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CPA课后作业题第八章资本预算(答案附后)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注会CPA课后作业题第八章资本预算(答案附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答案】AB 【解析】这些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中只有回收期为越小越好,其余均为越大越好。 11.【答案】BCD 【解析】使用企业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折现率,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项目的风险与企业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相同;二是公司继续采用相同的资本结构为新项目筹资。 12.【答案】BCD 【解析】两个互斥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不一样,但项目寿命期一致时,在权衡时选择净现值高的项目,选项A正确;在投资额不同或项目计算期不同时,利用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在进行项目选优时会有冲突,选项B错误;使用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在相关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只会计算出一个净现值,选项C错误;回收期没有考虑回收期满以后的流量,所以主要测定投资方案的流动性而非盈利性,选项D错误。 三、计算分析题 1.【答案】 (1)第4年的净现金流量=-50-(-200)=150(万元) 第5年的净现金流量=50-(-50)=100(万元)。 (2)静态回收期=4+50÷100=4.5(年)。 (3)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 (4) 年份 各年的净现金-50 流量 复利现 值系数 1 0.9259 0.8573 0.7938 0.7350 0.6806 0.6302 110.25 68.06 157.55 -50 -200 100 150 100 250 0 1 2 3 4 5 6 各年的-50.00 -46.30 -171.46 79.38 折现净现金流量 净现值=79.38+110.25+68.06+157.55-50.00-46.30-171.46 =147.48(万元)。 2.【答案】 因新、旧设备使用年限不同,应运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平均年成本法比较二者的优劣 (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的现值=2000×(1-25%)×(P/A,10%,4) =2000×(1-25%)×3.1699=4754.85(元) 年折旧额=(10000-10000×10%)÷5=1800(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1800×25%×(P/A,10%,3) =1800×25%×2.4869=1119.11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1500-(1500-10000×10%)×25%]×(P/F,10%,4) =1375×0.6830=939.13(元) 旧设备变现流量=7000-[7000-(10000-1800×2)]×25%=6850(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4754.85+6850-1119.11-939.13=9546.61(元)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9546.61÷(P/A,10%,4) =9546.61÷3.1699=3011.64(元) (2)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购置成本=9000元 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现值=600×(1-25%)×(P/A,10%,5) =600×(1-25%)×3.7908=1705.86(元) 年折旧额: 单位:元 年份 折旧额 折旧抵税 现值系数 折旧抵税现值 1 2 3 4 5 (9000-900)×(5/15)=2700 (9000-900)×(4/15)=2160 (9000-900)×(3/15)=1620 (9000-900)×(2/15)=1080 (9000-900)×(1/15)=540 675 540 405 270 135 2025 0.9091 0.8264 0.7513 0.6830 0.6209 613.64 446.26 304.28 184.41 83.82 1632.41 合计 8100 残值收益的现值=[1500-(1500-9000×10%)×25%]×(P/F,10%,5)=838.22(元) 更换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9000+1705.86-1632.41-838.22=8235.23(元) 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8235.23÷(P/A,10%,5)=8235.23÷3.7908=2172.43(元) 因为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2172.43元)低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011.64元),故应更换新设备。 3.【答案】 (1)①因为甲方案第四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20000+20000+10000-50000=0 所以该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4(年) ②净现值=折现的净现金流量之和=17737(元) (2)丙方案净现值的等额年金=净现值×(A/P,10%,12)=60000×0.1468=8808(元) 永续净现值=8808/10%=88080(元) (3)最小公倍寿命期为24年 甲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17737×[1+(P/F,10%,6)+(P/F,10%,12)+(P/F,10%,18)] =36591(元) 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0000×[1+(P/F,10%,8)+(P/F,10%,16)]=67364(元) 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60000×[1+(P/F,10%,12)]=79116(元) (4)按照等额年金法,因为丙方案的等额年金净现值最大,乙方案次之,甲方案最小,所以丙方案最优,其次是乙方案,甲方案最差。

按共同年限法计算丙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最大,乙方案次之,甲方案最小,所以丙方案最优,其次是乙方案,甲方案最差。 四、综合题

【答案】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实体现金流量法和股权现金流量法的区别与联系。

(1)实体现金流量法:

①年折旧= =798(万元)

②前4年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为:

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40×(50-20)×(1-25%)-200×(1-25%)+798×25%=949.5(万元) 第5年的现金流量为:

营业现金净流量= =949.5+15-(15-10)×25%=963.25(万元) ③计算B企业的β资产:

β资产=1.5/[1+ ×(1-25%)]=0.86

④计算A企业的β权益:

β权益=β资产×[1+ ×(1-25%)]=0.86×[1+ ×(1-25%)]=1.29

⑤确定A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8%+1.29×6%=15.74%≈16% ⑥债务税后资本成本=8%×(1-25%)=6%。 ⑦计算A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6%×60%+6%×40%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