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内语段阅读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2.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13.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14.D

15.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解析】

9.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10.此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答案就在文中,需要学生仔细阅读。 1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关键句子。 12.此题的问题和答案是伴生的,就在问题所处的上下文中。

1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读此文,会得出后者可信,具体原因,需要仔细阅读,就能得到正解。

14.通过阅读课文,D项不存在争议。

15.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16.不能。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不能互换。

17.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同时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18.(1) “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一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似乎”有好像的意思,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

答案第3页,总6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其深层含义。“漂移”指漂流移动,侧重于物体在水中移动;“迁移”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

17.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就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板块构造”理论也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1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几乎”表程度,表示解决了地质界的绝大多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似乎”表示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并不一定是实际情况。

19.20.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迁移”有主动的意味,应用在恐龙上。

21.22.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23.24.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就被称为泛大陆。 25.26.逻辑顺序 27.28.泛大陆时期 【解析】

19.20.本题主要考查了文章中的段落能否调换顺序的问题,解答时需要明确这

两个段落分别论述了什么,然后指出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据此分析即可。要注意的是,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不能调换。“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21.2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

答案第4页,总6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本题的答案可以从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23.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

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从第三自然段可以知道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就被称为泛大陆。

25.26.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

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本题是介绍事理性知识的文章,因而是逻辑顺序。

27.28.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那时指泛大陆时期。

29.C

30.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 31.D

32.第一层:从开头到“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第二层:从“这种假说认为”到“或兼而有之”。第三层:从“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到结束。 【解析】

29.此题考查下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懂得词语搭配。 30.此题的答案就在文中,可以用原文回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 3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分析,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32.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按照层意分层,仔细阅读,。

33.不能。“也许”表推测,估计;“就”表肯定,改后不符合文意。

答案第5页,总6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4.“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

35.打比方、列数宇。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地说明了南极冰多。 36.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37.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地球上恐龙 【解析】

3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也许”表示这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也有可能无法实现;如果改为“就”,意思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和“板块构造”理论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的两个证据。 点睛: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词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这样保险系数较大。

35.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十分之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南极洲的冰之多。

36.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括号内的话是对“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的解释说明,帮助读者理解。

3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从“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可知甲文说明的是“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乙文说明的是“撞击说”和 “火山说”。

答案第6页,总6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