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判断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判断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判断题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属于道的创生性的玄妙作用。(√) 2.道无所不在,甚至存在于低下的不洁的物品之中。(√)

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出自《论语?子罕》。(×) 4.老子本身是一个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5.老子的“道”具有超越性,属于现象世界。(×) 6.老子更善于运用三言、寓言故事阐述道。(×)

7.《礼记》使仁的内涵大大丰富,使用范围大大扩展。(√) 8.《孟子》一书中总共出现了100次“仁”。(×)

9.仁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范畴。(√) 10.儒家的“仁”表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11.儒家认为人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为中心。(×) 12.儒学和儒家是一回事。(×)

13.“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14.为学日益做加法,为道日损做减法。(√) 15.西方理论形态哲学具有直接的教化作用。(×) 16.现代社会是政教合一,古代社会是政教分离。(×)

17.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 18.中国哲学核心点在于教化。(√) 19.朱熹说“仁者心知德,爱之礼也。”(√)

20.庄子的论说是专制政体下知识分子的人生智慧,成为清流的人生寄托。(√) 21.庄子认为道变只存在于具体的客观的物质中。(×)

22.自由意志是康德提出的,指相信人类能选择自己行为的信念和哲学理论。(√)

第1页 共1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