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医学微生物复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级预防医学

《医学微生物学(一)》

1. 根据大小、结构和组成,微生物可分为哪三大类?各有何特点?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

细胞内生长增值。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如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的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

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依据16SrDNA序列分析,这类微生物可分为古生菌和细菌两大类。古生菌有自身的16SrRNA序列特征,不合成细菌细胞壁中存在的肽聚糖,具有独特的代谢方式,可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如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盐嗜酸菌等。目前尚未发现具有肯定致病性的古生菌。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

2. 试比较G+和G-细胞壁结构的异同点。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厚,20—80nm 薄,10—15nm 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 少,1—2层

肽聚糖含量 多,占细胞壁干重50%—80% 少,占细胞壁干重5%—20% 糖类含量 多,约45% 少,15%—20% 脂类含量 少,1%—4% 多,11%—22% 磷壁酸 + — 外膜 — +

3. 简述细菌L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一:

特点:细菌L型又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

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其主要特点是:①细菌L型的形态因缺失细胞壁而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有球形,杆状和丝状等。②着色不均,但大多染成格兰阴性。③对培养基要求较高,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④细菌L型生长较原菌较慢,一般在培养2~7天后在软琼脂平板上形成中间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有的呈颗粒状或丝状

菌落。⑤某些L型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临床意义:临床上遇有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宜

做L型的专门分离培养,并更换抗菌药物。

答案二:细菌L型的形态因缺失细胞壁而成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有球型,杆状和丝状等。着

色不匀,无论其原为G+或G-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细菌L型难以培养,其营养要求基本与原菌相似,但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细菌L型生长繁殖较原菌缓慢,一般培养2-7天后在软琼脂平板上形成中间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

1

10级预防医学

小菌落,也有的长成颗粒状或丝状菌落。L型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呈较疏松的絮状颗粒,沉于管底,培养液则澄清。去除诱发因素后,有些L型可回复为原菌,有些则不能回复,其决定因素为L型是否含有残存的肽聚糖作为自身再合成的引物。

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并常在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临床上遇有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宜作L型的专门分离培养,并更换抗菌药物。

4.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生物学功能?

答案一: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1) 荚膜:为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有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和抗有害物质损伤的作用。

(2) 鞭毛:在某些细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具有鞭

毛的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能自由游动,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且鞭毛蛋白有抗原性。

(3) 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称为菌毛。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性菌毛是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色体

DNA的重要成分。

(4)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园

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胞。芽胞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有强大的抵抗力。

答案二:

荚膜:1)抗吞噬作用,2)黏附作用,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1)用于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2)是细菌的运动器官,3)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

有关,4)具有高度的抗原性。

菌毛:1)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5. 细菌根据其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可分哪几类?并简述各类的特点。

答案一:

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可以分为四类。

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㈡微需氧菌:在低压氧(5%~6%)生长最好,氧浓度>10%对其有抑制作用。

㈢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不论在有氧与无氧环境中均能生存,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类。

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物质作为氢受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发酵。厌氧菌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类,故在有氧时受到有毒氧基团的影响而不能繁殖。

答案二:

2

10级预防医学

答案: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可以分四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

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其各自特点为:1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仅能在有氧的环境下生长,如结合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2微需氧菌,低氧压(5%~6%)

生长最好,氧浓度大于10%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3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功能,可在无氧和有氧的环境下生活,有氧下更好,大多数病原菌属此类;4专性厌氧菌,,无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发酵,该类细菌在有氧环境中物质代谢常产生超氧阴离子(02-)和过氧化氢(H2O2),两者均有强杀菌作用,厌氧菌因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类,故在有氧是受到有毒氧基团的影响,不能生长繁殖,如破伤风梭菌,脆肉类杆菌,不同种属的细菌其厌氧程度不同。

6. 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哪几期?各有何特点? 答案一:

1、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解迟缓,繁殖极少。迟缓期长短不一。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细菌在该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状态。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比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3、稳定期: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性状常有改变。 4、衰亡期:稳定期后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衰退形或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

答案二:

依据生长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

(1) 迟缓期: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

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2) 对数期:细菌在该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

对数呈直线上升。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3) 稳定期: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形状常有

改变。一些细菌的芽孢、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4) 衰亡期: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生

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

7.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

答案一:细菌利用分解代谢中的产物和能量不断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如细胞壁、多糖、蛋白质、

脂肪酸、核酸等,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1热原质,或称

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此类物质的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2毒素和侵蚀性酶,细菌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在细菌致病中很重要,其中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

3

10级预防医学

繁殖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毒素毒力强于内毒素,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蚀性的酶,破坏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蚀扩散,如产气荚膜菌的卵磷脂酶,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3色素,有助于鉴别,有水溶性和脂溶性的;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少,只有多粘菌素,杆菌肽;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相对抗生素狭窄,仅对有亲缘关系的有杀伤,例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大肠菌素,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维生素供自身用,也可分泌到外环境中,如大肠埃希菌产生VB,VK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答案二:

1.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耐高温。用吸附剂和

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蒸馏法效果最好。

2.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在细菌致病性作用中甚为重要。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

4.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5.细菌素: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西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8. 消毒和灭菌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中哪些方法可杀灭细菌的芽胞? 消毒和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2、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1.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2、电离辐射 3、微波

(三)滤过除菌法

(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高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

(三)低效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高锰酸钾; 可以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有:

高压蒸汽灭菌法;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环氧乙烷等高效消毒剂。

9. 试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影响其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答案一: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