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点,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农家乐(渔家乐)建设方面,在居住上,按照农户居住特色,统一建设标准;在环境上,要符合生态宜居的要求;在饮食上,业主利用当地的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游客饮食需要。在产品开发方面,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并提供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活动。在旅游环境方面,进行村容改造,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净化特色村周围河道,做到饮用水水质达标。“十二五”期间,依托蓟县资源环境优势,加大特色村(点)建设力度,在蓟县、武清、西青、北辰等区县,重点新建7个标准化旅游特色村(点),增加游客量,带动特色农家乐(渔家乐)发展。旅游特色村(点)标准化提升重点区域及项目见附件2。

(二)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工程

为规范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管理办法》基础上,开展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工程,以典型示范方式带动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县建设工程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工程两大工程。

1、休闲农业示范县建设工程

2011年初,国家旅游局在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评选活动中,我市蓟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此为契机,加强我市休闲农业示范县建设。“十二五”期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一是制定区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区县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的休闲农业

32

发展规划,用于指导当地休闲农业发展。二是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根据当地实际和休闲农业发展需求,制定有关休闲农业基础设施、餐饮、住宿、垃圾及污水处理、接待服务等行业标准,实现休闲农业标准化发展。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休闲农业景点布局,完善休闲农业景区景点的水、电、路、通讯及网络等建设。四是加强宣传推介活动。由区县主管部门统一对外宣传,在主要公路设置指示牌及广告牌,制作宣传册及宣传片,并利用各种媒体及节庆活动加强对当地休闲农业景区景点的宣传推介。通过休闲农业示范县建设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2-3个,带动我市休闲农业发展。

2、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工程

在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评选活动中,我市有3个景点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成为我市休闲农业景点建设的典范。休闲农业示范点是以村集体或农民为投资主体,在示范点就业人员中农民占80%以上,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市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挖掘地区农耕文化,展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工工具、设备及技术,同时进行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展示。二是加强宣传。举办地区特色农事节会,设立广告宣传牌,印制宣传单及音像资料,并建立景点推介信息网络,全面宣传景点文化及各种休闲信息。三是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包括改造道路、路灯、停车场、景点指示牌等设施,以及垃圾及污水处理、厕所等设施。“十二五”期间,在全市有农区县选择符合区域功能定

33

位和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市场认知度高、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园区、农庄及特色村(点),打造休闲农业示范点,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6-8个,中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2-3个,组织建设20个市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50个市级休闲农业精品示范点。

(三)休闲农业品牌开发建设工程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休闲农业品牌。“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农产品品牌和农业文化品牌建设工程两大工程。

1、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

坚持“一域一色”、“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立足当地资源和生产优势,构建吸引游客的高品位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成规模、品质高、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拉动旅游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十二五”期间,通过编写天津市休闲农业指南、媒体广告、印制天津农产品品牌手册及宣传单等手段,扶持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重点培育30项品牌,具体包括:西青区辛口镇沙窝萝卜、杨柳青早酥梨、中北镇晚香玉、张家窝冬枣、闽中及大寺镇凯润食用菌;蓟县的盘山磨盘柿、下营板栗、黄崖关蜜梨、孙各庄纸皮核桃、花果峪脆枣、别山金丝小枣、郭家沟葫芦、桑梓西瓜、西龙虎峪银白杏等;武清的黑玉米,黑花生、黑山芋、田水铺萝卜等;津南的小站稻;宁河七里海河蟹、天祥淡水鱼、换新观赏鱼、津沽小站米;汉沽玫瑰香葡萄;宝坻的“三辣”,即

34

六瓣红大蒜、五叶齐大葱和优种天鹰椒、黄庄洼稻米、八门城稻蟹;静海的冬菜、金丝小枣;大港冬枣。在品牌培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个人注册商标,扩大农产品的商标注册量。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市著名商标6件、区著名商标10件。

2、文化品牌建设工程

文化品牌建设是通过创作传统剧目、编排民俗歌舞、特色礼仪竞技游艺活动开发、文化传说整理、历史风貌复原、科普知识整理、新技术新工艺展示、精华农业展示、博物馆设立、知识趣味创意等活动开发、包装、宣传,挖掘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打造48项文化品牌,包括:西青区的杨柳青大院文化、杨柳青民俗文化、霍元甲精武文化、南运河漕运文化,以及辛口沙窝萝卜节、曹庄花卉生态旅游节、张家窝冬枣节、梨园迎春花卉节、大柳滩桃花节等依托产品的节日文化;蓟县的蓟州梨园情旅游文化节及剪纸、皮影、草编、于庆成泥塑、叠层石雕刻、根雕、民间花会、商家武术、书法、元古页岩书画等民俗文化,以及黄崖关长城、千年古刹独乐寺、白塔寺、鲁班庙、文庙等建筑文化和大平安乞巧节节日文化;静海的马绊草工艺品、柳编、苇帘等工艺品文化;北辰的农民画、漫塑艺术文化;宁河的道教文化、剪纸、根雕、妇女手工编织基地,以及于方舟故居、梁斌文学纪念馆等名人馆文化;宝坻的评剧、京东大鼓,以及广济寺、石经幢、秦城遗址、玉佛宫博物馆、大觉禅寺等建筑文化;大港芦苇画、枣花节等文化;东丽的农民工文化艺术节、青年文化艺术节等节日文化。通过加强休闲农业文化品牌管理,带动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消费。

3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