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健康中国发展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健康中国发展

摘要:“健康中国”战略已酝酿多年 ,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即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2012年8月,卫生部组织数百名专家讨论最终形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明显改善,地区间人群健康差异进一步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疗保障;国民健康 正文:

一、现阶段的健康中国发展的含义是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健康中国202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 二、健康中国发展的内容

报告确定了卫生事业优先领域筛选原则,提出针对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及可控健康危险因素的三类优先领域,并提出了21项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针对重点人群的母婴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人群健康行动计划、职业健康行动计划;

2、针对重大疾病的重点传染病控制行动计划、重点慢性病防控行动计划、伤害监测和干预行动计划;

3、针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减少烟草危害行动计划;

4、促进卫生发展,实现“病有所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5、卫生人力资源建设行动计划、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行动计划; 6、促进合理用药行动计划、保障医疗安全行动计划;

7、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行动计划、公告安全和卫生应急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计划、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中医院等我国传统医学行动计划、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 三、健康中国发展的目标

1、宏观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这些目标涵盖了保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的服务体系及其支撑保障条件,是监测和评估国民健康状况、有效调控卫生事业运行的重要依据。 2、具体目标:

1)、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 2)、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

4)、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 5)、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 6)、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7)、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 8)、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9)、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

10)、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 四、政策措施

为了达成这个让全国人民受益的伟大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2、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

3、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箱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

4、建立于经济发展水平向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到30%以内;

5、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

6、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

7、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过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8、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五、中国社会环境及健康中国现状的分析 我国现在的宏观环境: 人口:人口老龄化 家庭养老压力增大 人口健康状况恶化

经济:医疗健康产业GDP占比将上升 衣料保健支出比重升高,消费需求转变 政策:《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 技术: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环境决定了健康中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现阶段健康中国发展出现的必然性:

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其健康越发得到关注

社会:快节奏城市生活下,亚健康成为常态,同时慢性疾病发病率提升 经济:社会医疗保险支出巨大,推动健康管理的产生 现阶段健康中国发展出现的机会点:

经济:个人可支配收入提升,使健康管理走下“高端”神坛 政策:政府引导和支持,提升健康管理机构的数量 技术:健康监测、器械设备等方面技术不断成熟 社会:“治未病”理念广泛传播 现阶段健康中国发展的趋势:

用户端:针对不同用户体质、特定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企业端:从器械产品、服务方式、数据交互等多方面提升健康管理的体验 数据积累:健康管理将成为医疗产业大数据一大入口,为更多样服务打下基础 六、浅析健康中国发展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

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和部署《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顺应十三五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动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

“健康中国”建设对医改将起到引领作用,而医改只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一种方式。过去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实质性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运作模式和机制体制,最终更有利于实现老百姓的健康要求,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此次,健康中国建设的提出,则将对医改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健康中国是一个新的“敲门砖”,指明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从国家行政体系角度来看,具体还要由卫计委等部委牵头落实执行;而从国际通行的角度来看,各国所谓健康城市、健康生活一直提倡的理念也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健康中国的建设方向看,‘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健康体系的建立会更加清晰,开放度和包容度会更强,我们解决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或医改的问题,更会强调社会参与、市场参与。其实,分析近期政策脉络,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到推动健康保险产业等,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多方共同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将探索以总体健康指标为核心的检验模式,不再会是一个体制内的封闭工程。此外,就市场的角度而言,目前有很多社会资本和市场资源愿意投入到健康服务产业中,但这也需要政府的有序引导。 对“健康中国”推出的背景,谢维进一步指出,目前医疗服务体制改革亟须找到一个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此来撬动医改,最终达到人人享受健康。

对于市场所关注的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内容。我觉得,目前市场对健康中国的理解太过狭窄,对健康中国的视野应该更加广泛,除聚焦医疗医药产业外,食品安全、中医保健、养老服务、教育文化、体育运动等都应该成为健康中国的发展方向。

健康中国内容的多元化应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阶段,健康中国将更好地助力产业转型,满足人民的需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将日益受到关注,也将是健康中国的主要方向“健康中国建设将不只包括健康服务业,还将通过人民健康的意识、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实现‘健康管理’,同时涉及自然环境、体育文化等更丰富的产业内容。医改更多的只是手段之一,健康中国将是最终目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