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模考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学教育学模考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

1.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 )中

A.《人类理论智》 B.《论信仰自由书》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纲要》 E.《普通教育学》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主要的教育理论(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布卢姆 D.凯洛夫 E.苏霍姆林斯基

3.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多元化 C.教育技术现代化 D.教育全民化 E.教育终身化 4.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5.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阵地是( )

A.现代学校 B.高等学校 C. 中等学校 D.职业学校 E.私立学校 6.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E.研究基地 8.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社区教育 C.社会环境 D.家庭教育 E.学校教育 9.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华生 C.荀子 D.洛克 E.格赛尔

10.“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一段教育目的的表述出自( )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宪法》 C.《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E《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 )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E.基础教育 12.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是( )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尊重师长 E.热爱学生 13.教师个人为实现教师专业化所应做的努力( ) A.善于学习 B.恒于研究 C.勤于反思 D.勇于实践 E.团结协作 14.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有( )

A.身心健康权 B.学习权 C.公正评价权 D.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E.人身权 15.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 )

A.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E.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16.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A.目标评价模式 B.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E.CSE评价模式

17.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

A.教学标准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E.教学内容

18.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理论,是班级授课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著名

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陶行知 E.克伯屈 19.《学记》中总结的教学经验有

A.启发诱导 B.藏息相辅 C.预、时、逊、摩 D.长善救失 E.因材施教 20.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2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大教学论》 C.《理想国》D.凯洛夫《教育学》 E.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2.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在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俞来俞重要的作用的是学生的( )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E.自我反思能力 23.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E.内化阶段 24.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 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E.师生

2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E.座谈法 27.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调查法可以分为( )

A.全面调查 B.常规调查 C.重点调查 D.比较调查 E.典型调查 28.调查法的局限在于( )

A.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B.难以验证某种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 C.材料发生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 D.对教育的实际了解不深入 E.掌握直接材料

2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E.教育机制

30.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E.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二、填空题

1.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 ) 、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2.洛克是( )的代表,代表作是《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3.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是( )。 4.人作为客体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对象化,也就是_____________。

5.每个时代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关系,说明教育具有( )。 6.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提供了一定的( )。 7.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 )。 8.人才规格是对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9. “教育无目的”的理论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_。

10.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 )、组织者和领导者。

11.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 )。 12.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 13.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14.以等级和评语的形式给出,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问题活动等方面表现作出评价称为( ).

15.对特殊和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 三、判断题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

2.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3.遗传素质决定人的身心发展。

4.中小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与成人比较,具有特殊性。( )

5.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 四、简答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3.中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4.如何建设一个班集体? 五、论述

1、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

试题详解

一、不定项选择

1.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 )中

A.《人类理论智》 B.《论信仰自由书》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纲要》 E.《普通教育学》

C

解析: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 “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主要的教育理论(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布卢姆 D.凯洛夫 E.苏霍姆林斯基

ABCE

解析:1939年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总结了前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 3.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多元化 C.教育技术现代化 D.教育全民化 E.教育终身化 ABCDE

解析: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4.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ABCD

解析:我国学制规定了完整教育体系的构成: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合学位证书。与之相对的“非学历教育”是指各种培训、进修,完成学业后,由培训部门颁发相应结业证书。 5.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阵地是( )

A.现代学校 B.高等学校 C. 中等学校 D.职业学校 E.私立学校

B

解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ABCD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E.研究基地 A

解析: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①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教育使原来少数人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②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与知识的初生产相比较,知识再生产的时间大大缩短。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