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和影响及应对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还是新贸易理论都没有为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的政策存在性提供一般性的坚实的“科学”依据(盛斌,2001)。经济学家对蚂蚁理论的分析视角不进行重新的反思,贸易理论的分析转向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尽管这些理论分析都没有对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直接的研究,但由于贸易限制、贸易干预等贸易的单边措施,他们要么成为国家间贸易摩擦的导火索,要么与贸易摩擦紧密相联,因而运用这些分析方法,经济学家对贸易摩擦的成因、动态演进过程、福利效应与相关问题进行了来了探讨,并展开了大量的实证文献分析。 1.2.2贸易摩擦的成因理论 如果按照分析的角度的不同,可以将贸易摩擦的成因理论分析两种:一种是从微观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另一种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简单地将 6兰州商学院硕士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园和影响及应对策略他们那称为贸易摩擦的微观理论和贸易摩擦的宏观理论。。 (一)贸易摩擦的微观理论 1、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国家间不会形成贸易摩擦问题;但如果市场失灵,比如相互交往的两个国家问出现国际经济扭曲问题时,便会引起摩擦。而要根据国际贸易摩擦,就必须消除国际经济扭曲问题,即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依据H-O理论创立的特定要素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的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即是对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应用理论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主要时

研究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衰退产业中的各项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的国际经济学理论。该理论一个代表性的模型假设:短期内生产要素不要流动,且其价格具有刚性时,一国进口剧增导致国内部门的J下常运转,在这一过程中,该国与其进行产业调整,因而便不会发生贸易摩擦。 2、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理论。这一理论视角又涉及两个领域:其一,假定进彳亍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均为垄断企业;其二,相互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对一个领域进行研究的即是战略性贸易理论(Brand and Spencer,1985:Krugman,1988)。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由于各国的政策介入能够改变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后果,结果便会由于追求收益的重新分配而引起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日本学者广濑在战略性贸易理论中加剧了制度因素,强调国家问的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胡方,2001)。国家问的结构性障碍和制度差异是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第二个领域作出贡献的主要学者有帕那国亚(A.Panagariya)、三边信夫和俊藤纯一等人。他们的分析模型都有一个相似的分析步骤,即首先分析存在外部效果和规模经济时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均衡,然后探讨外部经济关联条件下的均衡,接着比较两

种经济均衡的受益水平。如果一国在自给自足的水平大于转入外部经济关联时的收益水平,那么该国一定会返回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并有可能与相互贸易的国家发生贸易摩擦。 (二)贸易摩擦的宏观理论。钱学锋:“贸易摩擦:~个理论和实证文献综述”,美中经济评论,200301) 7兰州商学院顸上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困和影响及应对策略 从宏观经济的平衡方程式,即对外经济收支和国内财政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来解决国际贸易摩擦问题。由于从这一角度对国家贸易摩擦的解决最终归结为各国的国内因素,即各国国内的民间储蓄投资行为和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方面的因素,因而缓和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必须由各国从其国内因素入手进行,而那种认为通过两国政府问的经济协商就能解决其贸易摩擦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理解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动。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有Krugman,Branchard,Frenkel以及日本的小宫龙太朗等。1.2.3其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文献 (一)时间与贸易摩擦的解决 回顾过去的贸易争端或摩擦,很容易发现,有些争端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而另一些争端则持续多年末决。如1933--1934年间的英法贸易战以及1962--1963年间的欧美“鸡肉战”都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得以解决;而1930一1947年的美国与日本、意大利、法国等之间的“Smoot—Hawley”关

税战用了17年才解决;1969--1984年的欧美钢铁战则用了15年。除了达成协定的时间有不同的延迟外,贸易争端的解决方式在妥协的模型(单边或双边)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对于贸易站的详细研究,Conybeare(Conybeare,1987)指出,尽管存在明显的机会成本,国家问的咨询不完全性以及需要谅解对手的实力使解释为什么许多贸易争端迟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双边不完全咨询的情况下,Bac和Raft(Bac andRaft。1997)提供了一个关税争端和妥协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他们假定通过单边或互惠妥协能够达成协定,结果发现,如果折扣因素(Discount Factor)比较大和,含有互惠妥协的协定能够马上达成。而关于国家类型的先期信任则有另一种情况:当两国都持悲观先期信任使,互惠妥协仍然会立即达成;不同的先期信任往往会促使悲观国家立即作出单边妥协,而伴随低折扣因数的乐观国家则会达成一个延迟的协定。这种解释确实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国家问贸易争端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关于国家类型的“先期信任”却不好度量,很难把握。 (二)报复、可置信性威胁与贸易摩擦 在贸易摩擦中,报复的可置信性威胁(Credibility of threats)往往成为保护双边合作的基础。1995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