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技术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地质灾害技术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根据治理工程布设情况,布置1条纵向及1条横向大地变形监测剖面及零星的监测点组成大地变形监测网,其中施工期变形监测点6个,布设于防治工程附近以及滑坡坡面变形较为明显的地带;基准点2个布设于滑坡外围稳定坡段。

大地变形监测一、四季度每一个半月观测1次,二、三季度每月观测1次。施工期间和遇久雨、暴雨等特殊情况,监测应适当加密。 6.3.2 地面形变宏观巡视监测

地面形变宏观巡视监测采用常规地质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为地面开裂下沉、鼓胀、滑移坍塌等地面形变的位置、方向、规律、变形量和时间,泉水异常变化,建筑物及防治工程破坏情况等。调查范围以能综合反映滑坡区近期坡体变形特点为准。重点以防治工程以上变形较为强烈的地段为主,调查路线以能控制滑坡区为原则,路线间距100-200m,视坡体变形的强烈程度可作调整。

地面形变巡视监测一般旱季每10天监测1次,雨季每5天监测1次,施工期间和遇久雨、暴雨等特殊情况,监测应适当加密。 6.3.3 地下水动态监测

为对比抗滑桩在地下水位变化前后的应力分布变化,为以后设计提供依据,于3条抗滑桩在不同深度内共布设3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点。防治工程监测为每月1次,雨季每7天监测1次,遇久雨、暴雨等特殊情况,监测应适当加密。

6.4 监测资料分析与信息法施工

所有观测的资料都要去伪存真,绘制位移——时间动态曲线和空间曲线,编制水平、垂直位移矢量分布图和计算位移速率。对异常情况找出引起异常的原因,用以指导施工,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和警戒值时,应及时反馈设计、监理、业主和地质灾害主管部门,以便完善设计和合理调整施工方

29

案,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全过程的信息法施工。当监测发现边坡出现重大异常时,要立即向项目经理、业主、监理机构及有关部门汇报,并启动避灾、救灾预案,避免产生重大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6.5 预警方案

预警方案由施工监测、地质灾害预警和预报以及避灾、抢险救灾等措施组成,具体方案如下:

1 在施工期间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和警戒值时,应及时向设计、监理、业主通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

2 当在施工中出现滑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

① 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

② 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 ③ 做好临时引水疏通、封面处理; ④ 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 ⑤ 对险情段加强监测;

⑥ 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监测预警和警戒值如下表:

监测预警和警戒值

监测项目 公路变形速率 建筑物 滑坡体裂缝扩张 预警值(mm/d) 0.1 0.1 0.1 警戒值(mm/d) 0.5 0.5 0.5 30

3 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当发现观测值水平和垂直位移量和时间位移关系曲线判断有拐点,位移速率明显变快时,应加密观测,同时密切注意观察滑前征兆,并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和气象等方面资料,全面分析,做出滑坡预报。同时紧急通知业主、监理和当地政府,采取避灾,救灾措施。

4 抢险救灾及避灾措施

① 施工现场常备食品、衣物、帐篷和燃料、医药等抢险救灾物资,由专人保管,确保完好和安全。

② 工地抢险救灾突击队常备不懈,随时待命,迅速、高效地完成施工中出现的各项抢险应急任务。

③ 接到灾害预报通知后,立即组织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撤离险区,安置在灾害区外的安全地带;同时紧急通知业主、监理和当地政府、群众,采取转移搬迁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④ 对施工中出现的险情应查清原因,并结合边坡支护要求制定施工抢险或更改边坡支护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措施,确保抢险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31

第七篇 项目管理班子人员配备及综合素质和业绩情况

7.1 项目经理部机构设置及主要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见下图

理 项 目 经 副 经 理 计财部 施工测量监测队 抗滑桩施工一队 抗滑桩施工二队

7.2 项目管理人员配备

根据该工程项目的规模、复杂性和专业特点,本单位结合自身的人力资源情况,精选了一批长期从事地灾治理工作的优秀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其配置人员的姓名见综合标部分。 7.3 项目管理班子主要人员综合素质及业绩情况

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的选择,充分考虑了个人业务素质、专业技术能力、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团队的共同协作能力,同时其选择还主要面向施工项目现场,

自来水管施工队 机械开挖运输 队 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技术部 质量安全部 物资机械部 协调办 综合办 3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