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黑龙江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黑龙江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投资发展潜力报告

黑龙江是全国农业大省和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为特征的具有龙江优势与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为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舞台,黑龙江由此成为全国乃至东北亚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投资发展的“热土”和“宝地”。主要标志有五个:

一是市场潜力巨大。黑龙江是全国农机装备使用和需求大省,拥有2亿多亩耕地,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适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现代大农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全省规划到2020年,新组建旱田现代农机合作社1200个、水田农机合作社4000个,需要装备大型拖拉机5.2万台,配套大中型农具15.6万台,高速水稻插秧机4.0万台,各类收获机5.4万台,仅合作社农机装备需求就达380亿元。加之现有农机装备升级和更新换代,预计到2020年全省现代农机装备总需求突破1200亿元。黑龙江周边地区对现代农机装备也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潜在空间,辽宁、吉林、内蒙古自治区等三个全国粮食主产省(区),预计到2020年现代农机

1

装备需求可突破1000亿元。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农业机械特别是现代高端农机装备依赖程度非常高,年农机装备需求约80亿元。

二是合作空间广阔。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已有迪尔、凯斯、一拖、常发、福田等国内外知名农机装备制造企业18家入驻,规模以上农机企业达85家,主要农机产品以拖拉机、收获机、整地机、播种机等为主,大中型拖拉机与配套农具的比例仅为1:1.3,远未达到配套标准,机具配套合作生产大有作为。全省农机配件专业生产刚刚起步,省内平均配套率不足30%,一拖、迪尔(哈尔滨)、凯斯等6家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省内配套协作基本处于空白,开展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项目、投资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配套合作的空间非常广阔。全省农机科技人才济济,研发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东北农大、佳木斯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开设农机专业,有黑龙江省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职业学院和省农机研究院等6个研究所,农机制造研发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能够为农机产业合作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障和先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素供给充足。黑龙江省用地宽松,是理想的大工业聚集区,总体用地成本较发达地区低21-28%以上。电

2

力供应充足,年富余发电能力200多亿千瓦时,大工业电价排在全国第18位,用电成本较发达地区低11-16%。与俄罗斯开展进口电力贸易合作,使用俄电可降低企业一半的成本。工业用水资源丰富,全省水资源总量居“三北地区”之首,年供水量350多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53.2亿立方米,仅占供水量的15%,没有水荒之忧。交通运输便利,全省现有高速公路总里程4300公里,居全国前列,铁路营运里程5645公里,居全国第2位。现有机场10个,居东北三省之首。全省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技术成熟的农机制造产业工人。劳动力富裕,劳动用工成本低于发达地区25-30%以上。

四是产业园区完备。全省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100万平方米的哈尔滨、大庆、佳木斯等6个农机产业园区,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已完成投资30.9亿元,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通讯、用电、燃气、地面“六通一平”,为承载项目落地搭建了平台,项目落地即可开工建设。目前,园区还能够入驻建设规模10万平米的农机装备制造大型企业50户。各个园区均设有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专门的招商引资政策,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3

建立起绿色审批通道,项目审批可在最短时间办结。同时,绥化、五常、泰来等多个现代农机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五是政策环境宽松。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享受国家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扶持政策。省政府出台了涵盖财税、土地、金融等17条扶持政策和针对产业园区发展的5条特殊政策,各市(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特别是黑龙江省松嫩、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国首个现代农业发展特区,在产业发展上将得到国家特殊的政策支持,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政策机遇。

未来黑龙江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有四个:一是适应土地规模经营的需要,大力发展大马力、多功能、经济型的农业机械;二是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农业机械。三是坚持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节约环保型农业机械。四是加快推动“产、学、研、服”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机全产业链经营。

依托哈尔滨、佳木斯等6大农机产业园区,黑龙江将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