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新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语文出版社S版第八册语文教案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 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 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 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 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

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1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2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教学后记: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3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教学后记: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