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国贸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二、判断题

1.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如果A国比B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则A国便是土地丰裕的。( )

2.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短期影响是: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进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 ) 3.H-O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 )

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

5.因为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征收高关税,所以导致里昂惕夫悖论的产生。( )

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7.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导致本国丰裕资源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 )

8.古典贸易模型假设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而新古典贸易模型则假设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是变化的。( )

9.H—O模型假设两国生产技术相同,即为了集中分析要素禀赋差别的作用,不存在“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

10.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绝对含量,而要素充裕度则是两国要素比率的比较。( )

11.要素充裕度决定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与机会成本决定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二者对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的决定正好相反。( )

12.H-O模型不仅承认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比较优势形成的源泉,即贸易双方生产要素不同和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

13.S—S定理表明: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在进口(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 )

1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研究的是国际贸易对一国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 )

15.造成“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二是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高的。( )

16.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即一国的贸易条件不变。( )

三、名词解释

1.要素密集度 2.要素充裕度 3.H-O定理

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9

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6.雷布津斯基定理 7.里昂惕夫之谜 8.要素密集度逆转

四、问答题

1.如何评价H-O模型?

2.试用图形解释劳动要素增长条件下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3.如何看待要素价格均等定理的结论与现实的反差?

五、综合题

1.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服装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2)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3)假设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和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2.下表给出了不同年份中国出口商品的要素构成状况,请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来分析说明中国出口商品要素构成的变化。

中国出口商品的要素构成 年 份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本/技术密集型/% 1980 51.3 34.6 14.1 1985 51.3 27.6 21.1 1990 25.6 36.4 38 1995 15.7 50.8 33.5 1999 11.6 48.5 39.9 3.已知:生产每单位X产品需要投入2单位劳动,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产品需要投入4单位劳动,2单位资本。又知,在发生贸易前,A国每单位劳动价格为10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2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试问:(1)用俄林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进行国际分工?(2)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进行国际分工?

4.“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分析上面这段话。

5.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本题?

6.给定现有要素价格,如果棉布生产中每用1英亩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粮食时,每用1英亩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时的劳动。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请画图说明资源应如何

10

分配。

7.假设有甲乙两国,两国的技术和偏好完全相同,甲国劳动力充裕,而乙国资本相对充裕,两国都生产服装和汽车两种产品,其中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如果两种要素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那么甲乙两国的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分别会对国际贸易有什么样的态度?

(2)如果劳动在两个部门完全自由流动,但资本是特定要素(即资本在部门间不流动),那么甲乙两国汽车和服装部门的资本所有者对国际贸易有什么样的态度?

8.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 (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 (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

(3)如果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 要素禀赋 A 国 B 国 劳 动 45 20 资 本 15 10 表2 要素禀赋 A 国 B 国 劳 动 12 30 资 本 48 60 9. 1986年,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猛跌。由于美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人们普遍认为,油价下跌将有利于美国经济。但是1986年,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经济下滑了,为什么?

10.中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例如,东南沿海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部地区同行的工资要高出一倍多。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解释上述现象?这个例子和中国与美国工资率的差异有何不同?

11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雁形模式理论 B.大宗产品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产品周期理论

2.产业内贸易更易发生于(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3.按照产品周期理论( )

A.产品在初始期,通常需要投入高熟练的劳动力

B.当产品进入市场并被标准化以后,该产品就可以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了 C.产品标准化以后,创新国通常转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D.以上都是

4.林德重叠需求理论( )

A.有助于解释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广泛贸易

B.认为制成品最初在母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与本国人均GNP相近的国家 C.有力地支持了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理论

D.解释了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并且在国内不生产任何进口产品的原因

5.规模经济是指( )

A.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增 B.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C.产品的单位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D.产品的单位成本为零

6.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贸易特点是( ) A.产品在创新国生产并出口到其他国家

B.创新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C.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D.创新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7.以下产品中,哪一种产品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 ) A.大米 B.电视机 C.原油 D.矿物 8.关于技术差距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 A.国际间的技术差异是所有国家贸易产生的原因

B.国际间的技术差距消失后,生产成本的差距将成为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 C.这是一个静态国际贸易理论 D.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

9.关于差异产品,错误的说法是( ) A.差异产品的差异性必须是客观的 B.垄断竞争的一个特征是生产差异产品 C.联想电脑和惠普电脑是差异产品

D.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

10.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国在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