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20届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0讲 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十五)雁门太守行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招纳贤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十六)天净沙 秋思

1.(2015·河池)“天净沙”是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2015·河池)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十七)迢迢牵牛星

1.诗中说“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得来的感受,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十八)渡荆门送别

1. (2018·鄂州)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5

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3.(2018·鄂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尾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来送我,依依不舍,体现了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十九)春 望

1.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信,此时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同时“家书抵万金”也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很自然地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诗结尾两句。

这两句诗通过外貌和动作的描写,写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用“白头”“搔”“不胜簪”等词语,表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

(二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2.诗歌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象作了总结;后一句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意近即可)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二十一)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6

1.请从任一个角度,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了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八年级(上册) (二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作此诗时,诗人只有四十九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 “老”是指心理年龄,诗人饱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二十三)过故人庄

1.全诗先叙事,交代做客田家的原因;再写景,由近及远地描绘了山村的优美风光;然后再叙事,写临窗对饮,畅谈农事,写出了平静质朴的田庄生活;最后写再约重阳赏菊。景、事、人融为一体。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乡村景色图,写出了作者对田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体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十四)游山西村

1.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品析,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行走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7

2.(2018·云南)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

3.(2018·云南)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二十五)渔家傲 秋思

1.(2018·十堰)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2.(2016·河池模拟)“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边地萧瑟苍凉的景象,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3.(2018·怀化)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二十六)浣溪沙

1.(2018·南充)上阕描写春天或春季(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兰芽、子规。 2.(2018·淮安)上片写“萧萧暮雨”有哪些作用?

写“萧萧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3.(2018·南充)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十七)观刈麦

1.诗中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妇人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让粮食早日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只希望夏天可以长一些。“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二十八)赤 壁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