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美文(小册子样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年级下学期 背诵[20篇(段)]

01卜算子

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长江头:指长江上游四川一带。 ?已:止。

译文:

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啊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只愿你心像我心,我定不会负你的相思意。

02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飞桥:高桥。

?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译文: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03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

?胡:在古代多指边境少数民族,这里指北方。

?戍:防御的意思,戍楼指防御的建筑,一般指城墙类。 译文:

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

山。

04 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

?郊扉:郊外住宅。

?致此身:出去为官,《论语·学而》:“事君能致其身”。 ?灞原:在灞水西高原上。 译文:

灞原上秋风细雨初歇,傍晚看见雁群不停向南飞去。他乡的树木纷纷落叶,寒夜的孤灯独照着我一个人。空旷的园里白露滴落,孤零零的房屋只与野僧为邻。在荒凉的郊外居住已久,何时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

诗人写客居灞上而悲秋,情景萧瑟。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本诗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05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柴扉:柴门。 ?明年:一说“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呀你能不能回归?

06 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 ?上:呈上。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有才华,性倜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书法、文章都有名,世称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杀害,年七十余。《旧唐书·文苑传》有传。李邕年辈早于李白,故诗题云“上”。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李白的豪情壮志。

?世人:指当时名门世族中当权的人物,即权贵。 也有版本作“时人”。 ④恒殊调:经常发表不同政见。

⑤冷笑:嘲讽讥笑。

⑤簸:扬起。

6溟:海。 ○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07 度荆门望楚

唐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注释:

?度:也作“渡”。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临长江。 ?章台:指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的离宫。

④狂歌客:指楚狂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 字接舆,“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译文:

已经离开巫峡很远的路程了,诗人向前方望之又望,章台隐约已在眼中。出了巴蜀,来到烟雾迷蒙的荆门前。苍野茫茫,荆门屹立其中;云雾层层,树木隐现其间。谁能想到我这个狂人竟然狂歌到楚狂人的家乡来了呢!

08 上三峡

唐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译文:

高高的山相对恃着,只能从两山之间看到一线青天。自巴蜀而来的江水流到这里已经流了很远的距离了,巴水流到这儿就快要出川了,就不是巴水了,就快流到荆州了。巴水流到这个地方就算流完了,人永远没法儿到天上去。用了三个早上上黄牛滩,走了三个早晨,还没有走完黄牛滩,一直艰难地往上行走着,没有能够上去。走了这么长时间,不知不觉间感觉到自己的鬓发已经白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