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免疫耐受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十八章 免疫耐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E. 以上都是

30.下述哪一项耐受不是独特型网络机制起重要作用 ( )

A. 大量的独特型抗体导致独特型阳性细胞破坏以致耗尽

B. 抗独特型抗体作用于TCR上的独特型决定簇使T细胞耐受 C、 抗独特型抗体作用于BCR上的独特型决定簇使B细胞耐受

D. 抗独特型抗体诱导辅助性T细胞激活

E. 抗独特型抗体激活Ts细胞,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31.不能通过诱导免疫耐受进行治理的疾病是 ( )

A. 花粉过敏症

B. 肝癌患者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同种异体皮肤移植

E. 骨髓移植

32.下列细胞中最易产生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巨噬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X型题]

1. 低带耐受的特点是 ( A. T细胞参与 B. B细胞参与 C. 产生速度快 D. 持续时间短

E. 任何抗原可诱导

2. 高带耐受的特点是 ( A. T细胞和B细胞都可以诱导 B. 形成速度慢 C. 持续时间短

D. TD-Ag可诱导高带耐受 E. TI-Ag可诱导高带耐受

3. 作为一种良好耐受原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分子量小

B. 为颗粒性抗原 C. 是聚合体形式 D. 为可溶性抗原

E. 为非聚合体

4. 关于T细胞耐受,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 小剂量和大剂量的TD抗原均可诱导T细胞耐受 B. APC缺乏协同刺激信号导致T细胞耐受 C. 耐受期限长

D. TI抗原不能诱导T细胞形成耐受 E. 克隆清除的机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

( 5.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包括 ( )

A. 抗原的理化性质 B. 动物的品系

C.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D. 免疫系统发育的程度

E. 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

6. T细胞外周耐受的机制是 ( )

A. “免疫忽视”机制

B. 自身反应性T细胞变为无能细胞 C. 外周血T细胞经AICD途径被排除 D. 具有潜在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被抑制 E. 通过阴性选择被排除

7.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是 ( )

A. 克隆清除

B. 克隆无能 C. 免疫忽视

D. AICD

E. 抑制细胞和独特型网络的作用

8. 免疫耐受的特点 ( )

A. 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B. 除耐受原外,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应答

C. 先天或后天获得 D. 易发生机会感染

E. 胚胎期或新生期易形成

9. 免疫耐受和正免疫应答的相同点是 ( )

A. 需抗原刺激 B. 有特异性 C. 潜伏期

D. 有免疫记忆 E. 都有免疫调节

10.诱导和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将有利于哪些疾病的防治 ( )、

A. 肿瘤

B. 自身免疫病

C. 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 D. 超敏反应 E. 移植排除反应 二、填空题

1.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应答的某些共性,它们均需 诱导产生,并具有 性。 2.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方面因素包括 、 、 和 。

3. 生理性免疫耐受对 不应答,不发生 。

4. 建立免疫耐受措施包括 、 、 、 、 、 和 。

5. 口服耐受原,可导致局部 特异免疫,而抑制 免疫应答,再经过静脉给相同免疫原, 诱导全身性免疫应答。

6. 在非肥胖性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口服胰岛素,能诱导局部特异性B细胞产生 型抗体,分泌细胞因子 及 ,从而抑制 细胞功能,从而缓解非肥胖性糖尿病。

7. 在器官移植前,静脉注射供者的 ,能建立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 三、名词解释 1. 免疫耐受 2. 低带耐受 3. 高带耐受 4. 中枢耐受 5. 外周耐受

6. 克隆不活化(clonal inactivation) 7. 克隆无能 8. 免疫忽视 四.问答题

1. 简述免疫耐受的特点及生物学作用。 2. 简述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 3.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有哪些不同。

4. 试举例说明人工建立或打破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 . 选择题

【A型题】

1.A 2.A 3.D 4.C 5.C 6.C 7.DE 8.B 9.C 10.D 11.E 12.A 13.A 14.B 15.A 16.B 17.C 18.D 19.E 20.D 21.B 22.A 23.D 24.C 25.B 26.A 27.B 28.E 29.B 30.D 31.B 32.D 【X型题】

1.AC 2.ABCDE 3.ADE 4.ABCDE 5.ABCDE 6.ABCD 7.ABCDE 8.ABCE 9.ABCDE 10.BDE 11.BD 二.填空题

1.抗原 抗原特异性

2.抗原剂量 抗原类型 抗原免疫途径 抗原决定基特点 3.自身抗原 自身免疫病

4.口服免疫原,建立全身免疫耐受 静脉注射抗原,建立全身免疫耐受 移植骨髓及胸腺,建立或恢复免疫耐受 脱敏治疗,防止IgE型抗体产生 防止感染 诱导产生特异拮抗性免疫细 胞,抑制效应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 自身抗原肽拮抗药使用

5.胃肠道黏膜 全身 不能 6.IgA TGF-β IL-4 Th1 7.表达同种异型抗原的血细胞 三.名词解释

1.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既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未引起耐受的抗原,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它是免疫应答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其表现与正相免疫应答相反,亦与各种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不同,后者无抗原特异性,对各种抗原均呈无应答或低应答。

2.低剂量抗原诱导的耐受称为低带耐受,仅能诱导T细胞耐受。

3.高剂量抗原诱导的耐受称为高带耐受,T/B细胞均可致耐。

4.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T、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环境内发育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5.外周耐受指外周免疫器官内的T、B细胞遇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 6.克隆不活化是指外周器官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抗原并不在胸腺及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对这些组织特异性抗原应答的T/B细胞克隆不被消除,发育成熟,输至外周,处于克隆不活化状态。

7.克隆无能是指大多数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浓度太低,不足以活化相应的T/B细胞(无第一信号);而当浓度适宜时,组织细胞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APC不活化,无法产生第二信号,此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在早期被中断,细胞不能活化,呈克隆无能状态。多数无能细胞易发生凋亡,而被克隆消除。

8.有一类组织特异性抗原,其浓度不足以诱导初始T细胞发生耐受,但其浓度却足以活化效应T细胞,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不导致自身免疫病,称为免疫忽视。 四.问答题

1.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特异性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现象。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既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未引起耐受的抗原,仍能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作用与正免疫应答相反,但两者均为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按照免疫耐受形成的特点,可分为天然与获得两种。天然的生理性免疫耐受对自身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病。同时还可以通过人工建立或恢复免疫耐受来帮助治疗某些疾病,如减少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脱敏治疗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等。另一方面,对于通过打破某些病理性免疫耐受,使适宜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得以进行,则能起到抗感染及抗肿瘤的作用。 2.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是:(1)在T及B细胞发育过程中,对自身抗原应答的细胞被克隆消除(中枢耐受);(2)在外周器官,对组织特异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因克隆无能、克隆不活化、免疫忽视及免疫抑制细胞作用(外周耐受),不能执行免疫应答;(3)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生理状态下不致免疫应答。此外,对非自身抗原的耐受是由于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活化APC,从而不足以活化T及B淋巴细胞;或抗原浓度太高,诱导Ts细胞活化;抗原的单体形式不被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的特殊表位活化Ts细胞。

3.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比较(见下表):

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 原因 T/B细胞中央耐受或外周耐受, 免疫活化性细胞发育缺陷或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生理性不应 增值分化障碍 答,Ts细胞的抑制作用等

产生 可先天或后天获得,特别是在免 先天缺损或人为产生(X 条件 疫功能未成熟或减弱时容易形成 射线、免疫抑制药物、抗 淋巴细胞血清作用) 特异性 高 无

持续性 长期的、一时性的或终生 一时性(先天缺损为持

久性)

临床应用 试验治疗阶段 已应用于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和移植 合并症 无 感染与肿瘤

4.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影响着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性来防治超敏性疾病、自身反应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例如根据免疫耐受发生机制的多样性,对Ⅰ型变态反应患者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途径是通过B细胞克隆清除或主动抑制。处理的方法包括注射单体耐受原、变性蛋白抗原或脱敏疗法等。在器官移植中,同种异体免疫排斥现象仍是主要存在的问题。免疫抑制疗法上的进步有利于延长抑制物存活,但非特异性抑制所带来的副作用仍有待解决。若能将特异性抑制(免疫耐受)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收到较好的效果,无疑是在此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生长过程中,设法解除免疫耐受、激发免疫应答将有利于对病原体的清除及对肿瘤的控制。有报道将协同刺激因子B7的基因转染黑色素瘤细胞,并用这种转染细胞进行防治黑色素瘤的试验性研究,获得可喜的成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