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40回概要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红楼梦后40回概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概要

抄检大观园是众姐妹人生中第一次遭受重大打击,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长大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已经结束。

林黛玉为自己的前途命运焦虑,思虑成疾,痰中带出血丝。在贾母屋里,探春提起黛玉的病来。贾母听了,自是心烦,因说道:\偏是这两个玉儿多病多灾的。林丫头一来二去的大了,她这个身子也要紧,我看那孩子太是个心细。\

贾母察觉了林黛玉的心思。随后,贾母为宝玉提亲,拆散了宝黛。王国维写到:“贾母爱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惩:苦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宝玉和黛玉尚蒙在鼓里。宝玉来看望黛玉,两人说着说着,言之不预谈论起禅机,黛玉:“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思索半晌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宝玉失玉昏聩,贾母被迫为宝玉冲喜,牺牲了黛玉和宝钗。

宝黛爱情被强大的社会意识形态公开扼杀,这一意识形态通常的说法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长辈从家庭利益出发支配子女婚姻,木石被拆散,宝玉失去了自我任人摆布,林黛玉多年的心病被触发,恨宝玉不抗争,焚稿断痴情,而逝。程高本的写法,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王国维认为程高本是一部艺术作品,而艺术之美优于自然之美(康德-叔本华美学体系);认为程高本的‘黛玉之死’是一部悲剧(亚里士多德理论,叔本华‘第三类型悲剧’)。 叔本华写到:“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人们因此也公认是这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P350)

紫鹃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选择,眼看着黛玉不祥了,紫鹃亲自来回贾母,却见不到贾母,又见不到宝玉,紫鹃一腔义愤,\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紫鹃顶着压力拒绝为宝玉的婚礼出力,事实上摒弃了与宝玉的私盟,舍已为人,一直照顾弥留之际的林黛玉。

贾府被抄家,贾母与贾政母子力缆狂澜,贾府未至于彻底覆没。

宝玉与宝钗婚后,宝玉仍然无心学习经义文章。这一天,宝玉正拿着《秋水》一篇在那里细玩,宝钗从里间走出,见他看得意忘言,便走过来一看,见是这个,心里着实烦闷。细想:\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究不妥。\看他这种光景,料劝不过来,便坐在宝玉旁边,怔怔的坐着。宝玉见她这般,便道:\你这又是为什么?\宝钗道:\我想你我既为夫妇,你便是我终身的倚靠,却不在情欲之私,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话没说完就被宝玉打断。

由此爆发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成为后来宝玉“出家”的思想基础。

这场争论,在中国人的思想里一直争论不休。孟子和老子都把赤子之心视为人类美德的标准。但在老子所谓赤子之心不过是无欲、无知;在孟子看来,“赤子”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他具备尧舜所有的美德。对孟子来说,爱和同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宝钗是这么看的,宝玉在觉悟之前也是这么看的。如果“不忍”不是对于人性的检验,那什么才是呢?如果一个人拒绝接受他内心最本能的驱动,人性怎能在他身上继续存在呢?宝钗不能够理解这个问题,宝玉也不能在人类推理能力的一般水平上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将人类生活置于关于渴望和痛苦的宇宙论的体系中人们才能明白拯救自我的需求。执著于爱与同情实际上坚持自欺欺人——在古代原始的道教中原是没有爱和同情的需求的。但宝玉不能对宝钗说出这种话来,那样做,即使对于已经彻悟的他来说,也是太残酷了。[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2002]

然而,宝玉未必就是这场辩论的胜利者,宝玉的词典里没有“家庭”“生活”,以赤子自居,否定责任意识。与宝玉相反,宝钗把关心和帮助他人引以为自己的责任,关心过湘云、黛玉,帮助过金钏、惜春、探春、岫烟,特别是,为了拯救家庭,宝钗牺牲了自己,成为中国文学中为他人冲喜的第一个女子。

迎春被夫家蹂躏致死,探春远嫁,妙玉遭遇不测,惜春遁入空门,紫鹃随惜春出家,司棋自尽。

贾母寿终正寝,诸事不齐备,鸳鸯为贾母的丧事拼尽了力气,对现实的彻底失望,“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

鸳鸯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选择,鸳鸯不甘受辱而自尽。

王熙凤病死,贾府并贾琏房中都没有银钱可以支出,贾琏一时实在不能张罗,平儿便将自己的积蓄拿了出来用做王熙凤的丧事之用。

平儿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选择,平儿以德报怨尽忠心。

宝玉走出了科举考场随即背道而驰,走上了云游四方的道路(游方僧人)。“宝玉出家” 不是简单的一个历幻完劫的故事的结束,而是“绝圣弃智”,重新探索人生道路的开端。

贾兰考中举人第130名,李纨母子苦尽甘来。

宝玉“出家”,袭人被迫离开贾府,心里想起宝玉那年到她家去,回来说的死也不回去的话,怀着必死的心肠上车回到家中,又不想死在家里连累哥哥,千思万想,左右为难,真是一缕柔肠,几乎牵断,只得忍住。

袭人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选择,死都不愿意改嫁他人,只是时事不利,不得已只能认命。

宝钗独守空房,独自为她的孩子创造一个家,兰桂齐芳。(比喻子孙后代生生不息)

红楼女儿的美好品格如同一束光芒,虽然微弱,但足以划破黑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