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2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源的综合使用效果。由于公共安全危机具有信息不充分的特征,在现场控制的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危机信息可能来自于危机受害者、危机管理人员、危机的利益相关者等方面。在危机处置过程中,必须注意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危机信息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危机决策和现场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第三节 现场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警戒线控制法

警戒线控制法是指由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人员对需要保护的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的灾难现场站岗警戒,防止非应急处置人员与其他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现场,干扰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的特别保护方法。在重特大灾难现场或其他相关场所,根据灾难的性质、规模、特点等不同情况或需要,应安排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或保安人员、或企业事业单位的保卫人员、或武装警察等应急参与人员实施警戒保护。对于范围较大的公共安全危机现场,应从其核心现场开始,向外设置多层警戒线。如在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中,公安机关就设置了三层封锁线。

在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设置警戒线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应急人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同时避免外来的未知因素对现场的安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危及到周围无关人员的安全。在警戒线的设置范围上,应坚持宜大不宜小,保留必要的警戒冗余度以阻止现场内外人、物、信息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在实践中,各国普遍的做法是设置两层以上的警戒线。由内向外,由高密度向低密度布置警戒人员。

二、区域控制法

在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点多面广,需要处置的问题比较多,应尊需程序性原则优先安排现场控制的顺序;也可能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某些局部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控制进入现场的人员数量。区域控制的前提建立在现场概览的基础上,即在不破坏现场的前提下,在现场外围对整个灾难性事件发生环境进行总体观察,确定重点区域、重点地带、危险区域、危险地带。现场区域控制遵循的原则是,先重点区域,后一般区域;先危险区域,

后安全区域;先中心区域,后外围区域。具体实施区域控制时,一般应当在现场专业处置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由事发单位或事发地的公安机关指派专门人员具体实施;对于影响范围较大、性质较为严重的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还应当由穿着制服的人民警察或武装警察实施区域控制。

三、现场搜救法

在大多数公共安全危机现场,都存在人员被埋、被困以及受伤死亡等情况。因此进行现场控制时,除了及时组织能够自行离开的被困人员有秩序地疏散至安全区域外,还需开展现场搜救,尽快确定被困人员的数量和大致位置,以便为挽救其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开展现场搜救时,首先应根据相关记录和幸存者的描述确定被困人员的数量,并以此为依据安排适当数量的搜救和医疗急救人员。为确定被困者的位置,可通过人工喊话、敲击、搜救以及各种生命探测仪器如红外线探测仪、测声定位仪、光学目视定位仪、无线电测向定位仪等方法进行判断。在施救过程中,应对支撑物和埋压物进行区分,尽量保护支撑物,在接近被困者时要避免使用利器,防止对被困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施救困难,则应尽量让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被困时间较长时,可将水、事务、药品等地送给被困者,并安排专人与之谈话,强化求生意识,防止出现意识模糊而昏迷。

四、现场危险源控制法

公共安全危机爆发后,为控制事态的蔓延扩大,一方面要避免更严重的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就是对现场的各种危险源进行控制,防止其在应急救援的过程中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后果。一般而言,现场的危险源包括:各种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有毒有害物质、电气设备和线路、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坍塌等。在进行现场控制时,首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识,确认其具体位置和危害大小,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处理,采取搬离危险区域、封堵泄漏点、冷却降温、切断电源、佩带防毒面具及防护装置等方式进行控制。

五、遮盖控制法

遮盖控制实际上是保护现场与现场证据的一种方法。在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现场,有些物证的时效性要求往往比较高,天气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取证的真实性;有时由于现场比较复杂,破坏比较严重,再加上应急处置人员不足,不

能立即对现场进行勘查、处置,因此需要用其他物品对重要现场、重要物证、重要区域进行遮盖,以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遮盖物一般多采用干净的塑料布、帆布、草席等物品,起到防风、防雨、防日晒以及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触动的作用。应当注意的是,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尽量不要使用遮盖控制法,防止遮盖物沾染某些微量物证,影响取证以及后续的化学物理分析结果。

六、以物围圈控制法

为了维持现场处置的正常秩序,防止现场重要物证被破坏以及危害扩大,可以用其他物体对现场中心地带周围进行围圈。一般来讲,可以使用一些不污染环境、阻燃阻爆的物体。如果现场比较复杂,还可以采用分区域、分地段的方式进行。

七、定位控制法

有些公共安全危机现场由于死伤人员较多,采取上述几种现场控制方法,可能会给事发地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对现场特定死伤人员、特定物体、特定物证、特定方位、特定建筑等采取定点标注的控制方法,使现场处置有关人员对整体事件现场能够一目了然,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定位控制一般可以根据现场大小、破坏程度等情况,首先按区域、方位对现场进行区域划分,可以有形划分,也可以无形划分,如长条形、矩形、圆形、螺旋形等形式;然后,每一划分区域指派若干现场处置人员,用色彩鲜艳的小旗对死伤人员、重要物体、重要物证、重要痕迹定点标注;最后,根据现场应急处置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这也是欧美国家在处置重大公共安全危机现场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 应急处置的现场安排

公共安全危机的现场管理需要根据危机的类型、特点与规模作出紧急安排。尽管不同的公共安全危机所需的现场安排不同,但大多数现场处置都应包括设置警戒线、应急反应人力资源组织与协调、应急物资设备的调集、人员安全疏散、现场交通管制、现场以及相关场所的治安秩序维护、受害人救助与处理等方面的

政府领导部门 警察咨询处 高层协调小组 (警察、消防部门、医疗救护部门、地 方政府、军队、政府顾问、其他机构 决策层 新闻中心 临时停尸室 幸存者接收中心 受伤者接收部门 受害者家属接待中心 志愿者 现场控制点警察、消防部门、救护部门、联络 警察部门 消防部门 救护部门 处置专家 新闻联络点 地方政府紧急事件应急处置中心 受伤者接收医院 管理层 车辆集中区域 尸体收集区 救护车停车点 伤亡人员清理点 外围警戒线 操作层 核心区域 内围警戒线 内容。

图1 公共安全危机现场安排示意图

一、 设置警戒线

为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事后的原因调查,几乎所有的处置现场都要设立不同范围的警戒线。在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中,由于事件的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严重,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层警戒线,以满足不同层次处置工作的要求。一般而言,内围警戒线要圈定危机的核心区域,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划定事件发生和产生破坏影响的集中区域,在核心区域内一般只允许医疗救护人员、警察、消防人员、应急专家或专业的应急人员进入,并成立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