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财政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1) 财政理论:什么是财政?什么是市场失灵?等 (2)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收入:

1) 税收原理

2) 税收制度与实务 3) 国际税收 支出:

1) 公共支出原理 2) 公共支出实务 (3)财政管理与财政政策:中国的政府运行是通过预算管理与财政体制来对各级财政收支予以管理的

1) 预算管理

2) 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 3) 财政政策

第二章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市场失灵的内涵与表现

内涵:①狭义:市场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②广义:除了市场无法获得帕累托效率,还包括市场无法自发地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稳定

表现:(1)公共物品;(2)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外部性;(3)规模报酬递增:自然垄断;(4)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5)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6)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2、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者说,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 收益的非排他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经济含义: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第三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

1、马斯格雷夫提出的财政三职能

① 配置职能:政府采取直接配置资源的方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非效率问题

② 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格局进行调整 ③ 稳定职能:政府财政通过经济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实施调节与控制 2、外部性的治理

1) 庇古税; 2) 补贴; 3) 合并;

1

4) 交易 3、垄断的治理

1) 反垄断的法律规定; 2) 价格管制; 3) 企业拆分

4、公共选择的基本假设

1) 理性假设:个人具有理性:社会秩序具有完全性和传递性 2)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个人选择具有独立性

3) 帕累托最优:符合帕累托效率原则:能增进社会福利 4) 无限制区域:个人偏好不受限制 5) 非独裁性:公共选择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没有一个人能够左右其他投票人的

选择

5、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是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很低,政府的活动缺乏效率 表现:(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公共决策失误)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3)政府的寻租 (4)政府的扩张

第四章 公共支出的理论分析

1、公共支出的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按照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①购买支出:政府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以便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支出。包括日常行政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

分类与区别:社会消费支出 财政投资支出 区别在于支出项目发生后是否形成资产

②转移支出:政府单方面把部门收入的所有权转移出去的支出。如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国债利息支出等。无偿和单方面的,没有得到等价补偿

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的使用效率不同:购买支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易于约束,而转移支出的效益难以确定,财政监督困难

购买支出直接影响资源配置,间接影响收入分配;转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资源配置

2、公共支出规模的测量: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

1) 绝对规模: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2) 相对规模=公共支出绝对规模/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 3、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1) 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必然以比生产增长更快的速度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NP的比重提高,这是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 原因:①政治因素:政府职能的扩展②经济因素:市场失灵(司法与立法)、外部效应(城市化)、收入弹性(公共服务)

2

2) 替代效应理论:(梯级增长)

基本假设: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受到公共选择的影响

基本内容: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意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的出现,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发展的过程。即(稳定增长)正常时期的内在原因;(突发性增长)非正常时期的外在原因交替进行。外部环境(如战争和自然灾害时期)使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政府增加税收或举借债务,非常时期公众比较容易接受公共支出对私人支出的替代;非常时期过后,公共支出水平很难回落到原有的水平(重建和反思)

3) 经济发展理论:一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早期: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中期:社会基础设施、环境、收入的公平分配等

发达阶段:改善教育、卫生、保健、基本生活保障等

……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市场失效的问题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有效进行。因此,政府还要通过增加公共部门活动来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4) 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凯恩斯

i. 政府通过扩大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从而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ii. 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财政赤字不仅无害,而且有助于把经济运行中漏出和呆

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从而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iii. 政府支出具有一种放大原始支出额的连锁效应,即乘数效应 4、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

含义: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备选项目,通过分析对比各种支出项目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选择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以使公共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5、衡量公共支出效益的常见方法

1) 成本-效益分析法 2) 最低费用选择法 3) 公共服务收费法 4) 公共定价法

第五章 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

1、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概况

教育: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教育支出 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它会使整个社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受益。具有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通常市场无法充分提供 2)教育通常是“有益品”(merit goods)

3)公共部门提供教育服务带有收入再分配的性质,有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4)资本市场在提供教育贷款上可能失效,从而要求公共部门给学生以相应的帮助 方式:学费补助 收入补助 定额补助 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存在问题:①教育支出落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②教育支出管理不善,内部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理想

3

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衡量指标:R&D

我国科学技术支出的总额不断增长,近几年,科学技术支出中政府资的比重较低,企业资金比重较高。

存在问题:①科学技术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②科学技术支出结构不合理 2、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老龄化、养老金替代率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的含义: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内容:(1)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对贫困人口、灾民等弱势群体进行接济扶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包括:①生活救助②灾害救助③失业救助④住房救助⑤医疗救助⑥教育救助⑦法律援助⑧扶贫开发

(2)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题和核心,包括:①养老保险②医疗保险③工伤保险④失业保险⑤生育保险⑥5死亡抚恤⑦残障保险⑧护理保险

(3)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与社会服务等形式,满足国民的生活需要,致力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军人保障:针对退役和现役军人的社会保障项目。

(5)补充保障:包括慈善事业、社会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在内的用于弥补基本社会保障不足的补充保障项目 老龄化: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养老金替代率: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3、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1) 对社会需求总量与结构产生的影响和效应:

1) 首先,财政补贴对社会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会迂回、间接地反映在社会供

给的变化上:其一,根据需求创造供给原理,财政补贴对居民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的调节为企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调节提供必要性;其二,财政补贴对企业投资需求总量与结构的调节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构,从而为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调节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财政对企业产品的补贴使企业扣除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后任然有利可图,刺激了企业增加生产、增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 2) 对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影响和效应:

财政对居民的消费性补贴,如果是暗补或实物补贴,不会增加居民的名义收入,但会增加实际收入。如果是明补或现金补贴,则即会增加居民的名义收入,又会增加实际收入。无论明补还是暗补,都会对居民产生收入效应,从而进一步产生扩张消费需求的效应。

财政对企业生产的补贴会增加企业的生产利润,长期积累后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需求。

第六章 公共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1、公共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

公共收入规模: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通过税收等多种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