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第十课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2016-2017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第一至第十课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2016-201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10.战国时期在经济和政治上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政治上: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11.各国变法(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12.战国时期,变法成效最大的是哪国什么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13.商鞅变法的时间、国君。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14.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5.商鞅变法的意义。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6.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何地?修建于何时?建造者是谁? 成都平原、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 17.都江堰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灌溉网。 18.都江堰渠首分为哪三个主体工程? 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19.都江堰分水坝是指哪部分?将岷江分成哪两部分?都有什么用途? 鱼嘴,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20.都江堰在内江下游开凿的出水口叫什么? 宝瓶口。 21.都江堰的滚水坝是指哪部分?有何功效? 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22.都江堰有什么重要意义?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空流等功效合称为一个系统,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方面的作用。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8课 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学派?其代表人物各是谁?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 墨家:墨子(战国) 法家:韩非(战国) 兵家:孙武(战国)

2.老子是什么时期哪国人,哪个学派创始人? 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 3.简述老子思想。

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4.老子的学说集中在哪一著作中?是哪一学派的经典? 《道德经》、道家 5.孔子是什么时期哪国人,哪个学派创始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 6.概括孔子的思想。 ?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

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7.简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8.如何评价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教学派的创始人。 9.孔子的思想集中在哪部著作中? 《论语》 10.孔子的学说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1.战国时期形成了哪些影响较大的学派,史称什么?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诸子百家”

12.墨家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他的思想主张。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13.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有谁?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14.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概括他的思想主张。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5.概括法家的思想主张。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权威,以使臣民慑服。 16.法家的集大成者是谁?何时人?概括他的思想主张。

韩非。战国末期人。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7.兵家的创始人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其著作是什么? 孙武,春秋末期,《孙子兵法》 18.春秋战国时期形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成为什么? 百家争鸣 19.如何评价百家争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见礼和巩固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时间和建立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2.西汉建立后采取哪一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稳定? 休养生息政策。

3.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是在谁统治时期? 汉武帝。 4.“丝绸之路”开通语何时? 两汉时期。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又指什么? 嬴政(秦始皇)统一中国。 2.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① 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 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④秦王招募人才,委以重任。

3.简述秦灭六国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4.秦统一全国(秦朝建立)的时间、统一者、都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咸阳 5.简述秦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6、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中央集权制创立于何时?有何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具体内容:

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

7.郡县制施行的意义: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8.中央集权制的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的措施

9.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①统一文字。(命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社会上又流行隶书) 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 各地经济的交流。 ③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意义: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④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⑤开凿灵渠。意义: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⑥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蒙恬领导)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0.概述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统一后嬴政自称什么?史称什么? 始皇帝,秦始皇。 2.如何评价秦始皇?

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千古一帝”,开创中国古代大一统局面;著名暴君。 3.秦始皇有哪些历史功绩?

①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②实行各项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④修筑灵渠、长城等重大工程。 4.概述秦的暴政。 ①赋税沉重; ②徭役和兵役繁重 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④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陈胜、吴广起义

5.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 6.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指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 8.陈胜称王的地点、政权名称。 陈县、张楚。

9.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著名的反秦将领。 项羽、刘邦。 10.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及其特点。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