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反映乡镇食药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模板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县反映乡镇食药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模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县反映乡镇食药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县反映乡镇食药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狠抓食药日常监管与行政执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但是,当前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亟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统筹解决。 一、存在问题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薄弱。乡镇食药监所普遍面对管辖区域大、监管对象多、人员配备不足等困难,难以做到工作全覆盖和全面完成各项日常监管工作。具体表现在编制不足,目前,各乡镇食药监所编制仅为3名。有3名编制的食药监所,往往要安排1人长期到食药监局搞业务。虽然,各村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但监管不能常态化,监督络松散,还存在不少肓区和死角。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虽然有一定的报酬,但有部分人员工作不积极主动,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基本上靠本乡工作人员下到“底”进行监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监管工作无法全面有效落实,特别是缺乏对农村地区、边远山区的监管,出现有监管“盲区”。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手段滞后。目前,基层行政监管执法一直沿袭过去的监管办法,监管方式单一,除日常监管外,主要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工作;或者根据群众举报进行监督检查,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执法成本高。县局没有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没有食品药品安全检测车,执法监管缺乏技术手段支撑。没有配备专业检验人员,监管人员日常监督进行的食品快速检测,不具备出具法定效力检验报告的能力。

上级业务部门在部署专项整治等工作时,存在多渠道、多条线下达工作任务的现象,缺乏连贯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同时没有考虑到基层食药监所监管人员少,无法与地市级食药监管局所设科室相对应的实际情况,存在工作量大,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重复报送数据等现象,既干扰了正常工作开展,又使有些工作无法全部落到实处。

(四)小型餐饮店监管难度大。由于小型餐饮店店面小、分布散食品处理区布局不能明确区分粗加工、切配、烹饪和备餐场所、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区域,食品处理区内设施设备不完善,导致部分小餐饮店无法达到办证标准。由于涉及

民生问题,基层食药监所对小餐饮的管理障碍重重,陷入管不好,又取缔不得的僵局。由于小型餐饮经营者大多为个体经营者,以此为生计,给予取缔,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此外,社会公众法制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食品安全执法工作认识不足,加上旧传统“帮亲不帮理”陋习的观念束缚,往往对监管部门取缔无证经营行动“打抱不平”,出面阻扰,设置障碍,为无证经营者开脱,给取缔工作增加难度。

(五)小作坊作为目前存在的特殊食品生产加工业态,大多是前店后厂、家庭作坊,即做即售,其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生产无记录、产品无包装,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多,业主因资金、规模、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办理QS的条件要求,只能通过整改备案的形式开展生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小作坊仅仅是按备案标准完成整改都存在很大难点,场地限制、资金问题成为小作坊整改的难点。但群众有需求,市场有需求,且作为业主唯一赖以谋生的方式,执法部门不能予以取缔以免造成社会不稳定,监管难度较大。

(六)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只靠县级食药监管局组织的业务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执法水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监管需要。目前,乡镇食药监管系统工作人员多为从其它单位抽调及通过全区公务员考试招录,在进入食药监系统前几乎没有接触过食药监管工作,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加上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量大、时间紧,导致其处于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状态。 二、对策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能。食药监督部门应精心培养和逐步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上级部门要充分考虑食药监局改革的特殊性,切实从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补充一线执法人员,缓解执法人员严重缺乏与监管实际需求的矛盾,有效地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延伸监管触角,使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络,确保基层有效开展执法工作。同时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上级部门集中培训与组织专家到基层授课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培训频次、扩大培训覆盖面,拓宽知识面,增强假劣食品药品的甄别能力,切实提高一线执法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水平。提高监管人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逐级落实责任,调动全民参与,充分发挥村级协管员监管力量,做到监管面全覆盖,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硬件配套,提高检测能力。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检验体系,完善检测设备,尽快建设或完善综合性区县食品药品检验所,提高

检测检验水平。自治区、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所应扩展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工程产品检测等项目,新增食品原料、半成品、餐饮卫生、保健食品、化妆品检测功能,逐步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满足当前食品药品监管技术保障需求。

上级部门科学制定决策,合理部署。上级部门要深入基层调研,加强上下沟通交流,适当整合专项整治活动,让工作决策更科学、可操作性更强,避免基层食药监管所把有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重复的工作上。

针对小餐饮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帮助和迫使其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针对小餐饮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匮乏,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重点探索构筑小型餐饮食品安全宣传络和长效机制,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促使其改变不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帮助和迫使小餐饮经营者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加强社会责任的理念,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誉管理体系。同时,上级部门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规范的时候也要结合现阶段的基层发展现状,考虑到可操作性和落实到位的问题。

针对农村食品小作坊建立共同监管模式,强化日常监管。转变部门独览的思想观念,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互相配合,建立以政府、行政部门共监共管的监管模式。基层食药监管所要切实履行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日常监督,增加和强化对小作坊的监管频次和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小作坊准入标准,提高入门门槛,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源优势。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对传统特色食品(如山茶油、菜籽油等)进行整合,引导和鼓励特色食品小作坊进行整合,成立股份制,做大做强,改变过去散、单、弱、资金少的现状,使其达到准入条件,申办生产许可证,既节约资源又节约资金,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发挥媒体优势,营造良好环境。各级新闻媒体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及时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切实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对生产条件差、卫生条件差、证照不齐全、产品质量不合格、安全隐患凸显、群众反响强烈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要坚决予以曝光,责令其退出市场。

加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经费投入,确保监管工作有序开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实施的是生命健康幸福工程,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切实解决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问题,不但要有人监管,还要有钱监管,这是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加大对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投入。对基层

监管所和乡村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工作经费应该给予特殊考虑,并得到保证。二是要落实宣传培训经费。要保证宣传工作常态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公众喜闻乐见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从业者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引导全民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对基层监管人员特别是乡村两级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