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萦绕花团锦簇翻天覆地凸现 B.缠绕姹紫嫣红判若云泥凸显 C.萦绕姹紫嫣红翻天覆地凸显 D.缠绕花团锦簇判若云泥凸现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 B.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 C.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复萌的花草,滴翠的竹林。 D.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遍栽果树,疏浚河沟,竹林滴翠。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材料二: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材料三: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

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

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遏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材料四: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 ,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吊:讨伐 .B.使诸葛亮诣权诣:前往拜见 .C.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次:驻扎 .D.可烧而走也走:击退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B.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第5页,共17页

C.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D.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史家著史常于细节之中见褒贬。魏、蜀、吴三家史书均称曹操为“公”而不称其名,体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表现《三国志》作者奉曹魏为正统的情感取向。

B.史家写人善传其神。《吴书》记载孙权在曹操大军压境、力量悬殊、众臣畏惧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持与刘备联军抗曹,彰显其英勇果断的一代雄主风范。

C.史家纪事讲究详略。四则材料同记赤壁之战但详略有别,后两则材料都详细记述作战过程,记述了火攻奏效,曹军战船被孙刘联军全部焚毁,只能败逃的史实。

D.史家善于将观点隐于叙事之中。材料四记述黄盖诈降,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指点点,毫无防范,暗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非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 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②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o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独立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站立在柜台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请以“假如我与______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③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 七、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10.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助家乡发展

如图是“农民休闲生活方式”隋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请据此图就如何提高农民精神生活水平向当地政府提两条建议。要求:建议中不能出现数字,每条不超过20字。

11.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展家乡诗情

在返乡调查过程中,家乡的许多风物,如一颗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

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6页,共17页

请参照下面的诗歌,自选一个事物,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以备入编《家乡风物记》诗集。 要求:事物必须明确;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不必仿照示例句式;不多于10行。 示例: 枫树

真是一个淳朴的山里女子 秋风,一句悄悄的情话 便让她羞红了 整个季节

第7页,共1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动态描写,“翔”写出了鱼儿在水中游地轻快;

B.动态描写,“绕”写出了乌鸦围绕着树转了很多圈,却找不到树木栖息的情态; C.动态描写,“鸣”写出了鸡在桑树顶上打鸣的景象,写出了农村安闲;

D.化静为动,石头本来是静止不动的,“穿”字赋予静态的“乱石”以动感,写出了赤壁的高峻气势。 故选:D。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

理解句子几个注意:

1、对语句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目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在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作者这样写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表现什么主旨,所以,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中还有关键的词语,并且还用了修辞手法,因此我们要拥有整体意识,要综合运用。 4、把握表达还原的原则:敛去浮华,回归本质。 2.【答案】D

【解析】①比喻,把“石砾的嚣鸣”比作“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②比喻,把“你”比作“一片烈火的轻云”; ③表示揣测;

④拟人,是比拟性描述,火车“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拟人的动作情态。 ⑤比喻,把“核桃叶”比作“金铃铛”; ⑥表示举例子。 故选:D。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3.【答案】【小题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小题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故答案为: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重点字:摧) (2)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重点字:樊)

第8页,共17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