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芹菜田平移断层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侧,断层走向280°--100°方向,倾向190°,倾角85°,长约500m,西端消失在飞仙关组第三段(T31f)紫红色页岩中,东端进入嘉陵江组第一段(T11j)地层中消失。断层南北两侧的飞仙关组第四段(T41f)、飞仙关组第五段(T51f)及嘉陵江组第一段(T11j)等地层明显发生“错位”,且有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构造强化作用形成的劈理带、水平擦痕、落水溶洞等标志。地层断距约50m,为右行平移断层。

3).廖家坡正断层与逆断层

正断层位于剖面上背斜轴部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逆断层上盘为长兴组(P2ch)石灰岩,下盘为长兴组(P2ch)石灰岩及飞仙关组第一段(T11f)紫红色泥岩、泥灰岩。明显可见灰白色石灰岩掩盖在紫红色泥岩、泥灰岩之上;断层带上有断层角砾石及碎裂现象,破碎带宽度2m左右,并有大量的方解石(脉)填充;断层面上有擦痕及阶步,侧伏角85°N。断层产状126°∠34°及148°∠45°,地层断距70m,出露长度大于600m。见下图: 菠萝山 NWW T11f T11f P2ch P2ch

P2ch

廖家坡正断层及逆断层剖面图

13

2.正断层发育在长兴组(P2ch)含燧石石灰岩层中,上盘地层产 ○

状264°∠29°,下盘302°∠60°及285°∠58°,地层断距40m。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明显不同,沿断层面岩石有碎裂及次生方解石填充,地貌上表现为溶沟、溶洞沿断层线分布。断层沿背斜枢纽方向展布,出露长度大于300m.

3.依正断层、逆断层的组合形式及与背斜的关系,可推测廖家坡 ○

正断层与逆断层是按如下方式形成的:

a.在东南---北西向的区域水平侧向应力的作用下,岩层初始变形。在形成平缓褶皱的同时,剖面上一对共轭剪裂相伴形成【图a】。

b.随着应力持续作用,岩层变形加剧,使背斜北西翼变陡、东南翼变缓。由于边界条件的改变,局部应力场发生变化,导致倾向南东的一组剪裂缝向张扭性转变【图b】。

c.随着裂缝性质的改变,或者暂时侧向挤压力的减弱,加之背斜转折端局部张烈破碎及上覆地层重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正断层形成【图c】。

d.最后构造应力加强,变形加剧,逆断层便沿着先前东南倾向的剪裂缝上冲到断层之上,应力释放消失,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 【图d】。

图a 图b

图c 图d

由于断层的破会,背斜失去了完整的形态。 2. 楼梯沟---铁厂沟

1).楼梯沟破(背斜)轴逆(冲)断层

14

该断层分布在背斜轴部铁厂沟至仰天窝一带,即大致沿背斜的轴线展布。在铁厂沟处上盘为茅口组(P1m)和龙潭组(P2l),地层产状均倾向北西;下盘为龙潭组第五段(P52l)及长兴组(P2ch),地层倾向向南东。由于断层的作用及后期的剥蚀作用,背斜核被破坏而失去完整形态。如下图: SE T11f P2l P2ch P2l P2ch

P1m

楼梯沟纵向逆断层剖面图

2).断层产状:在铁厂沟北东侧山坡上为310°∠70°,地层断距150m;仰天窝出为330°∠60°,地层断距约20m左右。断距有上大下小之势。断层线的南西端消失在麻柳湾山沟中,北东端伸出填图区。由于采煤废石堆积和植被覆盖,断层面特征难以观察。明显的标志是地层错动。此外,沿断层有泉水发育,地貌有凹沟。

3).该断层是一条(纵向)破轴(核)高角度逆断层,其形成机制可能是:在南东---北西向区域应力作用下,地层发生变形褶皱。褶皱强烈时,核部龙潭组()的泥页岩及煤层(塑形层)将沿着垂直于压应力(近于平行背斜轴面)的方向发生塑性剪切滑动,滑动量超过其极限时发生破裂而形成逆断层。因此,走向和倾向均与背斜轴面近于平行的铁厂沟逆断层是差异性剪切滑动导致地层破裂的结果,并非在剖面X剪裂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断层,这与低角度(纵向)逆断层形成机制有本质不同。

第三节 节理

15

节理 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泛的一种构造。

1.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剪节理较平直光滑,在砾岩中通过时,能平整地穿切砾石。附图:

张节理

共轭节理系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