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学作品选读改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西文学作品选读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刘辰翁 六州歌头·向来人道

乙亥二月,贾平章似道督师至太平州鲁港,未见敌,鸣锣而溃。后半月闻报,赋此。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刘辰翁 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兰陵王·丙子送春》是宋末文学家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三阕,从表面上来看,是写春天,实际上却象征着南宋,“送春”就是哀悼南宋的灭亡。在词中作者描绘故国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反映南宋遗民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作者的无限悲痛之情,凄绝哀怨,寄托很深。

汪藻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皇太后告天下手书

作者简介:汪藻(1079年~1154年)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汪藻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

汾水游仍逺,瑶池宴未归。航迁羣庙主,矢及近臣衣。塞马窥天堑,边烽断

日畿。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

21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羣盗,何日是归年!

身老今何向,兵拏未肯休。经旬甘半菽,尽室委扁舟。台拆星犹熭,农饥麦未秋。日边无一使,儿女讵知愁。

春到花仍笑,时危笛自哀。平城隆准去,步佛狸来地。下皆寃肉人,间半刦灰只。今衰泪眼,那得向君开。

汪藻 皇太后告天下手书

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祸及宗祊。谓三灵之改卜。众恐中原之无主,姑令旧弼以临朝。虽义形于色,而以死为辞,然事迫于危,而非权莫济。内以拯黔首将亡之命,外以纾邻国见逼之威,遂成九庙之安,坐免一城之酷。乃以衰癃之质,起于闲废之中,迎置宫闱,进加位号,举钦圣已行之典,成靖康欲复之心,永言运数之屯,坐视邦家之覆。抚躬犹在,流涕何从? 缅维艺祖之开基,实自高穹之眷命,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世无失德。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情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繇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惟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庶臻小愒,渐底丕平,用敷告于多方,其深明于吾志

周必大 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庐陵县学三忠祠堂记

作者简介:周必大(1126~1204) 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谊。卒谥文忠。

周必大 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

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 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南。

周必大 庐陵县学三忠祠堂记

22

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踰也。吉

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

欧阳公修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北叛,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讻讻,为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臣,使三纲五常頼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

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 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沆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冨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着在勲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阙之从臣乎!然后知节以壹恵天子,犹不敢専,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

耳。

庐陵宰赵汝厦,即县庠立三忠祠,岁时率诸生祀焉。巍巍堂堂,衮服有章,揭日月而行,学者固仰其炜煌若。夫百世之下,闻清风而兴起,得无慕休烈、扬顕光

者耶?汝厦用意远矣! 嘉泰四年八月日

胡铨 好事近·富贵本无心;戊午上高宗封事

作者简介: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胡铨生于国家多事之秋,胡铨闻知秦桧于1138年8月派王伦为计议使出使金国乞求和议,屈辱称臣,写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声明“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要求高宗砍下秦桧、王伦、孙近三贼的头颅,如若不然,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胡铨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反对议和,抗金爱国之心矢志不移。晚年定居庐陵青原山南麓。死后,谥“忠简”。

胡铨 好事近·富贵本无心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 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23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臣胡铨,谨斋沐裁书,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斯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则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傥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已自可见。而乃建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