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简答题:

1、简述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一)、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的局限

(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1、机动车增长率13%—14%,城市道路增长率3%。 2、我国人均道路是发达国家的1/4。

(三)、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四)、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五)、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2、道路服务水平的定义和分级情况: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 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1965年)将道路的服务水平分为A至F六个等级,对这六个等级的描述如下: A级─自由车流,交通量低、车速高、行车密度小,驾驶者可按自己的意愿控制车速,不因其它车辆的存在而有干扰和延误。

B级—稳定车流,车速开始受到限制,但驾驶者仍能自由选择行驶的车道,车道稍有降低,但延误很小,该级可作为市击际公路的设计标准。

C级—仍为稳定车流,但车速和机动性已受到较大交通量的影响,多数驾驶者在选择车速、改变车道或超车等方面的自由度已受到限制,但尚能获得较满意的车速。此级可作为市区道路的设计标准。

D级—接近不稳定车流,虽然已在很大程度上受运行条件变化的影响,但尚能维持驾驶人可接受的车速,而交通量的变动和车流的暂时受阻将引起运行车速显著降低,驾驶操作已很少有自由度,舒适性和方便性都已降低,但若行驶时间不长则尚可忍受。

E级—不稳定车流,行车已时停时开,车速很低,交通量已接近或等于道路的通行能力。 F级—强制车流,车辆排队慢行,极易发生阻塞,到极限时,车速和交通量都降至零。

3、权威的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1950年)中,根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将通行能力分为三种情况,其定义如下:

1.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小客车数。2.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车辆数。3.实用通行能力: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行车密度不很高,不致引起过度的延误和阻碍驾驶的通行能力。

4、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及其主要特点: (一)方格网式路网

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为解决方格网式路网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增加对角线道路。 (二)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缺点: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 (三)自由式路网

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

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四)混合式道路网:结合实际地形情况,综合解决问题,是目前用的较多的形式

5、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一)道路分类:即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 (一)道路分级:Ⅰ、Ⅱ、Ⅲ级。

6、道路横断面主要形式,并做简图,并分析其使用条件效果: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使用效果)下面就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型式作如下分析比较: (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2)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其行车速度一般较高。 (3)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

(4)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在当中,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

(5)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

敷设。

7、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口常见类型的分类情况是什么? 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和下穿式 按交通功能分:分离式和互通式

按交通流线的交叉情况和道路互通的完善程度分:完全互通式、不完全互通式、环式。

8、试分析环形交叉的适用性

适用条件:主要适用于多路交汇或转弯交通量较大的路口;相临道路夹角大致相等的路口;远期规划立交的路口。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路口、自行车和行人多的路口、及处于斜坡地形上的路口不宜采用。 9、互通式立交的类型及特点:

根据交叉情况和道路互通的完善程度,分为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和环形立交。 1、菱形立体交叉

由四条匝道呈菱形连接相交道路的立交型式。

特点:占地较少、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的交叉口。 2、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

特点:通行能力较菱形立交大,但占地多。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的交叉口,或城市用地拆迁困难的路口。3、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直行车流分层行使,直接右转,环形左转。

特点:交通组织好,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大;但占地较多。 4、喇叭型立体交叉

用喇叭形匝道连接相交道路的立体交叉。

特点:结构简单,行车安全,但占地较大。主要用于T形或Y形交叉口。5、定向式与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 指各个方向的车流均设有直接的连接匝道。

特点:交通便捷、畅通、安全,通行能力大;但交叉构筑物多,工程量大,造价高。适用于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较大的高等级道路相交处。 6、环形立体交叉

交织型立体交叉,主要道路的直行交通可不受干扰地直接通过路口,而转弯车辆或次要道路上的直行交通则在环道上行驶。

特点:占地较小,通行能力较小。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拆迁困难或用地受限制的路口。环道形状可用圆

形或椭圆形。分二、三、四层立交。 10、简述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方向:

(一)、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 (二)、适应与引导新形式下城市交通的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 (四)、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 (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六)、积极开展交通理论研究,研制新型交通工具。 11、㈠车速的分类与定义

1.地点车速:或称瞬时车速及点车速。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横断面时的瞬间速度

2.行驶车速: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有效运行时间(不包括停车损失时间)之比所得的速度。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和通行能力或经济效益分析之用。

3.区间车速:又称行程车速,是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所用总时间(包括有效行驶时间、停车时间、延误时间,但不包括客、货车辆装卸货时间和在起点、终点的调头时间)之比。是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的依据。

4.运行车速:是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环境条件下维持的最大车速,一般不包括设计车速,也可以称为实际车速。

5。临界车速:道路通过交通量最大时的车速,一般供交通流理论分析时用。

6.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12、可能通行能力主要修正系数

可能通行能力中的主要修正系数有5种:车道宽修正系数、侧向净宽修正系数、车道序修正系数、平面交叉口修正系数以及行人过街修正系数。 13、城市交通规划的意义:

1、是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2、是获得交通运输工作最佳效益的有效方法;3、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4、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交通的基础。 14、简述OD调查的内容: OD调查包括对客流和货流的调查。

1、客流调查的主要内容有:a. 起讫地点;b. 出行目的:如工作、学习、购物、社交、文娱体育及杂务等;c. 出行方式:步行、乘行(公交车、出租车及自行车等);d. 出行时间;每天何时出行、时间长短;e. 出行次数:日(年)平均出行次数;f. 出行距离:乘行距离及步行距离。

2、.货流调查的主要内容: a. 货源点与吸引点的分布;b. 货流分类数量与比重;c. 货运方式分配 15、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 16、城市道路路侧带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路侧带既然包括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三部分 17、(见47)

18、简述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基本组成:立交桥(或立交隧道)、主线、引道、匝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和匝道出入口等。

19、简述机动车辆停放方式,并作出示意图。

平行停放、垂直停放、斜向停放 20、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1、城规划中缺乏对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视;2、城市以同心圆的单中心模式发展;3、城市建设中忽视道路系统建设;4、交通流的混杂和相互干扰;5、城市运输管理落后;6 、对现状交通问题缺乏远见:忙于治标和集中矛盾

21、简述北京里坊道路形式,并作图表示

鱼骨形道路结构,感到为交通形,支路为尽端式,生活形 22、城市交通系统交通分流思想: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交通分流(2)快速交通与一般交通分流(3)机动、非机动、步行分流 23、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从我国城市人口多,客运大的特点出发;(2)、从根本布局上解决问题;(3)、搞好城市交通规划;(4)、注重完善道路系统;(5)、制定相应的交通政策;(6)、加强交通的科学化管理。 24、城市交通分类:

城市交通可分为货运交通与客运交通 一、货运交通:重货运交通与轻货运交通;

二、客运交通:1、按出行目的分:上下班、公务、生活;2、按出行方式分: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社会客运交通。

25、简述国标中对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属全市交通主干道;2、主干路:常速交通道路;3、次干道:有交通性次干道和生活性次干道;4、支路:以生活服务性道路为主。 26、请用公式表达出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

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12×5分钟最高交通量 27、请用公式表达出1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 28、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交通量资料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规划:在进行交通规划和道路网规划时,都必须对交通量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获得交通量的现状并预测远景交通量,使交通规划和道路网规划真正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

2)道路设计 :有了客观可靠的交通量数据 ,就能正确地确定道路等级、交叉口类型、道路的横段面形式以及停车场规模等。

3)交通管理: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可以确定交叉口的控制方式和交通信号配时,也可以采取各种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以提高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如根据交通量判断道路上是否已达到饱和程度,以指导驾车者选择最佳路线,实行单向交通、可变交通等。

4) 交通事故评价: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事故次数与交通量的比值确定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就可对道路服务质量作出评价。

5)经济分析:根据所承担的交通量的大小,可对交通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作出分析,以评估该设施的建设必要性和合理性

29、车速变化的影响因素

1.驾驶员条件:车速除与驾驶者的技术水平高低、行车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驾驶者的生理、心理特性有关。

2.车辆条件:车型和车龄对地点车速有显著影响,载货车其载重量的多少也将对速度产生影响,单辆车、车队及车队的车辆组成对速度也会产生影响。

3.道路条件:道路类型、平纵横线形、坡长、路面类型等对车速有明显的影响;而地理位置、视距、车道位置、侧向净宽和交叉口也均影响到车速。 4.环境条件:交通量的大小及组成、时间与气候条件均对车速产生一定的影响。 30、用公式表达车头时距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车头时距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为:

ht?3600T(秒/辆)N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