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原理》《宗教学》段德智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宗教学原理》《宗教学》段德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节 宗教的社会本质

61、宗教的构成因素:宗教存在(宗教信众及其组成的宗教组织)、宗教意识(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和宗教体验)

62、宗教的奥秘:

①从宗教的特殊本质上看,宗教的奥秘在于它的超越性、神圣性和出世性,在于它强调对神圣者的信仰;宗教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宗教观念或宗教意识的社会载体”。②从宗教的普遍本质即社会本质上看,宗教的奥秘还在于它的社会性,在于它与家庭、俱乐部、政府和政党一样,也是一种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

63、宗教的社会本质的表现:一方面,宗教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或一个亚社会,本身即为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宏观层面),宗教的科层结构与社会分层(中观层面)、宗教变革与社会变革(中观层面)、宗教成员构成与社会成员构成(微观层面)之间所存在着的这样那样的内在关联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宗教世界”与本身即是人类社会“二重化”的一个结果。

64、宗教的社会本质

(一)宏观考察:宗教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

宗教的社会性质,首先表现为它是一种社会群体,即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与社会群体一般具有的要素或特征相一致:

首先,凡宗教都是由一定的成员即宗教信众组成,而且成员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动性;其次,有其活动的共同目标、共同规范,个人救赎与社会救赎构成其基本目标,共同规范包括行为规范和信仰规范。再次,宗教组织为信众安排一定的角色,要求信众履行一定的义务,发挥其作用,使得每一个宗教都有一个与集体功能相一致的地位体系;最后,表现为宗教信众对该宗教群体以及该宗教教阶体制的认同感。

宗教作为一种以宗教信仰为中心点和出发点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其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持秩序”,即一方面推动其成员在利用和恪守群体规范的前提下去追求群体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协调与监督其成员的使命。

(二)中观考察

①:宗教科层与社会分层的相互贯通(静态考察)

科层制是世界诸宗教的一项根本性组织制度,其与社会分层是相互贯通、密切相关的。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宗教制度,相互贯通相互支撑;中世纪基督宗教的“三等级”观念,是其“政教合一”的典型形态。

人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其社会诉求不同,其宗教诉求和宗教地位也就因之而不同。上层社会集团倾向于为现存社会制度进行辩护,宗教诉求方面倾向于“神义论”,而下层社会集团则倾向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宗教诉求方面倾向于“救赎论”。

②: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的相互贯通(动态考察)

从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的角度阐述宗教科层与社会分层的相互贯通性和内在关联性。宗教改革运动与社会改革运动往往是结伴而行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更经典上的演义。新宗教或新宗教问题,是说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不仅可以导致教派的产生,而且可能导致新的宗教的产生,突出的新的宗教有摩门教、巴哈依教、创价学会等。

(三)微观考察:成为宗教信众与宗教社会化 人成为一个宗教信众是宗教社会化的结果。宗教社会化的根本目标是利用正规和非正规

17

的方法把宗教创办者或领导人的思想、信念、实践传布给准备入教的人或新成员,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宗教信众。成为一个宗教信众是一个施行和接受宗教教育的过程,它包括两个维度,即一方面是作为社会组织的宗教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是作为社会组织的宗教的个人化的过程。

(四)宗教社会本质的本体论:宗教世界与人类社会的“二重化”

①宗教观念是“人的社会”的反映:宗教观念是关于宗教信仰对象即神圣者的观念,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宗教信仰对象的实质内容就是“人的社会”,宗教世界是人类社会或世俗世界二重化的一个结果;世界诸宗教的信众对神圣者的崇拜,所表达的只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他们对理想的人类社会的向往;任何宗教信仰对象,都是以社会属性为基础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②高于现实社会的理想社会:宗教的社会本质还表现为,宗教信仰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远远高于现实社会的理想社会,多以“末世论”的形式表达出来。末世论是宗教观念中最有望获得“激励性和批判性意义”的内容,因为它表达出了理想社会同现实处境之间的差距或张力,从而有望成为信众变革现存社会的动力。

③宗教的出世性与入世性:宗教的“出世性”或“入世性”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出世宗教之所以要出世,一方面是因为它对现世持有一种比入世宗教还要尖锐的批评态度,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持有一种自认为比入世宗教还要崇高的社会理想,其理想社会同现存社会的张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对现存社会的变革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出世宗教也是一种入世宗教,本身就具有一种二重性。

总之,凡宗教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本质,都同时具有“此岸性”和“彼岸性”、“超越性”和“内在性”、“出世性”和“入世性”,都是一种“出而不出”和“入而不入”的宗教。

65、教会、教派于教宗的特征及其关系

教会的特征:①宣称具有普遍性或普世性,包括社会各阶层的成员;②实行宗教垄断,试图消灭宗教竞争;③与国家及世俗权力紧密结合;④具有比较广泛、比较森严的科层等级制度;⑤雇佣持有合格的教育证书并正式授予圣命的人做职业的全日制神职人员。

教派的特征:①强调自身的优越性,尤其强调自己信仰的纯真性和教义的纯洁性;②强调其成员最大限度的民主参与,常常以缺乏正规神学训练的平信徒为领袖;③通常规模较小,并且多半是从社会较低的阶层中产生出来的;④注重彼岸世界问题,如个人拯救、末日审判、天堂和地狱等,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淡漠。

教宗的特征:①对国家和世俗权力的关系相当友好,充其量是“忠实的反对派”;②对其他宗教取兼容主义态度;③遵循相当常规化的仪式和礼拜,容忍对教义和宗教习俗的修订或调适;④偏重于从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中吸收成员。

18

66、宗教按其与社会关系的分类:

隐形宗教:隐藏在一般社会组织之中的宗教组织;显性宗教:具有独立形态的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宗教;

制度性宗教:指拥有自身的行为规范、组织系统和宗教体制,并独立于其他世俗制度的宗教,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系统发挥功能;弥散性宗教:将其宗教信仰、行为规范和组织系统视为有组织的社会范式的一个有机部分,其本身并无独立的存在,作为世俗社会制度部分发挥功能;

教堂寺庙性宗教:以教堂寺庙为基本单位管理有关宗教活动、经济活动、行政事物和仓库等;协会性宗教:将分散的宗教信众和分散的教堂寺庙横向联合起来的组织结构,通常在主席、主任或会长主持下设立秘书处、办公室、宣传部、研究部等部门。

第二节 宗教的文化本质

67、宗教文化本质的逻辑定位:宗教乃一种文化形态

无论从宗教的“外延”层面看,还是从文化的“内涵”层面看,宗教与诸多世俗文化形态一样,也是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是一种文化形态。宗教是一个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合而成的一种文化体系。

宗教的基本内涵与文化的基本内涵完全吻合和一致,表现在:①宗教的基本规定性在于它是人本性的一种异化、对象化或外在化;②宗教是一个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由宗教意识、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有机整体,归根到底是人类实践的产物;③宗教推动人们不断提升自己道德境界,不仅具有“人化”世界的文化意涵,而且具有“化人”的文化意涵;④宗教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68、宗教文化本质的静态考察:宗教乃文化的“纵深维度” (宗教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其与世俗文化的关系) 宗教文化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世俗文化的文化形态,其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以信仰对象的神圣者为中心的文化;另一方面它享有其他亚文化系统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宗教文化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其特殊的角色表现为同其他亚文化体系关联的普遍性,并对其具有支配和统摄的作用。

宗教文化同社会文化的关系:①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看,宗教文化归根到底以世俗文化为基础和前提;②从人类文化的历史维度看,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关系不是一层不变的;③从人类文化的空间维度看,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

69、宗教文化本质的动态考察:宗教与文化变革的相对相关性

宗教与文化变革之间具有相对相关性,有着内在的关联,表现为:①宗教与世俗文化及其变更相互关联;②宗教与世俗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③宗教对于世俗文化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9

第四篇 功能篇

第八章 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宗教功能概述

70、所谓宗教功能,所意指的无非是宗教作用于世俗世界及世俗世界中的事物,并致使其发生这样那样变化的活动、能力、机能或机制。首先,它与宗教本质之间往往有一种“体”与“用”的关系;其次,宗教功能与宗教本质之间还具有一种“显”与“微”或“费”与“隐”的关系;最后,宗教功能所关涉的主要是宗教对世俗世界的活动、作用或影响,侧重于与世俗世界的关系。

宗教本质主义:仅仅从宗教信仰本身看问题,否认宗教所要表达的“有形实在”,割断了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关系。弊端一,宗教本质绝对化,使之成为一种绝对普遍的东西;弊端二,使处于流变状态的宗教本质凝固化;弊端三,将宗教本质主观化、抽象化和心灵化,使之成为一种主观的抽象和虚幻主义的东西。代表人物:泰勒、缪勒

宗教功能主义:转向宗教与社会事实的关系。弊端在于否定宗教本质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绝对性和稳定性。代表人物:杜尔威姆、韦伯、帕森斯、贝尔

为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宗教本质与宗教功能的相对相关性,宗教本质与宗教功能之间是一种显现与被显现的关系。

71、宗教功能的多维性: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 社会功能:

杜尔威姆:坚持“神即社会”。 韦伯:宗教变革社会或创建社会。——宗教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问题。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宗教是否继续扮演角色的问题。 贝拉:宗教对东方社会的积极功能,日本“德川宗教”。 文化功能: 劳德·阿克顿:“宗教是历史的钥匙。” 道森:“宗教引导人们走向一种更高、更加广褒的实在境界,宗教信仰能够给人类生活注入一种精神自由的因素,能够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历史命运,以及对人的内在的个人经验产生创造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蒂利希:“宗教是文化的实质,文化是宗教的形式。” 贝拉:

72、宗教功能的复杂性 (1)显功能与潜功能

显功能即某一具体单元的那些有助于其调适并且有意安排的客观后果,即“自觉动机”。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