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家人文精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最新文档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用儒家人文精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最新文档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用儒家人文精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教师、学生在校园特殊的环境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亚文化,它包括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校园人文景观、校园环境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行为文化。校园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的具体体现,是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的一种文化氛围,它对学校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将儒家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构成环节之中,提升校园文化的人文品位。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儒家思想及其人文内涵。“儒”原意是专门为人相礼、祭祀的有文化的人;儒家思想,简言之,即中国学术中崇奉孔子为代表的倡导仁义道德的思想流派;儒家文化,泛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及研究儒家而衍生的所有物质与精神产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儒家文化通过融会诸家思想和外来文化,形成了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多元文化的结合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主体意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也被狭义地称为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产生于“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春秋末期,经过二千年演绎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对人的本质及其生活世界的认识。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和“仁

1 / 7

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伦理道德教育。孔子认为,仁是人皆有之的以天赋的同情心和爱心为基础的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仁”的内涵十分丰富,如“孝悌”―― “仁”的基础,“忠恕”――“仁”的原则,“爱人”――“仁”的精神。因此,道德内在的自主性是“仁”的基本特征。“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表现分为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内在表现即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即“泛爱众而亲仁”;外在表现即以高尚的情感对任何人,以及“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等达到仁的方法。“仁”是人的精神自觉,其功用在于,一方面调和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准则。“义”即“宜”,当然之意,是指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即义务,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有“义”,即有辨别是非、自觉履行道德规范的意识。“义”“礼”的本质是“爱人”,也即“仁”。礼的起源和核心是尊敬和祭祀祖先,后来,“礼” 作为实现“仁”的工具,成为孔子实现“仁”的价值规范和约束方法。“礼”在治理国家、处理政务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且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限定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秩序和结构,另方面又可制约人民的种种行为,从而成为治国安邦的规范和工具。

2 / 7

我们再看儒家思想的人文内涵。由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可知,儒家关注的核心是人,而非同时代西方关注的神灵,因此,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其人文思想。“儒家的注意力一开始就集中在现实世界――人的世界”,因此,人文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儒家人文思想是在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不断加深的基础上引发的对人、鬼、神等思考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从众神泛滥的夏朝到尊一神的殷商时代,神的地位逐步降低。西周推翻了殷商的残酷统治,周文王重德尚文的民本思想加深了人们对人自我的认识,丰富了儒家人文思想。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财富的积聚,以及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周朝原有的礼乐、宗法等级制度受到挑战,在诸侯争霸中对人才的需求又不断增加,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天人的距离进一步加大。虽然孔子人学思想的产生没有离开从神鬼独尊到民神并举,从天人相分到重人事、轻鬼神直至以民为本的思想路径,但是孔子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表达了孔子重生不论死的人本思想倾向。同时,他进一步发展了这种人本思想,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著名论断,为其修身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儒家以特有的方式关注着人及其发展,它以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和人生观看待世界和人生。

在孔子看来,人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通过修身,实现身心的和谐;其次是个人要与群体进行健康的互动,即“孝、悌、忠、恕”;第三是人类群体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持人和自然的可持

3 / 7

续发展;最后是人的最高境界,人与天道的“天人合一”。这四个方面的人文内涵是层层递进的;从个人到群体(即社会)、从自然到天道。在儒家看来,人因有义而成为万物之灵,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在自然界万物中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人的崇高只是从人有“义”上说的,“义”是人区别于万物的特殊规定性。 儒家人文精华中包含“济天下”的主张,这是有益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在当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高,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无比幸福,相反,人们常面对许多社会问题,道德滑坡就是其中之一。人们一方面拒绝儒家的伦理道德传统,把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看作是封建遗毒,另一方面又慨叹社会伦理道德的缺乏。其实,儒家思想伦理道德资源十分丰富,有些内容虽己为时代所淘汰,但是,更多的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今天道德建设的资源。1993年芝加哥《世界伦理宣言》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类伦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在2002年10月“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南昌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杨雪骋教授对传统儒家的几个道德范畴,如忠、恕、诚、信、耻等进行了探讨,建议对传统道德进行改造,剔除其不合理的内容,建立起平等互助,诚实友爱的社会关系。素质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公共伦理与个体信仰,公共伦理即人们常说的“社会公德”,儒家伦理型人文思想是我们构建当代人文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事实证明,儒家的伦理道德,在社会政治交

4 /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