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如梦令(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如梦令(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喜欢本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第一部分: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①本词作者以__________的形式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惜花实际上是____,惜____________。

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

③起句________,更点明_______:夜来风雨,自己又酒后浓睡,故不知风雨后海棠是否依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晨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④词人认为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表达得__________。

⑤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

○○○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明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______________声情神态,惟妙惟肖,如在眼前。“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__,“红”代替__,是两种颜色的____;“肥”与“瘦”是两种____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发生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

________,而“绿肥”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第二部分: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集锦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如梦令》的作者是 。“瘦”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 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1 / 7

喜欢本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2)

甲: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乙: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甲词中“卷帘人”是指 。乙曲中 “杨花雪” 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对甲、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都刻画了女子形象。 B. 都抒发了伤怀情感。 C. 都表现了暮春景象。 D. 都向往着美好爱情。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3)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 心理。(2分) 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2分) ....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4)

7、诗句“绿肥红瘦”中“绿”和“红”分别是指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春末夏初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的景色特点。 B.“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诗人第二天早上酒还没全醒。

C.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地写出了诗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内容。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对美好事物和年华逝去的怜惜之情。

2 / 7

喜欢本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5)

7.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答: 8.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6)

7.词中的“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 8.下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昨夜雨疏风骤”是说夜晚风雨交加,难以入眠。 B.“浓睡不消残酒”是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 C.“却道海棠依旧”充分地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的感情。 D.“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时令特点。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7)

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昨夜雨疏风骤”写出了昨夜雨大风急。

B.“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C.这首词通篇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构思巧妙。

D.全词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字里行间流出作者的伤感情绪。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8)

7.“绿肥红瘦”委婉地表达了 的情感。(2分) 8.对这首词的赏析判断有误的是( )(2分)

A.这首小令记叙了一夜风雨后,词人酒醒来仍惦记着海棠花,并告诉侍女,海棠应是绿肥红瘦。

B.词中的“疏”“骤”“肥”“瘦”等字都用得十分生动。

C.这首词的风格非常豪放,因此,作者是这一派词人的代表。

D.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怡然自乐的心境,也有爱花、惜春、感叹韶华正逝的心情。

3 / 7

喜欢本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

《如梦令》参考答案

宋 李清照

第一部分: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①本词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伤春、惜花的细腻感情。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

③起句写景叙事,更点明下文关切发问的起因:夜来风雨,自己又酒后浓睡,故不知风雨后海棠是否依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晨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④词人认为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⑤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的心事毫无察觉,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埋怨责怪启发诱导的声情神态,惟妙惟肖,如在眼前。“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与“瘦”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发生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

第二部分: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集锦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如梦令》的作者是 。“瘦”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 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6.(2分)李清照(1分) (1分)凋零

4 /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