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 终稿 2015.9.18(1) word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实践报告 终稿 2015.9.18(1) word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 号线一样用亮灯的线路图显示实时到站信息,直观地为聋人展示站点。

嘉定区聋人代表称,全国已经有多个地区和城市落实聋人免费乘车的政策,如北京、成都、杭州、无锡、西安、大连、深圳、黑龙江以及西藏,但是在上海并没有落实相关政策,而一级视力残疾者却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笔者认为,聋人免费乘车政策应在上海地区落实,为聋人便携出行打下基础。

外出购票也是聋人一大出行难题。与售票员用笔纸交流进行购票,不仅消耗时间也消磨耐心。另外,聋人坐飞机可以持残疾证优先登机,但是不可以享受优惠票价。如果聋人能在外出购票的过程中享受到手语翻译的服务和优惠票价,他们出行应该会更

45

加便捷吧。除了合适的交通工具的选择,他们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交通

平安问题。面临突发的交通事故,聋人由于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不能及时做出判断,以至于他们的反应时间较长,思考时间成为不利因素,使得他们顺利度过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小。笔者建议在交通事故频率高的路口增设会手语的交通服务站点。

聋人出行的交流问题聋人渴望交流,而网络交流其实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大部

分聋人倾向于手语交谈。所以当聋人外出时,手语是他们最渴望的交流方式。

聋人对出去游玩兴致较高,在行程时间安排,景点介绍等方面都需要手语翻译,单纯的文字资料无法满足年纪较大或文盲聋人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旅行社可以开设专门为聋人服务的旅游团,导游可以使用手语为聋人服务。调研发现,2015 年5 月, 美国的一个聋人大学组团来嘉定区访问游玩,一位健听手语翻译与之同行,嘉定区也派了一位聋人手语翻译,他们为七位美国游客进行“同声”翻译,使聋人深入了解了旅游地,而不是走马观花。

聋人外出交流时,聋人和健听人之间的交流障碍也很多,他们不理解彼此的“语言”,之间存在着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笔者认为更多的人应该加入到学习手语的大家庭中,至少会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手势,和聋人们有一些简单的交流。

聋人出行的消费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

也日益多元化。聋人的消费不仅受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影

46

响,还受到健听人的影响。据调研发现,出行消费过程中部分服务人员对待聋人态度差,

存在歧视现象,这伤害了聋人的自尊心。由于聋人无法口头交流, 而且聋人群体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在出行时的高额交易中,聋人易被中介或亲友欺诈。笔者认为,对待聋人和健全人应一视同仁, 也不能利用他们的缺陷取利,这是不道德的。与之相比,上海“刘一手心火锅”店的65 名服务员中有35 名师聋哑人,它是一家以残疾员工为主角的餐厅,餐桌上摆放着呼叫器和服务牌,客人需要加菜,买单,都能找到相应的按钮或指示牌,走进餐厅,人们就能体会到管理者为聋哑残疾员工细心考虑的许

多与众不同之处,受到广大聋人朋友的支持。这样的餐厅既促进了聋人消费, 使餐厅经营者获利更多,又减轻了聋人外出的心理压力,备受全国各地的聋人欢迎,笔者认为值得推广。

近年,聋人生活水平虽然也是在提高,但是还是存在聋人收入低、福利少、消费高的现象,聋人的消费水平无法满足出行的需求,导致聋人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缓慢。想要保证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依旧是基础。

聋人便携出行问题应引起社会关注,他们虽然是弱势群体, 但是他们也享有被国家和社会保护的权利。多了解聋人出行的困难、多了解和学习手语以便于之沟通、在生活工作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些事。如果聋人出行便携了,社会的出行岂不是更和谐吗?

47

关注老聋人,着手老聋人精神生活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高达11%。老年聋人,常因耳聋使言语理解能力更趋下降,加之外出不方便,在家与子女交流减少,易使他们脾气暴躁,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

尽管现在聋人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是广大群众较为关注的 方面,但作为聋人这个特殊群体中基数较大的一部分,对老年聋 人的关注度也有必要加强。

在先前几个区(县)聋协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聋人代表们有很多是60 岁以上的老聋人。在我们问及生活如何时,一位老聋人代表微笑着写下:“虽然生活中有不便之处,看病难、出行难, 但我们相信慢慢都会好

起来的,谢谢你们!”我想,生活是否美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可以在面对困难时发挥出超乎想象的作用。这也让我想起了在采访中遇见的另外一位老年聋人——松江区的孙爱梅女士。今年71 岁高龄的她在29 年前突然失去听力,她一度对生活绝望,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是一向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她最终选择勇敢面对,并很快走出了阴霾,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在困境时自我调节的良药,老年聋人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我们要注意,外因可以影响内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也就是说,老年聋人不能只依靠自身心态调节来改善生活状态,外界的辅助因素必不可少。孙爱梅女士曾提到,她非常感谢政府和松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给了她学习、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在关注老年聋人这一方面,政48 府自然是责无旁贷。

纵观近年出台的与聋人相关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 人保障法》第六章“社会保障”中多次提到,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应大力帮助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也提到,要提高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和慈善事业发展;《北京市残疾人生活补助办法》中规定,对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按照每月100 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我们很高兴看到残疾人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政府也在努力地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政策的覆盖对象是“残疾人”,却很少有专门关于“聋人”的政策,而关于“老年聋人”的政策,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残疾人包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