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题签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文学史(一)题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1,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3,简述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 4,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5,论蔡锬五言<悲愤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二章正始之音

6,简述正始政治时局诗歌创作的影响,

7简述阮籍的生平和思想 8,简述糠诗歌的特色

9,论正始时代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三章两晋诗坛

10,简述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11,简述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 12,简述太康诗歌艺术形成的特点

13,简述刘琨的经历及其思想的转变,

14,简述刘琨的诗歌的特色 15,简述郭璞<游仙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6,简述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17,简述玄言诗的内容,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

18,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19,简述陶渊明的生平

20,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21,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22,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23,简述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24.简述元嘉诗歌创作的新特点

25,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26简述永明诗歌的发展创造及其原因,

27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8,简述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

29,简述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

30.简述宫体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31,简述宫体诗的特点,

32简述庚信前后期诗风之不同,

33简述南朝民歌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

34简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35简述<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36简述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37简述<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38,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39,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40,论谢珧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41,简述建安赋做繁荣的原因 42,简述<洛神赋>的艺术特色 43,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44简述<禅亡赋>的特点

45,简述西晋愤世疾俗赋的新特点,

46,简述南朝拼赋的形式及内容特点

47,简述庚信赋的特点, 48,论建安赋作的特点

49,论两晋赋的内容及形式特征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50.简述建安散文的特点 51简述<大人先生传>和<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52,简述<水经注>的写作特点 53论骈文的特征

54,论南朝文的发展成熟过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55,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56,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 艺术风格

57,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58,论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59,论陆机<文赋>中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60,论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61,论钟嵘<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62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63、论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64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65、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点。

66、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在内容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67、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68、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69、论杜诗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70、论“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四编

70简述隋代北方诗人的诗风变化。

71简述贞观诗风的新变。 72简述上官体的创新特点 73简述初唐律诗体式的定型情况。

74、简述陈子昂诗歌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75、简述王维诗的禅趣及空静之美。

76、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77\\简述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78\\为什么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79\\简述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80\\简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

81\\简述李白思想性格有何特点。

82\\简述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

83、述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84、述李白诗歌想象特色。 85、述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86、简述杜甫的思想。

87、简述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段 88、简述杜甫律体诗的成就 89、简述杜诗的时代特征恶化波澜老成

90、简述杜诗集大成所表现的三个方面。

91、简述韦应物山水诗有何独特韵味。

92、简述刘长卿诗有什么风格特点。

93、简述李益诗风的两重性 95简述白居易讽喻诗、感伤诗的特点。 96、简述孟郊的苦吟风格特点。 97、简述刘禹锡咏诗史、竹枝词的风格。

98、简述柳宗元山水诗的意境与风格。

99、简述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00、简述杜牧纪行、写景七绝诗的优美意境。 101、简述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诗意与情调。 102、简述皮日休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103、简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04、简述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

105、简述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106、简述唐传奇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代表作。

107、简述变文的取材及特征。 108、简述俗讲的内容及特征。

109、简述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 110、简述晚唐五代词内容及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111、简述温庭均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112、简述花间派的词风及其对后世词的影响。 113、简述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114、简述李煜后期词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23简述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答:元嘉诗歌风格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理回归到感情上来,正如文心雕龙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的文学环境和士人心态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1)刘宋时期,玄学在思想领域已经不占主要地位,出现儒,玄佛,三种思想并存的局面,甚至在政权领域儒学已经占主导,这势必影响到士人的心态,使他们从玄虚的思索中回到现实中来,使其诗作也由玄理的思索渐渐转向感慨人生,(2)刘宋皇室出身寒微,当政后多用寒门掌管机要权柄,世族文人门第虽高但已经无实权,遂人生多艰之感慨,淡忘来玄思,素族士人进入政坛和文坛,重抒情代替重玄思的文学思潮也逐步发展起来,(3)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自然山水,士人们的主要兴趣已经不再是从山水中去体味玄理,而在于游山玩水的乐趣,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来元嘉诗风的变化

24.简述元嘉诗歌创作的新特点

答元嘉诗歌一变玄言诗淡乎寡味的旧貌..形成了自己的新特点,第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玄言诗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模山范水,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如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作者们强烈的人生感慨,大量拟古诗的出现,都是对东晋玄言诗玄理化的反拨,如鲍照的乐府诗,直抒胸臆,感情浓烈,完却抛弃了玄理第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如元嘉三大家,谢灵运追求的清水出芙蓉之美,颜延之追求典丽华赡之美,而鲍照则追求强烈明畅的浓艳之美,此外,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不但有乐府,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各种试体的创作,而且特别注意对于对仗,用典和声律的刻意追求,表现了对艺术表现形式技巧的格外关注,

25,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答鲍照是元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也是一位出身寒门而具有浓烈感情的诗人,鲍照存诗约二百首,而以其中八十多首乐府诗成就最高,拟行路难,十八首又是他乐府诗的代表作,鲍照诗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首先,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由于他才秀人微故更能深刻地认识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更能体会到高门世族对人才的压抑,如其拟行路其四,其六,对丑恶黑暗社会现的不满和抨击,并宣泄了自己倍受压抑后的激愤之情,代放歌行,代结客少年场行等诗,揭露了投机钻营的官宦为私利日夜奔走的丑态,其次,是表现边塞题材的诗作,有的描写边寒风光,征戍之苦和将士们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北门行,有的表现了广大人民在赋役战乱之下的不幸与痛苦,如拟行路难其十四,此外,鲍照还有一些妇女题材的诗,如拟行路难其三,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也还有少量山水诗,

26,简述永明诗歌的发展创造及其原因,

答永明文学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而以齐武帝永明年间为中心,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发展倾向,仍然是重文学特制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永明诗歌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永明诗歌的发展创新,与当时的文学环境关系甚为密切,一是皇室的爱好和提倡,创造了良好的文学气氛,宋,齐皇族皆出身庶民,起于行伍,虽握有重权,但在文化上没有地位,难与文化修养很高的名士族抗衡,这种潜在的文化自卑心理,促使他们读书重文,爱好诗赋,追求文雅,如,宋武帝,宋明帝,齐武帝等均颇好文学,随王萧子隆好辞赋,尤其是竟陵王萧子良,在其西邸召集文学之士.竟陵八友.齐集门下,其他著名文人多游其门,形成最大的文人聚集之地,形成了文人团体的创作活动,成为永明文学的中心,二是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他们切磋文义.唱和酬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文学前辈奖掖后进,如沈约之于谢眺,王筠,这些文人集团又有着比较一致的文学主张,如讲求声律等,是以影响文坛风气的变化,

27,简述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答永明体又称新体诗.这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永明声律说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永明声律说即是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四声均韵,沈约作四声谱,创立了四声八病,之说,所谓四声,指平上去入四声,所谓八病,通常认为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钮,前四病是对五言诗声律搭配的要求,尤其是句末重音,后四病是对五言诗用字的韵母,声母要求,除联绵词外,尽量不用双声叠韵,更不能与韵脚同韵,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因为调理诗歌语言的声韵音调,使之具有和谐优美的音乐性,使诗人能有意识地掌握运用声律,增强艺术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上和创作上的基础,在永明声律说指导下产生的永明新体诗,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8,简述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

答永明诗歌创作的基本趋向是朝着装饰与消闲娱乐的方面发展,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有关系,当时皇室重视文学,但皇室本身只是为了追求风雅,不能感没有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来加以重视,由于皇室附庸风雅的诗歌导向,文士们又鉴于皇室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严酷现实,也惟恐涉及政治而祸患,故多为言不及义之作,再加上社会局面的相对安定繁荣,因此,一种向装饰与消闲方面发展的创作方向便逐渐蔓延开来,作家的创作,多不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多是应诏应令,侍宴奉和,大量纯属描摹物象,并无寄托深意的咏物诗应运而生,风花雪月及闺阁题材泛滥,并无感情可言,有的纯为文字游戏,但是,由于帝王附庸风雅,文士共相切磋,故在诗歌的形式技巧方面有了极大的进展,不仅注重声律,而且在语言明快,描摹细致方面都大有拓展,沈约提出的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的三易原则,成为诗坛的普遍倾向,诗歌中用典更加自然,语言更加流丽明快,实现了由古体向近体演变的关键转折,当然,永明诗歌除了朝装饰与消闲的方向发展外,另一种倾向便是重文学特质,重抒情,重视对清新明丽,圆润浑融之美的追求,

29,简述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

答自梁到陈文学思想开始了多元化发展时期,诗歌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大体来说,主要类型有三,第一是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诗风质朴,第二是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潮,代表人物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时期的阴俭,他们都持崇尚自然,追求真实抒发个人情怀的创作倾向,其特点是离开宫廷生活圈子,继承汉魏古诗传统,表达各种人生情怀,感情细腻真挚,没有矫饰痕迹,第三,是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潮,其创作上的代表就是宫体诗,讲求声律, 对偶与辞采华美,内容多写闺阁情怀,风格轻艳丽靡, 30.简述宫体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宫体诗风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梁武帝天监八年之前,是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永明文学重装饰,重消闲娱乐的性质也直接影响到宫体诗的发展方向,一些永明诗人如沈约,谢眺的部分诗作,在题材与写法上已有与后来的宫体诗无异,这些艳诗,已孕育了宫体诗的最初形态,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萧刚为太子之后,徐陵编成玉台新咏,这是宫体诗的高峰期,萧刚及其周围的文人,湘东王萧绎及其身边的文人多为宫体诗人,其诗歌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形式上重声律,重辞采,诗风轻艳丽糜,第三是陈朝末年,以陈后主及其身边的十狎客为主,是宫体诗的尾声期,当然,宫体诗的余波一直蔓延至隋代以至唐初

31,简述宫体诗的特点,

答宫体诗的主要特点有二第一,是其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宫体诗主要是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或游戏,宫体诗人在写这些内容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他们用一种观赏的眼光去处理,着意写女人姿色的艳美,写他们的娇媚之态,甚至带有明显的挑逗意味或性暗示,以便从中获得愉悦,第二,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人的咏物诗数量最大,并且几乎是无物不咏,就其技巧而言并未突破前辈们,但他们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既从咏物转向咏人,他们把女人当物来描写,写他们的姿色形貌,完全从形式着眼,写得细致入微,辞采美丽,惟妙惟肖,表明他们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宫体诗这种尚娱乐,重写实的文学思潮及写作特点,是魏晋以来重抒情,非功

1

利的发展倾向的继续,是文学觉醒过程中的一种极端表现,是非功利的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32简述庚信前后期诗风之不同,

答庚信是一位由南入北的诗人,今存诗三百二十首左右,其诗歌创作可以其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诗风迥然不同,前期,他是著名的宫体诗人,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排偶均自然工巧,代表作是奉和山池,后期入北朝,虽因文才见赏,高官厚禄/但在异国他乡,身在敌国,故其故国乡关之思,敌国的悔恨及无可奈何,均时时涌现诗中,情绪深沉,诗风苍凉,代表作为其拟咏怀二十七首,诗中真挚沉痛的感情与前期的艳情已判若天壤,加上北方山河辽阔苍茫,北方淳朴的民风及粗矿真挚的民情,也引起他一种壮阔博大的情思,庚信以其对仗功切,用典靡丽而自然等高超的艺术技巧,写在北国的生活和思想,这就使南北诗风的优长在其诗中得以很好的结合,创造出技巧精工而又格调苍凉雄劲的优秀作品,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的诗人,杜甫说,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键笔意纵横,不但点明了庚信晚期诗风的特点也证明了庚信诗歌对唐诗的巨大影响,

33.简述南朝民歌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南朝民歌今存五百余首,其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其反映男女恋情的内容极其广泛,角度也多样,有写对爱情的坚贞不虞的,如吴歌的华山蕺.有写男女欢会时的忘情及不忍分离的痛苦的,如子夜四时歌,秋歌,有发泄对负心汉的怨艾的,如子夜歌,更多的则是写相思之苦的,如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秋歌,子夜四时歌,冬歌等均写得感情真挚单纯,情调浪漫热烈,南朝民歌主要写男女恋情,故后人称谓都市之歌,究其原因,大略有三,第一,江南经济发达,都市繁荣,民歌的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姬等一般市民,第二,南朝的思想观念已脱离两汉以来经学的道德规范,思想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较自由,这种时代风气是产生民间情歌恋曲的肥沃土壤,第三,南朝皇室和文人对文学的娱乐性质的追求,出于消遣娱乐的目的,乐府在采集民歌时也就不再注重观风俗,知厚薄,而更注重搜集民间的新声艳曲,,以满足他们的好尚,基于上述原因,艳曲兴于南朝,乐府中情歌占绝对优势也就是必然的了, 34简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答江南山清水秀,江南女子感情细腻浪漫,加上文人们的润色,故使南朝民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之美,而且也表现了南方女子的浪漫情怀,如子夜四时歌中春歌,夏歌,其次,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如代表作南朝民歌最高艺术水平的西洲曲,其三,南朝民歌在形制上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多抒情,语短情长,不但被南朝文人所借鉴,而且对唐代五言绝句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5.简述<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答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歌中艺术成就最高者,此诗三十二句,一百六十字,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他可能是一首经过文人加工的民歌,诗写一女子寄梅怀人,从回忆写到当前,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无时不对情人刻骨思念,情思缠绵,真切动人, 诗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清丽秀美 ,处处融入女主人公的主观情致,语言清新明丽,采用钩句连接上下,一意贯通而又徭役多姿,换韵自由,造成了回环婉转的艺术效果,他不愧为乐府民歌中的上乘之作,

36简述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答:北朝民歌今存六十余首,实际上还包括了十六国时的作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曰,胡音生于北俗,北方复员辽阔,土厚水深,自然景观雄浑苍茫,加之风沙霜雪,气候苦寒,培养了北方人民粗矿豪迈,坚忍顽强的性格,北方又多少数民族,游牧生活,养成了粗豪强悍的气质,种种因素,形成了北朝民歌特有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但去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一是表现了北国风国,如龙头流水歌辞,再现了西北高山的险峻,敕勒歌.描绘了辽阔广袤的草原风光,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如折杨柳辞,琅琊王等,三是反映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如陇上歌,企喻歌等,四是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如幽洲马客吟.陇头歌辞等五是反映爱情婚姻的,如地驱歌乐辞,北朝民歌在艺术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完全是真实情怀的袒露,其语言质朴有随口而出,没有刻雕饰和人工技巧的追求,故其风格苍劲豪迈特色独具,

37.简述<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答: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二十年,屡建战功后辞官归乡的故事,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机智活泼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刚健的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淳朴,勇敢的象征,其次,作为一首叙事诗,在材料的取舍上繁简得当,详写她替父亲从军的经过和辞官归乡的情景,而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写其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有详有略,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流畅明快,顶针修辞的巧妙运用,比喻的精妙贴切,善用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俗的口语和精彩的对句互用,形成了刚健清新的风格,他不仅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民歌中的双壁,而且在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8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答诗歌中出现自然山水,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但其远未成为审美客体,曹操写出了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观沧海,但在建安诗坛并未蔚成风气,东晋玄言诗中多有山水风物描写,但均作为道的载体出现,依附于玄理,仍非审美的对象,谢灵运以其优越的物质条件,漫游山水的丰富体验和高度的艺术素养,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他改变了山水在诗歌中的地位,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谢灵运存诗一百余首,一半以上有山水景物描写,他的山水诗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第一,创作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既在一首诗中,开头往往是叙事,交代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的山水景物,最后是议论或感慨,如其名作,<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七里懒>,<登江中孤屿>等无不如此,诗末的议论被称为玄言尾巴,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期以难免的印记,但前两部分是谢灵运的创造,这一模式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倾向的雏形,第二,在其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对后世山水诗更具深远的影响,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如,白云抱幽石,绿媚清涟,都创造了明净和谐的美的意境,完全排除了功利与理性的判断,进入了审美的层次,收到了情与物融为一体的效果,第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谢灵运不但诗文兼善,而且工于书画,他在诗中注意描写之画面的色调和谐与明暗对比,如晓霜枫叶丹,夕阳岚气阴,白色的晨霜衬托着红色的枫叶,落日的余辉映照着黯淡的览气,色彩明暗均呈对比,使画面显得斑斓多姿,写声音也能曲尽其妙,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写出了大自然的一片天籁,钟嵘说谢诗尚巧似,刘勰说宋初诗风是情必极貌以写物,都点明了谢灵运精心追求山水诗的艺术技巧,并有许多诗写得不露雕琢痕迹,而能写出景物的韵味情思,有一种出水芙蓉之美,当然,谢灵运的山水诗是山水诗发展的初级阶段的产物,尚未达到构造完整意境的阶段,还处于有佳句而无完篇的层次,也还有拖玄言尾巴,用典太多而造成繁华堆垛等不足,但他真正开创了中国的山水诗,使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9,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鲍照的乐府诗,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其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首先,他的乐府诗有的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优美的构辞融为一体,来表达自己澎湃的流畅而节奏急速,如其代白曲二首,主题并无新意,但因其感情强烈集中,一气呵成,流利顺畅,故十分动人,再如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均感慨深沉,其中的议论,全是现实人生的体验和感触,全是情绪化的,都是情之抒发而非礼之阐述,豪迈奔放,音调激昂,而又一气贯注,流畅自然,其次,鲍照诗歌重锤炼字句,词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魄,其诗语言极为丰富,如其拟行路难其三,其一,用语琳琅满目,华丽多姿,极为工丽,而拟行路难其十八,则又多用民间口语,使其诗如自口出,平易流畅,他还注意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使诗句十分警拔,如马毛缩如煨,角弓不可张,其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都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前此的杂言诗以四言,五言,为主,七言为辅,曹丕的燕歌行,为纯七言,但每句用韵,且一韵到底,韵脚过密,读来拘束繁促,不利创作,鲍照对此都加以大胆改革,不但以七言句为主,而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并创造性地自由换韵,使诗歌音节节奏铿锵顿挫,更便于表达奔腾姿势的激情,鲍照的大胆革新和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体的创作,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0,论谢珧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永明诗歌创作既有朝装饰与消闲方向发展的倾向,又交错着重抒情,重文学特质的发展倾向,表现出对清新明丽圆融的美的追求,而这种倾向的代表就是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诗人谢珧,谢珧出身于累世高华而又极富文化修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前后齐名,世称大小谢,他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有单纯而无卑俗之气的性格,有丰富细腻,极富书卷气的感情,更有追求清新明丽之美的明确的诗歌思想,认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歌创作努力实践了其诗歌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第一,情思纯净明朗,流动外露,因为谢珧感情单纯,故因物色感法而或喜或悲时,纯净明朗的感情较为外露,且情思流动,而较少百感交集,曲折深沉,如其观朝雨,在一片宁静的心境中,我们看到谢珧面对朝雨时,敞开怀抱与大自然融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真实,亲切,即使是离忧哀伤的主题,其情思也纯净明秀,既非百结回环,非感慨深沉,如其晚登三山还望京,此时作者的确是百感交集,但诗中所展现的却是一派明丽的景色和面对美景而产生的一片眷恋情思,愁思只是轻声的叹息,并不给人凄凉之感,同样表现出情思的明净清新,第二,意想创新清新明丽,大多落尽花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是在山水描写方面,诗中的意想带有更多心象的性质,与大谢着意创造意向,较多客观刻画不同,小谢以自己明净消散而又充满灵秀的气质去感知和欣赏景物,把自己融入物色之中,所以他所表现的,既是自己的心境,又是自然的物色,故其所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其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全诗十二句,写景则只有天际识归舟,但却意象明快纯净,形象轮廓完整,十分传神,另外,小谢诗的意象色彩趋向浅色和暖色调,意象中又多含琴,鸣,竹,荷,月色,归舟等雅文化因素,也有助于构成清新明丽的意象,第三,语言明白流畅,无晦涩的文字和多余的典故,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如,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明白流畅,清新圆美,可谓穷极工巧,小谢也努力吸收南朝歌的优长,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也写得明白如话,如其王孙游,此外,在声韵方面,小谢是新体诗的提倡者,其诗音韵和谐,自不待言,小谢诗中齐梁诗坛首屈一指,不但创造了明丽清新的格调,而且革除了山水诗中的玄理哲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对唐诗影响深远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41,简述建安赋做繁荣的原因 答建安时期赋作繁荣的原因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原因,建安赋作面对汉末的社会大动乱,耳闻目睹两京残破,时局动荡,亲身体验了战争乱离,戎马的艰苦,而同时,客观形势上又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遇,第二,思想原因,东汉末年,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丧失了其一尊的地位,文人门的主观思想中经学的置换被彻底打破,作家的思想较为自由,赋作的题材比较广泛,第三,当权执政者的提倡鼓励,建安时期,汉献帝是傀儡,先后掌握实权的是曹操和曹丕,在他们的倡导组织下,邺下文人集团的创作十分活跃,第四,有东汉中后期以来的抒情小赋可资借鉴,汉大赋衰微,抒情小赋兴盛起来,体制短小,便于抒愤寄情,为汉赋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建安赋家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在赋的创作上驰骋才华,促成了建安赋的繁荣,

42,简述<洛神赋>的艺术特色 答,曹植是建安赋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其代表作是洛神赋,是建安赋作中最具知名度的赋作之一,洛神赋叙写的是一段人神眷恋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第一,叙事与抒情的巧妙结合,这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赋,同时写了一段作者与洛水女神的一段恋情,先写自己道路之艰辛,于泽畔小鼾,续写见到洛水女神,双方互表恋慕之情,最后写因人神道殊而惆怅分手,时而现实,时而幻境,于真幻,的叙写之中,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尽情抒写了自己对洛水女神的热烈爱怜情思和分手后的无可奈的惆怅情怀,在精彩的描写和有条不紊的叙事之中,处处融进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极富抒情性和感染力,第二,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文中以农墨重彩描绘了洛水女神的美貌,极写洛水女神之美艳动人,洛水女神有感于作者的恋幕之情,以脉脉情思,不但地其貌,而且得其神,文中作者自己那少年公子的潇洒风神,也给人深刻的印象,第三,辞采璀璨美艳,作者既能用极精炼的笔墨描摹和点燃自己的风神气质,又能用极细腻的笔触,极绚烂的语言和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描摹洛水女神的风姿和脉脉情思,充分表现了其辞采华茂的创作特色, 43,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答<三都赋>是左思大赋的代表作,也是两晋,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赋的代表作,京都之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盛名早著,在难于为继的情况下,三都赋竟后来居上,使洛阳纸贵,成名千古名篇,究其原因,大体有三,第一,是其内容丰富博大,他详尽地描写了魏.蜀.吴三都的山川城池,草木鸟兽,重要人物,条理清晰,历历在目,第二,语言精练,辞藻壮丽,作品文思泉涌,词汇丰富,下笔棱浪,极尽工巧,第三,他一反汉代大赋的张扬厉,言过其实的弊端,以求实的精神进行创作,赋中所写,均可得以验证,故此赋成为京都大赋的典范作品, 44,简述<禅亡赋>的特点

答潘岳的悼亡诗独步百代,其悼亡赋也写得凄恻婉转,哀怨动人,这是一篇悼念亡妻的赋做,但赋中不是悲天悯人地直接抒发自己的凄凉悲惨情怀,而主要是通过他眼睛所看的凄惨景象来体现他无限沉痛的悼念之情,夕既昏兮朝既清,延尔族兮若荐,人去室空,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悲痛难禁,看着这荧荧孤灯,飘飘空唯.想到再无人主中馈.再无人奉酒,其深沉的哀怨之情尽在不言中,陈榨明评价潘岳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折,旁写曲诉,其诗如此,其赋也如此,深于情和善于抒情的特点非常突出,当然作品也就极富感染力,

45,简述西晋愤世疾俗赋的新特点,

答汉代以来,偾事嫉俗,发泄牢骚不平的赋做不绝如缕,但西晋时期的这类作品又有其新的特点,第一,针对性更强,更切中时门阀政治压制人才的痼疾.直斥贵族豪门的贪婪奢侈,表达贫苦百姓饥寒交迫的苦难与不平.如王沈的释时论,指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

2

制度,鲁褒的钱神论,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和世俗进行抨击,束暂的贫家赋描绘了贫苦人民的困窘状态,对世道的不公提出了强烈的控诉,第二,语言更加尖锐激烈,嬉笑怒骂,鞭辟入里,如肉食继踵于华屋,处前者为郡长,处后者为臣仆,

46,简述南朝拼赋的形式及内容特点

答南朝是赋成熟定型的时期,其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对偶精工除了指赋中几乎全为对句外,还指对偶的方式更家多详,如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当句对,各句对,双声对,迭韵对,等,典事博赡是指用典绵密,连篇累赎.如鲍照的舞鹤赋,就连用六个典故来衬托鹤舞之美,声韵和谐是指南朝 赋不但注意押韵,艺术形式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此时的作家们自觉追求赋的辞藻华美和形式工巧,尤其是后期之作,不但辞藻艳丽流利,对仗工巧整齐,而且注意到了韵律和谐,开启六朝美赋创作之风,成为汉赋向南北朝赋变化的开端,

49,论两晋赋的内容及形式特征

答两晋赋做,在题材方面较建安又有拓展,从晋惠帝即位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八王之乱,骨肉操戈.两姓外戚政权,互相残杀上层士人往往因属不同政治集团而罹难,百姓因战乱而流离失所,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赋家多有对国家兴亡的感叹和对个人家庭悲欢离合的忧虑,于是产生了不少念乱优生之作,如陆机的感时赋,叹进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堪称这类文章代表的,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和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在内容上,都是针对司马氏的黑暗恐怖统治进行讽刺和抨击,在抒情方面,都写得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在辞采方面,都是 散相间,辞采丰富,比喻生动贴切,都表现出既有鲜明的现实内容,又重抒情,重文采的特点,但这两篇文章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又有明显的不同,大人先生传中,阮籍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中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对那些谋私利的伪君子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可谓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质地有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与山巨源绝交书>则主要以幽默讽刺出之,在貌似平易的话语中,将自己雕琢满眼,,而使的辞藻修饰达到及至,

54,论南朝骈文的发展成熟过程

答南朝骈文的发展成熟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刘宋时期,是骈文正式形成的时期,此时 骈文的四个特征都已具备,对偶,丽采百字之偶,用典,大明,泰始年间文章中大量用典,辞藻,铺锦列绣,错采镂金声律,别宫商,识清浊,,此时 的优秀作家是颜廷之,鲍照和范铧,颜廷之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陶征士伟>范铧<后汉书>中的全部论赞,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第二,齐梁以后,是南朝 的成熟时期,此时四声拔八病的永明声律说已经产生, 更进入了排偶精工.用典紧密,声汉流传的故事,魏晋的民间传说,也采集史传及早出志怪书中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代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河神巨灵劈开华山让黄河流畅的故事,反映了远古先民战胜自然的愿望,<干将莫耶>的故事,宣扬了侠客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人民群众反对残暴行为的共同愿望和顽强的反抗精神,<吴王小女>中紫玉和书生韩重相恋的悲剧及其在墓中结为夫妻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制度和礼教摧残美好婚姻所造成的悲剧,赞扬了坚贞的爱情,这些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很富于社会意义,搜神记的主创目的是要证明鬼神之真有,故书中记述了许多神妖鬼怪,巫术.占卜,不乏带了梁陈时期还注意到了平仄相对,并基本作到除去虚字,双音词中的首字可以不对外,其他音节都平仄互异,具有抑扬有致的音韵美效果,藻饰华丽是指注意字句雕练,词语尖新,绮丽华美,绚烂多彩,如梁元帝的采莲赋,南朝 赋在内容上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由于帝王和士族文人的作者居多,加上他们的偏安心态和悠闲生活,因此造成这一时期 赋内容比较狭窄,或为应命奉昭之作,或描写宫闺深闺事物,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取材纤细柔弱,形象绮丽艳治,格调细巧尖新, 47,简述庚信赋的特点,

答庚信是一位由南入北的作家,他的赋和他的诗一样,以出使魏被留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在南朝的赋做都是绮丽柔糜之作,如其春赋等,多以艳词写艳情,后期留北国,身世之感,乡关之思,使其赋一改旧辙.虽然精工不减,但格调却苍凉悠远,如其哀江南赋,抒情咏史,熔为一炉,情深而辞工,用典繁密而贴切,音韵和谐而流畅,显示了庚信高超的语言工力,杜甫说,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建笔意纵横,庚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真可谓庚信的知音,也抓准了庚信后期赋的特点, 48,论建安赋作的特点

到建安赋作家们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驰骋自己的才华,形成了建安赋声情并茂的特点,首先,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合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做,而且进行了理论探讨,建安赋今存十八家,一百八十四篇,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邺下文人集团中,他们经常作同一题材同一题目的作品,又自觉地对赋做进行批评,如曹丕的诗赋欲丽说,这无疑推动了建安赋做的发展,其次,建安作家思想比较自由,其赋做题材更加广泛,如写大自然寒暑阴晴的<大署赋>,<秋思赋>写飞禽走兽的<孔雀赋><,白鹤赋>,写瓜果树木的<柳赋>,<槐赋.,写沧海长河的<沧海赋.,<河灵赋.,写社会上悲欢离合的<哀别赋.,<慰情赋.,写穷达行藏的<悲命赋>,<遂志赋>,写怜寡伤夭的<寡妇赋>,<伤夭赋>,写怀亲念友的<怀亲赋>,<念友赋.>,写征战行役的<出征赋>.<述行赋>以至写登临游乐的<登台赋>.<弹棋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再次,抒情性进一步加强,建安作家多用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细腻感受,抒写自己浓烈的情感,而不是为了美刺.也不是为了向君主劝戒,而是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情怀,如曹植的悼夭赋,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等,都抒发了作者一片真性情.建安赋做在 逝赋,潘岳的悼亡赋,等,所抒感情均更为深切,更为消沉,此外,两晋门阀制度压抑人才,豪门社奢华腐化,社会风气败坏,也使一部分作家创作了一些讽刺时弊的偾事之作,嬉笑怒马的形式揭露社会的丑恶,如左思的白发赋.鲁褒的钱神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东晋偏安,山水佳丽,加山文人的自然审美意识,山水美景成为审美对象如郭璞的江赋.孙焯的游天台山赋等.均为山水赋的代表作,两晋赋在艺术形式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作家们在尚巧,贵衍及音声方面都作出了努力,主要表现在用事,辞藻和音律三方面,用事即用典,引用典故可使文章简练而有说服力,故用典绵密,对仗工整,是两晋赋家刻意追求的,如左思的白发赋,成公绥的啸赋等,都显示了用典方面的长足发展,辞藻方面,两晋赋家均刻意求新,他们重视辞藻的流靡研美和文字的瑰丽新巧,如孙焯的游天台山赋,辞藻清新,丽语迭出,即使是说理之赋<文赋>也写得辞采艳丽.,在音律方面,两晋除已注意到音声迭代,五音相宣的韵律美和宏观追求,同时也注意到了对一些具体作品音律的探讨,这种对赋做声律的形究.开南北朝赋声律谨严之先河,启开之功.实不可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50,简述建安散文的特点

答汉末建安,政局动荡,割据战乱,打破了汉代儒家经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多元并存的宽松局面下,士人们思想比较自由,解放,择主而栖的政治氛围,又使士人们敢于直抒胸臆,放言无忌.这种世风和士风.使此时文章风气也为之一变,建安散文的基本特点有三第一,在内容上不再是重复和敷衍经义.而是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如曹操的与荀或书追伤郭嘉,曹丕的与吴质书,孔融的荐弥衡表,曹植的求自试表等,都写得胸怀袒露,真情充溢,第二,在形式上摆脱了经生式的引经说教,枯燥拘束,变为注文采,渐求瑰丽如曹丕,曹植的文章,都注重辞采和排偶.文采斐然,第三,在风格上,建安作家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如曹操的清俊通脱,曹丕的流畅,曹植的气盛辞华,孔融的诙谐高妙等,各有千秋,互不雷同,形成了风格各异,异彩分呈的繁荣局面,推动了散文创作沿着重艺术特质的方向发展,

51,简述<大人先生传>和<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答在正始文坛,一批谈论玄学的文章虽也不乏精辟之语,但艺术价值更高的则是针对司马氏黑暗政治和虚伪地提倡名教高洁不污的志向和对官场的比喻讽刺山涛,真可谓反语讽刺,嬉笑怒马,极尽揶揄之能事,这具体表现手法的差异,又使文章具有了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

52,简述<水经注>的写作特点 答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释,不仅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且也是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著作,集六朝地志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文学的角度看,他记叙了众多河流沿岸的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歌民谣等,又是一部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他记叙真切,语言准确,所描写的河流沿途的山川形势,城郭的沿革,方物特产之奇异,均条理明晰,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山水景物的描绘,更为精彩,如江水注中对巫峡的描绘,河水注中对三门峡,孟门山,其他如济水,阻水等景物描绘,都真实逼真,刻画入微,是历来传诵的精彩的山水之文,第二,水经注在对山水景物进行精彩的客观描绘的同时,也间有抒情,如水经注在引用宜都记后写道,且所亲历,未尝有也,此既客观描景所引起的主观感慨,将写景与抒情融于篇中,第三,水经注还将作者自己的考证,评价等夹杂于描写和叙述之中,使其具有山水散文的特点,又具有征实考证的严谨风格,将学识运用于山水描写之中,这是郦道元在散文上开拓了新领域,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53,论 骈 文的特征

答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他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与散体单行的狭义散文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特征有四,第一,对偶,在一篇文章中,除了虚词可以不对外,其他都应该对偶工整,第二,用典,称用事,隶事,其本来作用是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后来又有了以少总多的效果,急以一句古事古词,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当然南朝 文用典繁密,有作者旋绕博学,显示才华的心理,第三,声律,这里主要指 文每联上下两句在声调上要相对,而不能相同,汉语有四声之分,前人已有体会,所以齐梁声律说正式出现之前,行文多有声调相当者,齐梁四声八病,,声律说出现后,平仄分理虽在理论上尚未总结出来,但作家们凭他们在实践的体会,还是自发地以平声去对上,去,入三声,使文章具有抑扬顿挫的声调之美,第四,辞藻, 藻绘之美,建安已开其端,西晋又进一步发展,至南朝,更加重视文章的娱乐性质和辞采华美,讲究错彩镂金.律严整,辞藻靡丽的阶段,沈约,谢珧,王融,任妨,江淹以及梁武递几乎都能写 文,其中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均为孔稚硅的<北山移文> 均为 中的写景佳做,即使是理论文章,也多用 写成,如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梁代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也是一篇情文并茂的 名作,第三, 发展到徐陵,庚信,达到了他的高峰时期,此时属对更加精工,几乎全篇对偶,而且后世 流行的四六字隔句对也大幅增加,用典不仅绵密,而且更加妥帖自然,声律方面,不仅平仄相对,而且上下联相粘,多能作到全篇平仄谐调,辞藻方面,更是丽藻雕文,美不胜收,徐陵,庚信的 均达到于及至.尤其是庚信入北后所写的哀江南赋序,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南朝 的颠峰,南朝 文从其形成,成熟而达于鼎盛,占据了文坛的主流,在中国散文发展史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55,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答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内容丰富,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鞭挞凶恶残暴势力,揭露官吏欺压百姓的罪行, ,表现百姓的反抗斗争第二,反映战乱动荡年代的灾难事件,人们的不幸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反映封建统治对自由婚姻的摧残,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第四,赞扬不怕妖怪鬼魅的,勇敢斗争的精神,第五,解释自然现象,表达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这些内容,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矛盾,表达了鲜明的爱憎,美丽的情怀,浪漫的幻想,充满奇异的色彩,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大多篇幅短小,在艺术表现上还比较幼稚,但有一些篇章在艺术技巧上已经比较成熟,如搜神记中的一些作品,已有了自己的明显的特点第一,结构完整,想象浪漫,故事离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第二,材料处理得当,详略适宜,主题突出,第三注意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塑造了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第四,语言比较简洁生动,文笔已开始趋于华丽,总之,这些优秀的作品,小说的特点已趋向完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6,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答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体现了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就思想内容来说,他记录了一些两封建迷信色彩,但其中也记述了一些不怕鬼,捉鬼,杀鬼的故事,借此反映了人民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机智勇敢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就其艺术上看,书中的一些优秀篇章已具较为完善的小说艺术特点,第一,有比较完整的结构,比较曲折的情节,如<李寄斩蛇>,<三王墓>等,已经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第二,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少女李寄的机智勇敢性格和大义凛然的形象,第三,语言简朴,优美而生动,这些优秀之作具有较高的写作技巧和文学价值,体现了<搜神记>的总体艺术风格.

57,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答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体现了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就其内容而言,虽多为零星琐碎的人物言行片段,但涉及范围颇广,从中可以多方面了解魏晋时期士大夫的生活,思想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世说新语,大量记述名士们玄虚奇异的思想,言谈和举止,反映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个精神面貌,名士们讲究雅量,豪爽,讲究容止,识鉴,讲究简傲,借以标榜清高,获取美誉.以充分显示自己名士的身份和风度,如书中颇多记述名士玄虚清淡之事,或标榜儒家名教,或崇尚老庄的自然,或体现佛教禅机之神秘,书中多记名士们的诡言奇行,如<任诞>篇中的刘伶嗜酒,王子雪夜访戴.<雅量>篇中的顾和捉虱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名士们的生活和心态,书中也从不同的角度记叙了士大夫品评人物的习气,以及在国破家亡中士族官僚们的思想情绪,使读者了解他们的软弱无能和没落情绪,书中也有揭露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黑暗现实,反映政治腐败,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篇章,也有反映著名文人的文学活动,文学观点的言论,也有描写风景的山水小品,就其艺术风格而言,<世说新语>有了自己的特色,首先,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全貌,如<俭啬>篇写王戎的贪婪吝啬,而有些篇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特征,其次,他的语言精练,简约含蓄,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使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同时,比喻生动精妙,形象鲜明,有不少故事成为名句或成语,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言约义丰,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言中,<世说新语>是后世记叙语

3

言的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58,论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答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局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对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习气表示反对,他认为作品的短长,一因文体各具特点,二因作家才性不一,文人相轻的习气会导致文学品评难以持平备善,因而强调以审已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第二,重视文章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的高度,既文学的地位与事业相并,诗赋同样可以千古不朽,作家可以寄身于翰墨,传声名于后世,因而鼓励作家努力于文学事业,第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重要观点,他认为文气既才气,从曹丕开始,才把气引入文论之中,强调文以气为主,气以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气之清浊,其意接近于风格之刚柔,气既指作家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作家的气质,个性可以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气在人,主要指其才性和气质,表现于文中,则为文的感情气势,文气说反映了文学风格与天才的关系,标志着建安文学新的个性化发展,对后世文论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第四,关于文学体裁的区别,他提出了文本同而末异之说,他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及不同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将奏议,书论铭建,诗赋四科与学术著作经,.史,子区别开来,他认为,文章的具体功能不同,体裁和表现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因而这四科也就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渐向辞采华丽的方向发展,区分了文体的各自特点,各体文章的创作和批评便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曹丕将本末结合起来的方法,在文学批评史上是首次提出,第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曹丕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的态度是错误的,对尊古卑今的观点进行了指斥,指出文人,谓已为贤,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是文坛陋习,作家作品各有短长,不可以已之长视之短,因而产生错误的文学批评,这是曹丕的立新之论,<典论,论文>的论说虽还不够完善,也还缺乏深度,但却为后世作家和批评家开辟了一条继续探索前进的道路,具有开启之功,功不可没.他标志着我国的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59,论陆机<文赋>中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答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著作,他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及其他问题,陆机是研究我国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的人,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并描绘了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这是他对我国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他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的心情,有了这三方面的因素,才能情因物感,进入文学创作过程,,陆机认为构思在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他对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各种现象作了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如论述构思过程中意与物之关系,创作者因有感于物而引起创作冲动,神思飞驰,丰富的联想迭起,进入文学想象,他强调了文 学创作中想象活动跨越时空的特点和选择词语的情景,并概括地提出创作过程的心态特点是内视与神思,这是他在文学理论上的重要建树,在论述文学创作的构思时,陆机还阐明了艺术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在意识,表现为突发性和不受主观意志及人力支配的自动性,形象地说明了感兴开塞时个各种形态,如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来不可结,去不可止,等各种不同情状,将微妙的灵感心理特征及其现象特征描述得清晰而生动,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特征,以及灵感产生的根源,特别注意并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这是他高于曹丕之处,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60,论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答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体系严密的文学理论巨著,全书五十篇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所论为文学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文体的渊源流变,下篇所论主要为文学创作,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全书探讨了一系列有关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大问题,第一,总论,<原道><征圣><正纬><宗经><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他强调宗经,认为儒家的物五经是一切文体的本源,他并以五经文章为样板,提出自己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标准,他提出了所谓六义,即是他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要求,即从儒家经典借鉴创作规范,制订批评标准,探索文体本源,寻找求弊方法,第二,文体论,<文心雕龙>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既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他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另辟一类,这就为文体的辨析奠定了基本形态,他还对文体进行阐述,为每一文体下定义,区别各体风格,论述各体的源流演变,评说各体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可谓集前人文体论之大成,第三,创作论,<文心雕龙>创作论二十篇,是全书之精华,主要涉及的问题有,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学风格与写作技巧等,详细而深入地论述了创作经验,发展了陆机创作构思过程的观点,对构思过程中神与物的概括更加准确,论写作过程更加明确而具体,论文章风格大大发展了曹丕的文气说,在修辞手法方面,刘勰也提出了新的主张,第四,批评论,刘勰不满当时批评只注意作家才性和技巧,忽略作品与社会环境的重要关系的现象,为了求弊,他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修养,态度及批评标准,为文学建立了批评方法论,他在宗经的前提下,提出了文与质的双美,文学创作与社会环境密切关系等论述,并建立了批评论,例如他对文学创作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认为文学的各种变化,与创作者的才性固然有重要关系,但更主要的则取决于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把作家的创作与复杂的社会环境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了文艺社会学的初步理论基础,这是对后世文论影响极为深远的,具有开创性的文学理论,他的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使以往局面而散漫的文论有了纲领,有了规范和标准,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条理绵密,成为一部集大成的文学批评巨著 61,论钟嵘<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答钟嵘的<诗品>在文学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文学家的社会环境与文学的关系,开拓了文学家与生活具有密切关系的文学理论领域,其具体成就,第一,钟嵘在诗品中将诗歌抒情意义的地位提到了极高的程度,他对传统的物感说的含义提出了新的见解,在<诗品,总论>中他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将心物交感的关系,由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宽领域,延伸到社会生活,比人与自然论前进了一大步,心物交感论,从社会生活领域去展开的论说是钟嵘提出和建立的,第二,钟嵘还提出,直寻,自然英旨的自然美说,所谓直寻,就是但写所见,情有所感,眼有所见.也可成诗,包括写实之意.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而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他将写实的表现方法提出了重自然的审美趣味的高度,第三,钟嵘提出了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的风力华彩说,审美的具体标准,他要求诗歌应当具有写实抒情,自然美,风骨,华美的特点,他在诗品中也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入品的诗人极其诗作,钟嵘诗品对五言诗进行了专项研究,开专体诗研究之先河,其诗品可谓五言诗专体史.他在理论上多有突破性建树,为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2论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答:隋代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作者主要来自前朝:一部分来自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一部分来自梁、陈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是南朝诗风的代表。言武功和气候,北胜于南;若论文采风流,则以南朝为擅长。北方文人所写诗歌,如卢道思的《从军行》、杨素和薛道衡的《出塞》等,反映边塞军旅生活,表达真挚悲凉的情思和深雄雅健的气质,保持北朝诗风的基本风格。但在他们的创造中,也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使其诗风亦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槕歌行》、《美好篇》,着意于女性服饰形貌的描写,不免陷于轻艳;薛道衡的名作《昔昔盐》,写闺怨的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在隋文帝时代,南北两种诗风并存,虽在诗风方面有过相互影响,但未能相互融合。 至隋炀帝,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文人,虞世基等作为文学侍从,多写应制、奉和之作,刻意追求词采华美和声律工整,为作诗而作诗,鲜有可观之作;隋炀帝本人虽写过一些清丽明快的乐歌,但却附庸风雅,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齐、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使文学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诗歌又走向了贵族化的道路。故终隋一代,南北诗歌的合流仅限于诗风方面的影响,总体呈现出合而为融的状态,表现了六朝诗风向新诗风转变的过渡性质。 隋代的散文也大抵如此。骈文虽在徐陵,庾信之后难于再有新的发展,但隋代文章像点样子的却仍几乎全是骈文,效颦学步,每况愈下,无可称述;散文仍处于未振起阶段,亦无好的作品问世。隋文帝和李谔等人曾反对文饰,提倡复古,隋文帝也企图通过政治力量来改变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但收效甚微。故终隋一代,仍然维持着南北朝散文发展的原有局面。从上述诗文发展的情况看,我们可以说隋代文学是六朝文学的余响,呈现出一种过渡的性质。

63、论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答:初唐诗坛,虞世南、上官仪等人代表了诗歌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王绩以山林的内容,以冷眼旁观世事以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但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中下层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初唐四杰”。 四杰是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又自负很高的诗人,才大而官小,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也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豪杰之气及一定的怀才不遇之情。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他们齐名出现于诗坛而崭露头角时,其诗风与宫体诗风迥然不同。“四杰”的诗歌,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多作不平之鸣,因此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种壮思和气势在他们的古体和歌行体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等,都写得气势宏大,视野开阔,独抒怀抱,梗概多气,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一种昂扬奋发的新诗风。他们的五言律诗,也与宫体诗不大相同:内容上,从酬唱和咏物转向江山边塞、个人情怀,如杨炯的《从军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等,表现了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表现了宽阔的胸襟及磊落不平之气,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构成了他们诗作所特有的“骨气”。当然,由于他们自身和时代的局限,他们还未能真正开出一代诗风,他们的诗仍属于“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宫体诗风的影响,仍不免过分追求声律、辞采之病,但他们的诗却特点突出,给初唐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新的希望,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64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答: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批评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复归风雅,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辞采之美结合起来,这就与片面追求藻饰的宫体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表现了他诗歌革新在理论上的自觉。陈子昂的诗作正是他这种理论的实践。陈子昂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人,他的诗作很多都和他的政治主张,政治活动有直接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对武则天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滥杀无辜的恐怖政局,陈子昂在其代表作《感遇》之四、之十二中,不但提出指责,而且表达了愤慨和忧虑。这种

从“救于国”的忠义立场出发写的诗,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之作。归复风雅,是其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使其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他的另一部分述怀言志之作,更将自己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如《感遇》之三十六,组诗《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及千古绝唱《凳幽洲台歌》等,充分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积极进取的精神、昂扬奋发的情调和悲歌慷慨的豪侠气概。这种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也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精髓,也是他提倡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面貌的新内容。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歌美学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创作高峰行将到来的序曲。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开创者,对唐诗的发展以至达于鼎盛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65、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点。

答:王维、孟浩然同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形成了不同的特点。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其描写自然山水的诗中,形成“诗中有画”的明秀诗境。但由于王维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思想情绪平静,心体多处于近于寂灭的空虚状态,使内心的纯粹意识转化为直觉状态,即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进入到“搜求于象,心入于静,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产生万物一体的洞见慧识和浑然感受,使自然之美和心境之美完全融为一体,进入物我冥合的忘我之境,禅境通过诗境来表现。诗中的禅趣体现了诗人“心静入空”的静默感悟,显示出诗人心境的空明于寂静,流露出自得于闲适,故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色。孟浩然的诗则不同,其诗没有王维诗那样超凡脱俗。他的山水田园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如其《过故人庄》,《诸子登枧山》、《秋登兰山寄张五》等,诗中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自己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诗多为即兴而发,主观意识较浓,处处有“我”在诗中出现,大别于王维的物我冥合的忘我之境。诗中写自己的各种情怀,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似比王维诗更显纯朴,更接近陶渊明的豪华落近见真淳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在遇景入咏时,多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即使是诗中那些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对句,如“天边数若荠,江畔舟如月”,也全无刻画痕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所以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诗味醇厚。

66、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在内容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答:高适和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又各有特色,不相雷同。从他们诗歌的思想农容来看,他们都是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都追求到边塞军中去建功立业,诗中也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