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按照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和各类相关规划,确定各个陆路货运场站与相关物流园区的定位与功能划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能够顺畅协调与协作的设施集群,并以此为依托构建陆路物流服务体系。

1.货运场站。以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蓝村西编组站、黄岛编组站以及即墨、蓝村、楼山铁路货场为重点,建设铁路货运场站系统。以楼山货运站和南泉货运站作为重点,形成公路货运场站系统。

2.相关物流基础设施。以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楼山物流园区、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即墨西元庄物流中心、胶州张应镇物流中心、平度半岛物流中心、平度新河物流中心和莱西姜山物流中心等为核心,构成陆路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主要业务为物流中转与转运、公铁水联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区域干线物流分拨与配送、仓储与辅助加工等。

17

第四章 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

一、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

以适应我市主要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主要交通枢纽功能为两大重点,围绕我市三大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要求与服务特点,兼顾其它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既有物流基础设施,构建布局合理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二)布局目标

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专业化物流设施建设为重点,在空间布局上形成环胶州湾密集布局的物流设施群,支撑三大物流服务系统的建设,形成全市完整的“三系统、多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三)布局方案

全市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为7大物流园区、12个物流中心和8个配送中心。

7大物流园区分别为: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楼山物流园区和董家口物流园区。

12个物流中心分别为: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即墨西元庄物流中心、平

18

度半岛物流中心、平度新河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胶州张应镇物流中心、胶州阜安物流中心和青岛粮食物流中心。

8个配送中心分别为:胶州三里河配送中心、李沧上臧配送中心、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李沧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即墨商城配送中心、城阳维客商贸配送中心、莱西医药配送中心和莱西盐业配送中心。

二、物流园区

“十二五”期间,重点完善的物流园区有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和空港物流园区。

(一)前湾国际物流园区 1.布局及规模

园区位于淮河路以南、江山路以东、黄河路以北,依托青岛前湾港建设。2015年物流操作量1170万吨,规划用地4480亩。

2.功能

(1)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园区基础功能是依托前湾港在沿海港口中的重要地位,为青岛市、山东省及周边省市的外贸进出口提供物流服务。

(2)周边产业服务功能。基于园区周边产业布局,园区还将为包括汽车产业、船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周边产业提供产业发展的物流服务集成功能。

(3)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作为区域航运物流系统的核心,园区将与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互为补充、联动发展,整

19

合区域内其他物流设施的功能,促进系统物流运作水平提升。

(4)临港产业开发功能。通过对临港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系统运行环境的改善,形成联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临港各产业的加速聚集和发展。

(二)保税港区物流园区 1.布局及规模

园区位于前湾保税港区内,由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物流区整合组成。前湾保税港区已于2009年底实现一期封关运营,2011年实现港区全面封关运营,具有保税物流功能的区域占地2.42平方公里。物流园区预计2015年物流操作量800万吨,规划用地3050亩。

2.功能

(1)保税物流服务功能。园区的基础功能是保税物流服务,通过提供包括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运等功能服务,促进园区保税物流产业的发展。

(2)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依托园区的保税特性,通过与其它相关物流设施和组织的整合,促进区域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整合,提升区域物流系统运作的整体水平。

(3)提升区域经济地位功能。通过保税物流运作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带动园区所在区域范围内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

(三)空港物流园区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