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案

一、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 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科学;

3. 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感互动; 4. 有的则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结果和评定。 我们的观点

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我们观点的根据

1.反映教育的本质

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把个体从一个生物的实体发展成为社会的实体。也就是把一个新生婴儿的生物个体,经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德。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经验传递实现的,通过教与学的人际交往实现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

2.反映教育的结构系统

(1) 教育是一个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子系统。

(2)经验传授系统是传授者通过一定的传授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也就是教; (3)接受系统是接受者通过一定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学; (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1. 基本理论 2. 学习心理学 3. 教学心理 4. 群体心理 5. 个体差异 6. 学生心理健康

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 8. 教师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 开创阶段 2. 发展阶段 3. 成熟与完善阶段

(一)开创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喻的原则 2.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

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879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 3.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

(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 (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

(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 (二)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 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 我国教育心理学界

1. 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 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 (60年代到现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

(1)主动性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 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

(3)合作性 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

(4)社会文化性 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 2.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 3. 学习心理

4. 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5. 问题解决与创造 6. 技能的形成 7. 品德的形成和培养 8. 学习策略 9. 学习的动力机制 10.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 11. 课堂学习管理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12. 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目的要求

这门学科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第三节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现状调查 关系调查 发展变化调查 原因调查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

一、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 1. 顺序性和阶段性 2. 稳定性和可变性 3. 不平衡性 4. 个别差异性

二、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表现

(一)我国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较以前明显提高。在1985和2000年期间,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增长了大约3~6厘米;体重平均增长了约3~8千克。

(二)在小学阶段,大脑皮层逐渐趋于成熟。大脑皮层的成熟奠定了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三)身体其他系统和组织的发展

儿童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1.骨骼和肌肉系统

小学阶段儿童的骨骼系统发展迅速,其中四肢长骨和颜面骨的发展尤为明显,由于腿部增长更快,所以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几乎接近成人。骨化过程仍在继续,在这过程中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软骨组织逐渐为矿物盐所代替而变成坚硬的骨头。儿童7岁时颅骨几乎完全骨化,腕骨骨化也变得明显,9—11岁时掌骨和指骨完成骨化。在小学阶段,脊椎骨的骨化才逐渐开始,所以小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坐、立姿势,以避免脊柱发育异常。

随着骨骼的增殖,小学生的肌肉大小和力量都逐渐增加,所以这时儿童的肌肉运动变得十分平稳协调。如果加以训练,他们能够表演各种完美的运动技巧。

但要注意到,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系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特别是韧带薄而松弛,肌肉力量也还较小,因此运动量不能过大,而且在活动中成人要注意保护,防止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发生。 2.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发育

伴随着整个身体的增长发育,小学儿童心、肺的重量和容量也继续增大。

总之,心、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充满活力的儿童肌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能量和氧气。

但小学生的身体还相对比较脆弱,过于激烈的运动会导致其心、肺负担过重,成人要注意保护 三、促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 1.营养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营养的三种基本成分 2.睡眠

小学阶段儿童平均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 7岁—9岁11小时; 10岁为10小时;

12—13岁为9—10小时。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者,大脑工作能力指数高于睡眠9小时以下者。所以,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10小时。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的晚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3.适宜的运动

考察运动量的最简单方法是估算运动时心率(或脉搏)的变化。对健康的人来说, 当运动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时,为大运动量; 150?a170次之间是中等运动量; 120?a150次是小运动量;

120次以下是轻微运动量,锻炼身体的作用不大。这一估算方法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和儿童。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一)小学儿童的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

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也有很大发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