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页教案_模板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01页教案_模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1页教案_模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101页例4、例5、例6,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除法进行验算,会利用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4.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插图的放大图和有关习题的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5÷5= 160÷40= 25×5= 40×4= 2.求未知数x. x×6=156 15×x=120

3.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部分内容的?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探究例4

1.出示例4的月饼图并提问:你能根据插图提出哪些问题? 2.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有18个月饼和3个盒子) (2)18个月饼,准备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多少个?怎样列式解答?18÷3=6(个) (3)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分小组改编应用题并思考:把上面第(2)题改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同时,教师提出要求:说明这道题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求?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多少?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本组改编的题目和对思考题的理解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另外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6.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组织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和教师的板书,观察这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归纳概括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7.记住三个关系式: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算式的改写,由一个关系式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教给学生记忆的策略.

8.练习:

(1)把下面的除法算式改写成一个除法算式和一个乘法算式. 350÷7= 488÷61= (2)填表

(3)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用两种方法验算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1008÷24=32 2540÷52=48

教师:你是怎样验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二)独立自学例5.

1.教师出示例5的题目:求280÷x=56中的未知数x. 2.学生独立解答. 3.讨论:

(1)你求未知数x时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是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把求出来的未知数x的得数代入原来式子的左边,如果左边也等于右边的56,就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4.同桌的同学相互出两道题进行交换解答,再交换验算. (三)独立学习例6

1.出示例6的题目: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3.同桌的同学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交流: (1)第一步做什么?要求的这个数用什么来表示? (2)列等式的根据是什么?

(3)怎样求未知数x?为什么可以这样求? (4)怎样判断自已的解答是否正确?

4.推荐一个同学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这道例题. 四、巩固练习

1.第99页“做一做”第1、2、3题. 2.(1)什么数是28的36倍? (2)1980是什么数的36倍? 3.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什么作用?如何利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一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中的未知数x?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 在复习环节中,重点复习了有关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简单应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作好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在新课教学中,例4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的重点摆在第一幅图的分析指导和归纳、概括关系式两个环节上,通过板书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三者的关系;例5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教师重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可以那样计算的道理和思考的一般步

骤.例6也是让学生独立自学完成,教学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列式和求x的根据,知道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对于具体的解题方法则由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解.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对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意义、思考方法等进行全面小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课时1 20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P116第1、2题,P118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全册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的整体印象。

2、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用数描述现实世界。

3、使学生能更熟练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进一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小棒、练习题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汇报,师总结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解决问题。

3、交待课题: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二、复习。 (一)、数数、读数、写数。

1、有10个基本的数,任何数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请猜一猜、写一写。

2、举例:它们是数字也是数,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教室里有几展灯,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数字卡片10~20,读出卡片上的数。

4、分别拿出13、20根小棒,并说说是怎样拿的? 5、出示0~20(数轴形式),看这列数,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问题? (复习数的大小比较、相邻数等。) 6、(课件出示)找规律填数: A ()9()()()13 14 B 10 12()() 18() C 0 5()()() D () 14()()()10() 7、P116第1题。独立完成。 (二)、基数、序数。

1、P116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圈一圈:数出14颗连续的珠子,把它们圈起来。

3、比一比:“圈出的珠子”和“涂上色的第14颗珠子”有什么不同?(前者表示所圈珠子的全部数量;后者表示这一颗珠子按顺序排列的位置。) (三)、数的组成。

1、说一说:谁能很快说出5的组成?有什么窍门吗?

2、出示计数器,提问:我们认识了计数器上的哪些数位?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

数表示什么?

3、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6、10、17、20,请说出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思。 4、说一说:20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3个一和1个十组成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 四、课堂练习。

1、P118练习二十三第1题。独立完成。

2、P118练习二十三第2题。同桌做“打电话”游戏,巩固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77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完全一样的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说一说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口答下面各图的面积。(单位:厘米) 3 5 3 5 3

二、新授。

1、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课本P75上图中:

A: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3个三角形的面积。 B:引导学生观察:

问:这三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