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射赤平投影CAD图解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极射赤平投影CAD图解及其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②虎龙山冲沟(C2)

虎龙山冲沟两侧无工业场地和重要建筑物,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 ⑵风化作用

评估区出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作用较强,而碳酸岩裂隙发育,在岩体风化结构面上易形成软弱面,存在遇水或温度剧变时易膨胀、崩解和脱落,硐口开挖、进行后期工业场地修建等工程作用后风化作用会加剧等特点。边坡裸露时间长、放坡角度大,易产生塌滑灾害。特别在上部车辆活荷载不断震动下,矿区道路下部边坡表面风化作用强烈地段可能会出现软化、承载能力急剧降低现象,易发生边坡失稳灾害,应得到重视。风化地质作用危险性小到中等,危害程度小到中等。

⑶岩溶作用

由于岩溶发育,巷道掘进有可能遇到溶洞充填物而发生冒顶、地陷等工程地质灾害。同时矿体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亦将加速岩溶发育进程,导致岩溶空间增大,甚至形成岩溶塌陷和地表水漏失。

由于本地区出露型岩溶发育强,而覆盖型岩溶发育弱,因此发生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到中等,危害程度小到中等。

3.2.2含水层影响现状评估

笔架山锑矿现在为平硐--斜井开采(探矿),尚未形成独立通风系统。矿山目前最低井巷标高1430米。矿山目前井下干燥无水,雨季仅有少量滴水,矿山仅配备一台小型移动水泵防止突然涌水。

锑矿体呈似层状产于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灰岩与挖鲁把组(T3wl)的层间接触部位,矿体最低点标高在1400米以上。矿体直接顶板挖鲁把组(T3wl)

为一套隔水性较好的粘土岩,厚328米,在矿区内较稳定。矿体底板三合洞组(T3s)为一套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地层,透水性极好,在标高1240米以上透水而不含水。

⑴杨梅岭岗、瓦利矿段采空区形成年代久远(2003年以前),虽据记载和走访亦发生过地面塌陷和小型地裂缝,但由于采空区地表逐渐稳定以及农耕、自然恢复、人工治理等因素下,已经闭合,难以寻找。两矿段形成采空区面积分别为33700㎡和17700㎡,面积相对较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现状条件下,杨梅岭岗、瓦利矿段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⑵扎花山矿段、蝙蝠洞矿段采空区形成年代较近(多为2005-2008年期间),两矿段形成采空区面积分别为46000㎡和82000㎡,面积相对较大。矿山地下开采导致局部地表产生导水裂隙和塌洞(详见3.2.1.4、3.2.1.5),导致上覆挖鲁把组相对隔水层隔水性能降低,致使土地持水能力降低。雨水直接入渗三合洞组灰岩,加剧了岩溶发育和含水层结构的破坏。根据《编制规范》,现状条件下,扎花山矿段、蝙蝠洞矿段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至严重,其中裂隙通达地表区含水层结构破坏严重;采空区上方张裂隙(现状下岩移范围)的形成造成上部挖鲁把组相对隔水层隔水性能降低,影响程度严重;其他区影响较轻。

3.2.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评估

据调查了解,评估区内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生态保护区及重要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由于矿区采矿历史悠久,现状下已对区内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⑴杨梅岭岗、瓦利矿段。两矿段采矿活动主要发生于民采时期,2003年以前井口已全部炸封,目前进行了治理,环境正在恢复(详见图3.2-25和图3.2-26)。经过长时间的变形,地表活动已经趋于稳定,山体、边坡岩体基本稳

定。原损毁破坏的土地,在当地村民农耕、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等因素下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因此,该区矿山建活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⑵扎花山矿段、蝙蝠洞矿段。该两矿段采矿活动持续时间久,人类活动强烈,现状条件下除矿山自有的四处主平硐、三处探矿井口及其工业场地及办公、生活区、矿山公路等建设活动外,还有十余处老硐,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二是矿山采矿弃渣、废矿石大多就地堆放地表、斜坡,弃碴堆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及景观,恶化了地质环境,同时存在引发弃碴滑坡、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三是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常常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四是民采时期工业场地沿道路修建,且多为简易棚户房、板房,占地面积大。五是由于当地人多地少,村民盲目在陡坡开垦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以上行为破坏了当地地形地貌景观,矿山建设活动对该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

3.2.4土地资源的损毁现状评估 3.2.4.1评估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收集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估内土地类型主要是有有林地(含灌木林地)、草地、采矿用地、旱地、农村居民点和河流水面,其利用现状见图3.2-33。

3.2.4.2矿山开采破坏土地现状 ⑴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笔架山锑矿开采历史悠久,目前主要有PD7、PD14、PD16、PD12和TK1-TK3井口及工业场地。各井口、工业场地、碴场有矿山简易道路相通,总长7.5公里,路宽约3-5米,平均4米。

通过现场踏勘,其已破坏土地主要为采矿用地、林地和少量草地,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破坏形式等详见表3.2-2。

表3.2-2 地破坏现状表

名称 PD7井口工业场地 ZC1碴场 PD16井口工业场地 PD14井口工业场地 ZC2碴场 ZC3碴场 PD12井口工业场地 ZC4碴场 TK1-TK3井口工业场地 ZC5碴场 矿山简易道路 地裂缝 其他老硐老碴 合计 占用土地面积(㎡) 600 4800 400 500 8500 48300 600 4000 500 1200 30000 1000 20000 116800 破坏土地类型 采矿用地 采矿用地 采矿用地 采矿用地 采矿用地 林地 采矿用地 采矿用地 林地 林地 其中林地10000,草地12000,采矿用地8000 林地 采矿用地 破坏程度 较轻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较轻 较严重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严重 较轻 破坏形式 压占 压占 压占 压占 压占 压占 压占 压占 压占 压占 挖损 塌陷 压占 小计 600 4800 400 500 8500 48300 600 4000 500 1200 30000 1000 20000 矿区面积:4007500㎡,破坏土地占比2.8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