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辨析题: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也是一时的源泉。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而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依赖于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由于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英雄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他们是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和要求,以及反映的程度如何。

3、在自动化生产条件下,技术和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说明技术、管理和劳动一样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在自动化生产条件下,虽然技术和管理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雇佣工人的劳动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机器、设备是不变资本,不能创造价值,更不能使价值增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进机器和设备,它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技术只用被人所掌握,通过人的活劳动发挥作用,才能创造价值。(3)管理是一种复杂劳动,在生产中通过管理将生产力中的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4、尊重客观规律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认识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区认识规律、利用规律。(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借口尊重客观规律而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或宿命论的观点。

5、历史是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此观点错误。(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含义: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英雄人物即历史人物,如果是杰出人物就应该包含在人民群众范围之内,没有必要从中分出来谈共同创造历史问题;如果是反动人物就与人民群众是对立的,不可能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6、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此观点是正确的(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积极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2)从积极方面看,第一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向化的现象日益凸显,从而有力地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第三,经济全球化是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扩大和推进。第四,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

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消极方面看,第一,世界范围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更为突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急剧增强。第二,追求利润的资本本性正在引发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发展中国家给予发展经济的愿望,趁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世界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有反复的。

此观点错误。(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其社会内部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变为公有形式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知道的灭亡时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际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难免出现失误或挫折。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有可能出现反复的。

8、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只要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化作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能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1)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1)反映论和先验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脱离实践脱离辩证法,因而前者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后者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吧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科学说明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脱离实践,因而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本质唯物主义认识论吧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不懂辩证法,因而无法说明认识的发展过程。

10、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说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仍然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科学和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自己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科技、知识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有把它们应用于生产中,被人们运用和掌握,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1、物质是指有形的、可感知的物体。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1)P3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此观点是混淆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有形的、可感知的物体时具体的物质形态,它和物质范畴的关系是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认得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但是必须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来把握。

12、第二次世纪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

错误(1)P198最后一段第一句+但它们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2)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的新变化,只是提高了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战后出现的国家资本所有制是这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而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老的的垄断集体所有制,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形式,仍然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关系。

13、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是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错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是有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是,就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它为衰落、腐朽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国家属于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它不能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作用。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4、尊重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错误(1)P57(二)标题+首先其次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引导人们的实践走向成功。而不尊重客观规律会导致唯心主义。

15、是否坚持反映论,是辩和形的本质区别。(1)是否承认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

认识论的本质区别(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反映论的观点,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形缺乏实践的观点,因而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辩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科学地说明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二形缺乏辩证法的观点,把认识看成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并且是一次完成的;辩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16、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错误(1)劳动创造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信息社会里,价值增长仍然是通过劳动而不是通过知识实现的,不能用知识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2)在信息社会里,虽然知识在价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知识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而且知识也不会自动转化为价值,它本身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价值的来源。

17、因为上层建筑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以它一定能促进社会进步。

错误。上层建筑总是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究竟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关键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当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之,就阻碍社会的进步。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内部已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 ,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它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因而不能说明在资本主义内部已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利用国家机器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错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苏东剧变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它是社会主义在发展、探索中遇到的挫折。 苏东剧变的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