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二)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 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小学一到三年级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的效果。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存在明显的记忆偶发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儿童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 到了小学高年级(4?a6年级)儿童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意识记的发展,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的成绩开始超过无意识记的成绩,记忆中的偶发现象也开始减少。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记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 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他们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来学习。

小学阶段,儿童的意义记忆有了明显的增加,他们学会了用多种记忆方法和策略来促进意义记忆。 如,复述 、组织。

(三)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 思维的概念

感知运动阶段(0?a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

小学生恰恰处在皮亚杰所讲的具体运算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呈现出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由对个别事物产生的情绪、情感逐渐转化为对社会、对集体和对同伴的情感;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情绪、情感转化为由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情感体验。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人性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他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他对社会的认识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等等都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表现。

社会认知的发展和社会交往。(一)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1.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等方面。

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在幼儿期已经产生,但进入小学以后,儿童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都进一步扩大。

哈特(S.Harter,1987)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往往涉及到5个独立的领域: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哈特(1982)的研究还表明,小学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一致,这表明小学生已经能够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我国学者王宪清(1982)认为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有以下特点: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认识的制约

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一直很稳定;女生的得分随年级上升而下降,即年龄越大,自我评价越低。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指自我意识中的情绪、情感方面,如自尊感、内疚感、羞愧感和自豪感等。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随着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越来越深刻。

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萌发自尊感,表现为犯错误感到羞愧,怕别人讥笑、害怕当众被训斥等。学龄初期儿童普遍具备了比较稳定的自尊感。 2.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小学儿童对他人的认识从了解他人的外部具体特征向了解他人的一般的心理特征发展。 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反映了儿童对成人——儿童关系的认识特点。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反映了儿童对同伴关系认识的特点。 赛尔曼儿童友谊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概念。他们认为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儿童逐渐懂得了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他们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时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在小学阶段,儿童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断增长,他们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赖和服从开始走向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建立在平等合作基础上的同伴交往也日益增多。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的彼此不同。

一、认知差异

(一)一般认知能力的差异(智力) 智力水平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二)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

学生在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专门领域的知识基础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三)认知风格的差异

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冲动型和沉思型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二、人格差异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差异有多种表现,气质、性格差异是最核心的两个方面。

(一)气质差异

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气质无好坏之分

(1)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

(2)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性格差异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典型的行为方式。

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内向型、处向型 三、性别差异

(E.E.Maccoby & C.N.Jacklin,1974) 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 十岁以后,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

十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a视觉?±能力。 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这种倾向在儿童两岁时就可以看出来。 1. 女孩比男孩“合群”。

2. 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3. 女孩的自我评价低。

4. 女孩运用机械方式进行学习时表现出色,男孩运用概念方式进行学习时表现更好。 5. 男孩的分析能力更强。

6. 女孩更多受遗传因素影响,男孩更多受环境因素影响。 7. 女孩缺乏成就动机。

8. 女孩的听觉功能好,男孩的视觉功能好。

第三章 学习心理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通过反复练习或经验获得的行为及其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特点 1. 人类学习的特点 2.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学习的特点

1. 人类学习是积极、主动的

2. 人类学习的方式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3. 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1.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 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班集体、作业的态度上) 3. 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的类型 1. 知识的学习 2. 技能的学习 3. 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1. 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习惯、知识、经验等就是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

2. 信号学习(刺激替代学习)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说),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试误说),人和动物遵循着同样的学习规律(三大定律)。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顿悟说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个体借助问题情境中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发现重新组织事物之间的关系带有突然领悟的性质,因此苛勒认为学习就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他强调学习是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学习事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2. 发现学习,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1.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2. 马斯洛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实现,是完满人性的形成。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能充分地发挥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使个体达到最佳状态。潜能的充分发挥能给人以最高的喜悦,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马斯洛把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学习称为内在学习,这种学习是自我奖赏的,不需要外部强化。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 意义学习:一种与完整的个人发生联系的学习,这种学习涉及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方面。

2. 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3. 有意义的学习是自我发起的、自我评价的。 4. 有意义的学习大多是在做当中进行的。 第四章 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