院明确要在上海适时推进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日益重视。对保险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保障的各个层面,在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二是加强对保险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近年来保险的社会风险管理功能逐步增强,在参与平安建设、促进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险在社会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如何发挥好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保险业更好地参与社会风险管理,是保险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三是加强对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稳步推进,要深入思考保险在服务“三农”方面如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保险成为国家支农、惠农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和经济杠杆。

第四,加强对策性问题研究,重点解决一些影响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问题。一是加强对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研究。当前保险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保险理论工作者要对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实现途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促进行业把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改善服务的基础上。二是加强对保险监管体系建设的研究。这次金融危机中,尽管我国保险业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但仍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保险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保险监管制度、理顺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促进保险监管防范风险和引领发展能力的提高。三是加强对保险业政策支持问题的研究。保险经营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国家政策支持与导向对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十分重要。要通过广泛的国际比较,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对保险业需要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进行专门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当前保险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保险理论研究工作的起点低,基础差,整体研究实力不强,与保险业快速发

展的需要相比,与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体现为三个“不适应”:

一是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但还不适应保险实践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保险理论研究取得巨大进步,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理论体系、保险功能作用理论体系、保险业风险防范理论体系、保险监管理论体系等,在推动行业改革、发展、监管及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看到,与保险实践发展的需要相比,理论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基础研究比较零散,对一些关系保险业改革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研究还不深入,理论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还不强。特别是当前正处于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探索时期,保险消费、保险经营以及保险监管正逐步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迫切需要理论界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与支持。

二是研究范式有所突破,但还不适应保险理论创新的需要。过去一直以来,我国保险理论研究中定性分析居多,随着经济学理论和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保险理论呈现出跨学科和多元化特点,保险学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学科不断结合,保险理论研究开始逐步吸收和采用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制度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博弈分析和经济计量模型等分析方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起来,研究范式不断创新,推动产生了一批新的理论成果。但同时也应看到,与保险理论发展的需要相比,目前的研究范式还比较固化和单一,有些还仅仅是限于照搬国外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模式的层面,论证脱离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险业发展实际,缺乏制度和实践基础,保险理论中的一些假设前提不符合现实,一些模型经不起实证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缺乏科学性。

三是研究支撑平台初步建立,但还不适应行业研究能力提升的需要。保监会建立了部级课题研究制度,加强对保险理论研究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大多数保险公司专门设立了研究部门和战略规划部门,充分调动了业界的研究积极性;保险学会加强业界与学界的组织与协调,在活跃学术氛围,推动保险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不断发挥;业内研究部门与业外研究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特别是与宏观研究部门、相关部委研究机构及其他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应当说,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保险理论研究基本上形成了政、产、学、研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研究支撑平台,保险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家宏观决策中日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由于历史、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保险理论研究在资金、人才、信息、制度方面仍缺乏足够的支持。特别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公开的、完整的、有效的可供保险理论研究的数据资料库,行业数据信息积累比较薄弱,一些专业性较强领域的数据统计资料几乎是空白,致使很多研究由于缺乏数据而只好停留在逻辑推论和提出理论假说上,而无法根据已有数据或者案例展开验证,也容易造成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

三、进一步推动保险理论研究的思考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