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会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开 题 报 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解释创业机会在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下的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而解释其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可以直观的给创业者展现机会识别的整个过程,并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一)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张健,姜彦福,林强:《创业理论研究与发展动态》 2. 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

3. 姜彦福,邱琼:《创业机会评价重要指标序列的实证研究》 4. 张玉利,李乾文,陈寒松:《创业管理理论的最新评述及研究趋势》 5. 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

6. Risk K F, 1993. Uncertainty and Profit. Houghton Miflin, 1993.

7. Schumpeter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28-156. 8. Kirzner I, 1973.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等。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众多的学者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创业现象进行大量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给予相应的解释。德鲁克认为创业主要表现为:运用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或者创造新的顾客群体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准确识别市场需求、有效获取并整合资源,以及合理的决策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奈特(Knight)基于风险的角度认为创业者应该是那些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承担风险并进行决策的人;熊彼特(Schumpeter)基于创新的角度认为创业者的职能就是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科茨纳(Kirzner)从认知学的角度提出,创业者应当具有捕捉市场获利机会的“敏锐”,创业者能够利用自己特有的知识来认知这种机会,并通过对机会的开拓获取回报。

我国对创业的研究比较晚,现有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多,还没有正规的创业学学术杂志。相关文章只是零星出现在企业管理和管理工程的杂志上,很多都是从风险投资和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提到了创业,所研究的领域大多数也是其他学科所同时涉及的,缺乏有深度的独特成果。在国内主要是清华大学的姜彦福等人做过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其他的则主要是对国外的一些创业机会理论的引入,没有深入的研究。 (三)创业机会的发展趋势:

i

1.创业机会的评价方法

国外虽然有一些评价方法,但仍旧不太成熟。学者众说纷纭,有人力和心理学方面的,有主要针对外部环境的,有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在公认比较权威科学的是Timmons的机会评价框架。但在西方国家适用的方法是否能照搬到中国,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建立一套更适用于中国的评价体系。

2.动态的创业机会的研究

学者们在研究创业机会的时候,往往把创业放在一个静态的环境中。对于市场竞争的动态演化,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都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结合市场的变化发展,研究动态市场中的创业机会。

3.创业机会和其他机会的比较研究

创业机会之所以为创业机会,而不是其他机会,取决于它的特性。创业不仅仅是创办新企业,成功企业的二次创业也丰富了创业机会的内涵。我们可以进一步比较研究,深化和扩展对创业机会的定义。

(四)本文的主攻方向:

本文在查阅了国内外创业机会识别领域的相关文献后,分析现有创业机会识别指标体系以及在现有众多创业识别评价模型的借鉴和补充下,建立了创业机会识别的综合理论模型。此综合理论模型的意义及被提出的原因,即是本文研究的主攻方向。

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确立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情况下,查阅了国内外创业研究领域对机会识别的相关文献,回顾和分析这些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在创业识别研究上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在对现有的众多创业识别模型的借鉴和补充下,建立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模型——创业机会识别的综合模型。该模型不仅对创业机会各个层面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指出了各类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创业机会指标框架的不足。 论文的技术路线

首先,介绍创业机会的来源与时机;其次,展开叙述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重点解释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因素;进而分析、比较现有创业机会识别指标体系以及现有评价模型;最后归纳总结出本文的核心:创业机会识别的综合理论模型。 途径:

借助于国外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的研究成果加之阅读参考文献,在此基础分析比较优缺点,同时考虑实用性上研究出本论文的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以供创业者参考。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一)论文准备阶段 2011,8

这段时间主要是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机会创业识别的研究方向及相应的研究成果,选题

ii

并确定论文的论述方向。

(二)论文研究阶段 2011,8—2011,9

分析现有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对其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取长补短在结合众模型的优势下提出更具实用性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 (三)论文撰写阶段 2011,9—2011,11

从整体上设计和编写论文的提纲,准备论文撰写。 (四)论文修改阶段 2011,11—2011,12

编排论文格式与字体大小,查找别字和语病,进一步完善论文。

中文摘要

创业研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为了从根本上开辟创业的独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20世纪8O年代以来,研究人员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创业现象和创业理论进行了阐释,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借鉴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随着创业研究的逐渐深入,在近年来的创业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创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研究应当以创业机会为线索,研究创业活动区别于一般管理活动的不同之处。

本文对创业机会的相关概念、来源、时机、识别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等环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基于现有研究中创业机会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构建了一个创业机会识别综合模型——基于过程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其核心思想为创业机会识别是一个过程。 关键字:创业机会;机会识别;模型

iii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studies as an emerging fiel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ttention.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open up unique field of study and research on issues of entrepreneurship, since the 1980s, from researchers’ own perspective on the entrepreneurial phenomena and entrepreneurial theory is explained, in their research, econom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anthropolog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other areas of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largely referenced.

With the further gradually entrepreneuri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an to realize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s the core el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stud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for clues,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are described for several aspects in this article. Such as concepts, sources, timing, identification process, influence factors, evalu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indexe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valu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A Model Based on Process. Whose core idea is tha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is a process.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model

iv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